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已經告訴我們,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速度都不可能達到光速,更談不上超越光速了。不過“超光速”的概念仍然被很多人期待,主要原因就是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速度越快,時間就相對越慢,如果能超光速飛行,是不是意味著時間倒流呢?顯然是不現實的,理論上也行不通。
但是物理定律并沒有完全限制“超光速”,只是另一種形式的“超光速”,比如說“曲速引擎”和“蟲洞”的概念,大自然從根本上并不反對它們的存在。如果說能夠利用“曲速引擎”或者“蟲洞”的原理以遠超光速的速度到達宇宙遙遠的某處,這時候回過頭來再看地球,是否可以看到曾經的地球呢?
比如說,你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到達1000光年之外的一顆行星,那么你能否看到1000千年的地球呢?
理論上講,你確實能看到。我們都知道,光速是30萬公里每秒,我們此刻看到的太陽光就是8分鐘前太陽發射出來的,而晚上看到天上的星星甚至會是數十億年前發出的光。那么如果你在一瞬間能夠達到1000光年之外的星球,理論上看到來自地球的光線就是1000年前的光。
但實際上要復雜的多。光線跨越1000光年的遙遠距離會受到各種天體,宇宙射線,還有氣體云等影響,會不斷地折射反射,波長也會不斷地變化,所以你在1000光年外看到的來自地球的光早已經不是原來的光線。
這還只是在理論上你能看到地球的光,事實情況是你幾乎沒有任何機會看到地球上發出的光線,因為我們太陽的強烈的光線幾乎會完全掩蓋住地球上的一切光線,這也是為什么科學家很難發現地外行星的主要原因。目前科學家尋找地外行星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利用“凌日效應”,就是通過觀測行星經過恒星前面時,恒星光線強度的微弱變化來尋找行星的,因為行星經過恒星前面時會遮擋住恒星的一部分光線,導致恒星亮度的微弱變暗!即使是這樣也不容易發現,因為這種亮度變化實在太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