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3:東魏銅鎏金彌勒菩薩坐像,成交價格估價HKD1,800,000-2,000,000。高28cm,此釋迦牟尼佛首相面相清秀俊雅,所生肉髻高隆,飾水渦形螺紋,眼眉細長,柳眼微睜,高鼻小口,嘴角含笑,表情生動,開朗清秀,帶有童稚之氣,親切自然,在北魏佛像樣式上產生調整,譬如原先瘦削的臉形有變圓潤的趨向,衣紋的刻畫亦相對變得圓厚。
圖4:東魏青石雕菩薩像,成交價格RMB200,000-250,000。長28cm;寬12cm;高81cm,北魏時期的佛像大多是深目高鼻,面目清秀,服飾是漢武的褒布博帶,北齊時期,袈裟薄而貼體,以線條雕刻表現身材,服飾華麗高貴,精美異常。東魏上承北魏,下啟北齊,造像不是現實中的士大夫的形象,也不是端莊、肅穆的天國主宰,整個形貌體態的刻劃可以說是多種對立元素的大融合,面相即莊嚴又親切,形態即神性又人性,雖然以人物的形象造佛,卻泯除了年齡,性別拘執,這種理性與感性,視覺與理念,人間性與超現實的融合,表明中國佛像藝術新觀念,新境界形成。
圖5:東魏銅鎏金立佛,估價JPY200,000-300,000。高17cm。
圖6:北魏石雕彩繪佛造像,估價JPY150,000-250,000。通高68cm。
圖7:清密宗喀巴鎏金佛像,成交價格RMB8,476,200。高20cm。
圖8:清17世紀鎏金銅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像,成交價格RMB6,317,360。高26.4cm,此像頭頂無發,現莊嚴僧相。面形長圓,額部高凸,額前及兩鬢刻出彎曲和對稱的發際線,將頭面分隔清晰;眉弓隆起,眼窩微陷,雙目睜視前方,目光炯炯有神。鼻梁短小,雙唇微啟含笑,慈容現于滿面。雙耳齊垂,耳輪分明。所有這些特征皆一絲不茍地刻劃出來,極盡寫實之能事。
圖9:清乾隆綠度母造像,成交價格RMB5,657,808。高29cm。
圖10:清御制純金四臂觀音,成交價格RMB4,950,000。高15.2cm;寬11cm,觀世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座前的上首菩薩,又譯為觀自在普渡眾生大慈大悲菩薩,在藏傳佛教中稱雪域高原是觀世音菩薩的教化之地,稱觀世音為雪域的救主。四臂觀音是觀音的化身之一,此尊造像為一面四臂,第一雙手在胸前合掌,左手賞八瓣蓮花,右手持念珠,胸垂瓔珞,繡帶輕飄,結跏趺坐于蓮座之上。整尊造像由純金打造,間飾紅、綠寶石,造型端莊,各部分比例和諧,線條流暢,觀音雙耳微垂,神態祥和。
圖11:清鎏金釋迦牟尼銅佛像,成交價格RMB4,700,000。高56cm;寬31cm,此尊佛像頭戴寶冠,屬于所謂的“寶冠釋迦”,為藏傳佛教特有的形象。釋迦牟尼佛結跏趺坐,右手作觸地降魔印,左手托缽。著袒右肩式大衣,內著裙。下承束腰仰覆蓮花臺座。整體坐落于方形束腰臺座之上,有華麗的背光,鎏金飽滿并鑲嵌綠松石。中部為大鵬金翅,兩側分別為鯨魚(摩羯)、童男、獸王等六弩具形象,大鵬寓意慈悲、鯨魚為保護之相、童男騎在獸王上自然是寓意福資在天。是一種綜合在一起的護持佛法形象。
圖12:清早期銅佛像,成交價格RMB26,058,240。高35.9cm;底徑31cm;重量10.4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