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是用筆、墨在渲紙上書寫而成。不同個性、功力高低不同的書法家駕馭筆墨的能力高低不同,所表現出來的'物象'不同,它們所折射出來的意境深遠自然有別。
首先關于筆法問題。所謂筆法就是指用毛筆的方法。毛筆是中國特有的、世界獨一無二的書寫工具。毛筆有軟硬、新舊、尖禿、長短、肥瘦、光毛之別,筆峰又有中側之分。書法家的功力主要體現在筆墨之上。真正的書法家是筆墨為我所用,而非為筆所用。筆墨功力的形成,不是以時間為基準的。練習時間長不等于功夫深,反之亦然。筆墨真正的功夫是時間、方法、道路、悟性等有效的、綜合的積累。用筆忌呆板、苛刻,否則線條就會不流暢,就會失去質感,另外用筆忌滑、硬、重。所謂滑就是力輕、運筆太快,其結果造成浮;力重則鈍,鈍則滯。用筆要松起緊結,結而未結,盡而未盡,運筆時非遲非速,亦疾亦澀,意在筆先,氣在筆后,筆斷意連,意到筆可以不到,筆有勁兒力無窮。筆力要有抑揚頓挫、提按轉折,方能萬毫齊發、八面生風。執筆要緊,運腕要活,軟毫硬使,力能扛鼎,運筆時要掌握好力度,行筆要暢快,又能留住墨,這樣形成的線條才有內涵。筆法以自然為佳,隨手萬變,心手雙暢。
啟功書法
所謂筆力就是筆在運行中與紙的摩擦力,它與筆毫含墨與水的多少、運筆力量的輕重、行筆速度的快慢、宣紙滲水性的高低等因素有關。筆力有豪放和婉約之別,才孕育造就了不同的筆力之美,才形成了多樣性的筆力之美。用筆有力可以取得險勁之勢,陽剛之美;用筆不著力可以得自然之味,陰柔之美。落筆雄健氣勢自然磅礴,風骨神韻自然追入肺腑。陰柔之美似綿里藏針,婀娜凝練。筆力以剛柔相濟為佳,寓剛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勁于婉媚之內。另外要特別注意正確理解傳統上所說的力透之背未必就好,其標準應該是能押住紙為佳,以恰當表意為美。不能刻意追求力透紙背。
其次是關于墨。墨是通過筆在渲紙上留下的痕跡。墨是豐富線條表現力的。筆為主導,墨隨筆出,相互依賴,應發筆墨之間的關系是筋骨和精神的關系。筆中有墨,墨中有筆,筆精墨妙,不能有筆無墨。所謂有筆無墨就是墨色的痕跡,只是體現了生動的用筆,而無墨色深淺的變化。也不能有墨無筆,也就是只見墨色變化而少筆觸。用筆無筋骨,則為墨豬一團。有筆有墨才是完美的作品,不能為筆墨而筆墨,筆墨要靈便,筆墨功夫不僅是技巧問題,也是書家學養的具體體現,不僅要求有深厚的功力,更要有開闊的胸襟,筆墨的風格源于書家的人文精神,它折射出來的是文化意義。是書家對生命自身的種種體驗,通過它得到了'復現'。另外,還要處理好墨的濃淡,墨太枯則無氣韻,這在當今的草書中易常見,甚至波及到了行書、楷書當中。而只追求墨的效果,在形勢上做文章玩兒花活兒,墨太潤則無紋理。墨豬一團有肉無骨,似腳踩死蛤蟆一般,令觀賞者不爽。
返璞歸真
中國書法是以線條為造型,用墨去渲染表現線條,線條要有內涵、質感、韻味、韻律、所有這些都是靠筆墨去表現。由此產生了筆力、筆意、筆趣。筆以達氣,墨以生韻,'筆為帥、墨為兵','筆為體、墨為用',筆是骨、墨為肉。現代很多書法家故意在墨上下功夫,追求所謂的陰陽對稱,一字墨濃一字墨淡,故意做作,可笑之至,這將偏離于中國的書法的真諦。所謂'線條',是墨客觀的位置、面積、體積等宏觀表現的產物。中國書法忌諱線條外露、柔若無骨;而要剛健婀娜。要把剛健化為婀娜,婀娜化為剛健,掌握好兩者的火候,所謂'筆精墨妙',妙在自然不做作,濃淡變幻,拙巧適度。書家用筆的快慢轉折搖曳是墨從筆里自然流出,在渲紙上自然變化、自然干濕濃淡,這樣的筆墨才有情趣,才是書法家主觀感情的自然流露,才是書法家'心之跡',才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才能意味深長,才能對觀賞者具有感染力,這樣的書法才有生命力,才能流傳恒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