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瓷是琺瑯彩之外,清宮廷又一創燒的彩瓷。在燒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顏料后用筆洗開,由于砷的乳蝕作用顏色產生粉化效果。在眾多的清宮廷粉彩瓷中,慈禧粉彩簡單率直,濃筆艷抹,富貴豪華而別具一格。紅鳥牡丹富貴罐是其風格的經典之作。
黃地粉彩梅鵲紋圓瓷片桌心,清同治,直徑51cm。
瓷片為圓桌鑲面使用。圓形,背面素胎無釉,面坦平,中心飾黃地粉彩梅鵲紋,紋飾色彩豐富明艷,畫意生動,棕褐色的梅樹枝干曲折,淡粉色梅花枝頭綻放,兩只雀鳥棲于枝上,樹邊配有嫩綠的叢竹。中心紋飾外施淺綠釉一周,邊飾為兩道描金弦紋,內繪藍地粉彩朵花紋一周。
黃地粉彩五蝠捧壽團紋盅,清同治,高3.4cm,口徑6.5cm,足徑2.6cm。
盅敞口,弧腹,圈足,足內紅彩楷書“同治年制”4字款。外壁為黃地金彩篆書團“壽”字,間折枝桃、“卍”字符紋,團“壽”及“卍”字符紋以紅彩勾邊,內填金彩,5只蝙蝠環繞其周,以藍彩描金繪制,口沿飾金彩。
博物館 征購藏品139 6737 1711
綠地粉彩藤蘿花鳥紋圓盒,清光緒,高5.5cm,口徑22cm,足徑13.5cm。
盒圓形,子母口,圈足,通體繪綠地,粉彩繪藤蘿花、折枝桃花和小鳥,蓋面上紅彩書“大雅齋”3字楷書款和“天地一家春”5字篆書款。
粉彩牡丹紋盤口瓶,清雍正,高27.5cm,口徑6.3cm,足徑8.6cm。
瓶盤口,細長頸,長圓腹,近足處外撇,圈足。瓶身以粉紅、桔紅、翠綠、草綠及褐色彩料描繪牡丹紋。外底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此瓶形體各部分比例協調,輪廓線條過渡柔和,畫面構圖疏朗有致,色彩淡雅宜人,每枚花瓣和葉片都描繪精細,質感逼真,堪稱雍正粉彩瓷器中的佳作。
粉彩鏤空團壽蓋盒,清雍正,通高13.2cm,口徑21.7cm,足徑12.9cm。
盒呈扁圓形,上下子母口套合,蓋面隆起,蓋頂置寶珠形鈕,圈足。盒內設9格,外壁以粉彩描繪纏枝花紋。蓋面先鏤空纏枝蓮紋,蓮朵中心鏤空團“壽”字,再以粉彩描繪。口沿涂金彩,近足處繪雙重蓮瓣紋,圈足外墻繪回紋。足內施孔雀綠釉,外底中心青花雙圈內留白,以青花料篆書“雍正年制”雙行四字款。此盒以鏤空加彩繪技法進行裝飾,而且鏤空技法嫻熟,彩繪筆觸細膩,堪稱雍正粉彩瓷器中殊為少見的作品。但其裝飾較繁縟,應屬雍正后期景德鎮御窯廠之作品。
粉彩瓷裝飾畫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藝術中的營養,采取了點染與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繪的對象,無論人物,山水,花卉,鳥蟲都顯得質感強,明暗清晰,層次分明。采用的畫法既有嚴整工細刻畫微妙的工筆畫,又有滲入淋漓揮灑,簡潔洗練的寫意畫,還有夸張變形的裝飾畫風。甚至把版畫,水彩畫,油畫以及水彩畫等姐妹藝術都加以融匯運用,精微處,絲毫不爽;豪放處,生動活潑。粉彩的繪制,一般要經過打圖,升圖,做圖,拍圖,畫線,彩料,填色,洗染等工序。其中從打圖到拍圖,是一個用墨線起稿,進行創作構思,如繪瓷決定裝飾內容與形象構圖的階段。正式繪制時定稿叫“升圖”,把描過濃墨的圖樣從瓷器上拍印下來叫“做圖”。接著把印有墨線的圖紙轉拍到要正式繪制的瓷胎上去即“拍圖”,這樣就可進行繪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