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瓷器的故鄉,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華文明展示的瑰寶,它的發明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瓷器”與“中國”在英文中同為一詞,可見中國瓷器的精美絕倫完全可以作為中國的代表。
中國古代最不缺的就是各種奇珍異寶,而隨著造瓷技藝的提升,皇室也是對瓷器的制造要求越來越高,瓷器也是越來越精美,很多朝代都有瓷器運送到國外并成為當地的奢侈品。
最初,小編對于瓷器的印象就是周杰倫的歌曲《青花瓷》,當時也沒有多么了解,就是覺得歌詞描寫的意境很好,然后看了央視的紀錄片《瓷路》,就對瓷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周杰倫《青花瓷》MV
央視紀錄片《瓷路》
之后真正接觸到了瓷器之后,才發現這里面的門道多著呢,瓷器的顏色、器型、紋飾等種種,可能是研究一輩子都研究不透的。今天就從離新中國最近的朝代-清代開始吧。
紀錄片《瓷路》
清代的產瓷區分布很廣,但是代表整個時代制瓷業發展水平的是瓷都——景德鎮,特別是清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官窯制瓷,不僅集歷代名窯名品的工藝技術,并且多有創新和發展,中國古陶瓷的發展歷史,也由此達到了幾千年來的歷史頂峰。
而今天小編要帶大家鑒賞的,是順治時期的瓷器,該時期由于明末的戰亂,官窯處于衰敗器,精致之作很少見。但是民窯的出口瓷仍然在繼續生產,還是有一些佳作。比如:象腿瓶、將軍罐之類的。而青花以民窯器為多,顏色釉僅見醬釉、黃釉和白釉,器型大多是盤類;彩瓷以明末外銷瓷的品種為多,主要是釉上五彩,以白釉加繪各種彩色,常見黃、綠、紅彩等。
【青花瓷器】
胎體:該時期胎體堅硬細密,釉面青白厚亮,有的有塵霧狀黑點。
立器胎體厚重,底足多細砂平底,有的有細密的旋削痕,器足向內斜削;圓器胎體輕薄、滑潤,底足修成滾圓的泥鰍背,比較高深,幾乎沒有塌底現象;有的大盤是雙圈足或寬圈足。
清順治·青花羅漢圖卷筒
一般器物都有醬口,無論圓器立器,底足都露較高的無釉邊。
清順治·青花仕女圖撇口筆筒
紋飾:一般很粗獷,繪滿器物。有幾種紋飾是順治時期獨有的,如常見的爐、罐上的非常粗獷的云龍,龍粗大威武,只露出頭、身、尾等幾截,其余部分被斑片狀云遮擋。
清順治·青花花卉紋花盆
這時也會有崇禎朝式的勾勒輪廓,涂青花留白形成的“括號”云,常見于花觚、筆筒、罐智商的芭蕉瑞獸、獨角獸等;繪于盤、碗上的人物故事,人物多處于庭院或室內,有一定情節。這幾種紋飾一般都畫得很滿,青花沒有層次。
湖南電視臺《東方尋寶》全國大型海選:《一八四二八三零一二三二》
報名地址: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德雅路 湖南電視臺三樓
清順治·青花花卉蒜頭瓶
除這些本朝特有紋飾之外,常見的還有玉蘭怪石、纏枝牡丹、四季花、山茶花、八仙、布袋和尚等。
清順治·青花纏枝牡丹紋將軍罐
順治時期帶官窯款的瓷器很少,有雙圈六字兩行“大清順治年制”及四字兩行“順治年制”款,字體工整。
民窯供器多署干支紀年款,一般生活用器多無款,有的署“玉堂佳器”或者“芝蘭齋制”款。
【五彩瓷器】
順治時期釉上彩繪瓷器中最出名的是五彩瓷。該時期的五彩瓷有兩類:一類是比較粗獷的,無論青花還是紅彩、綠彩等都很濃重。
此類彩瓷青花艷麗,紅彩為深棗皮紅色,綠彩為深綠,多繪蕉葉、洞石、牡丹、纏枝蓮、云龍、麒麟等,紋飾大,顯得畫面較滿,對比強烈,畫意古拙。
清順治·五彩十八羅漢圖罐
另一類是清秀的,青花顏色艷而不濃,紅、黃、綠等顏色相應較淡,紋飾較小,畫意清新,多畫人物故事、亭臺樓閣、牡丹、花果、洞石花卉等,這類事順治彩瓷中比較精細的一種。
【器型】
常見有花觚、筒瓶、將軍罐、小罐、筒式香爐、盤等等。
清順治·五彩人物出游觀音尊
胎體白細致密,精細類瓷器釉面較白,粗糙類瓷器白中泛青,有的有極小的塵狀黑點,很光潤,口沿一般都是深醬黃色。
底足同青花瓷,器型近似明末。五彩瓷官窯款一般是青花書寫,字體工整。精細五彩瓷上也有署“百花齋”款的,字體清秀。
【單色釉瓷器】
單色釉瓷器的品類較少,僅有白釉、黃釉、茄皮紫釉等,常見的多數為民窯生產的日常用具和供器之類。
白釉呈卵白色,多數器口施醬黃釉。釉面肥厚,光亮度不足,但卻無明代白釉釉面的那種油膩感。常見的有刻纏枝蓮紋的白釉盤,其他品種少見。多署“玉堂佳器”款。
清順治·白釉暗拱花山水紋蓋罐
黃釉顏色較深,既有光素無紋的,也有暗刻紋飾的,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的暗龍紋的黃釉官窯盤。
茄皮紫釉在清代順治時很少,屬于兩次燒低溫釉品種。既有高溫燒白釉罩茄皮紫釉的,也有高溫燒無釉素胎后罩茄皮紫釉再低溫燒一次的。和黃釉一樣,有光素無紋和暗刻龍紋兩種。
單色釉官窯瓷的款識一般用青花寫,字體工整。
無論是哪個朝代哪個時期,瓷器都有精美之作,能夠流傳至今,實屬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