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金累絲龍紋冕
皇冠可以說是皇室的象征,甚至是一個國家的代言。通常打造一個皇冠會毫不吝嗇地用上全世界搜集而來的寶物,所以皇冠看起來總是精致而奢華。外國皇室的皇冠大家應該不陌生了,但是中國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來PK一番。(來源于網絡)
圣愛德華王冠 PK 明神宗金絲翼善冠
St.Edward's Crown
在伊麗莎白女王所有的王冠中,
制作于1666年的圣愛德華王冠最為古老貴重,
為歷代君主登基加冕專用。
▼
它是當年查理二世為加冕禮準備的,
以黃金為主體,鑲嵌了無數鉆石珠寶,
重達4磅12盎司,約合2.2公斤,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真是名副其實。
1953年伊麗莎白女王參加加冕禮時,
佩戴的便是圣愛德華王冠。
此后,女王再也沒有在公眾場合戴過它,
估計下一次它再出現在大眾視野之中,
只能是新的君主加冕之時了。
▼
美劇《王冠》里的伊麗莎白
在父王剛去世后第一次試戴的王冠便是圣愛德華王冠
明神宗金絲翼善冠
翼善冠用極其纖細金絲編結,重一斤六兩。采用傳統的掐絲、累絲、碼絲方法進行焊接。
此冠通高24厘米,直徑20.5厘米,重826克,結構復雜,呈高浮雕式。
鏤孔鱗狀,二龍昂首相對,中間嵌一火珠,做二龍戲珠狀,四足有屈有伸。
造型生動,氣勢雄渾,充分反映了明代金銀工藝的高超水平。
大英帝國王冠 PK 孝靖王皇后鳳冠(九龍九鳳冠)
British Imperial State Crown
雖然圣愛德華王冠是加冕專用,
但并不是每一任君主都佩戴它加冕。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維多利亞女王,
她因為嫌棄圣愛德華王冠太重,
為自己打造了大英帝國王冠。
▼
維多利亞女王佩戴時
王冠底部正中是史都華藍寶石
內襯為藍色天鵝絨帽
“大英帝國王冠”同樣奢華無比,
鑲嵌了4粒紅寶石,11粒祖母綠,16粒藍寶石,
227粒珍珠和超過2800粒大大小小的鉆石。
正中的紅色寶石是重約170克拉的“黑王子寶石”,
而底下的鉆石則是317克拉的“庫里南二世”,
原來的史都華藍寶石被挪到了王冠背面。
▼
說到這世界第二大鉆石“庫里南二世”,
它一共兄弟9個,名字從一世到二世,
一個不落全都歸英王室所有,
是南非政府送給英王愛德華七世66歲的生日禮物
老大“庫里南一世”是世界上最大的鉆石,
約為530.2克拉,就鑲嵌在英王權杖上。
英王權杖
在英王室官方的加冕照中,
伊麗莎白女王佩戴的便是大英帝國王冠,
手里拿的便是價值連城的權杖。
▼
當然《王冠》劇集中
也免不了重現這經典一幕
▼
雖然和圣愛德華王冠外觀相似,
但大英帝國王冠只有0.91千克重,
輕巧靈便了許多,
因此女王在極重大場合會選擇佩戴這只王冠。
▼
孝靖王皇后鳳冠(九龍九鳳冠)
此冠用漆竹扎成帽胎,面料以絲帛制成,前部飾有9條金龍,口銜珠滴下,有8只點翠金鳳、后部也有一金鳳,共9龍9鳳。
后側下部左右各飾點翠地嵌金龍珠滴三博鬢。這頂豪華的鳳冠,共嵌紅寶石百余粒、珍珠5000余粒。色澤鮮艷,富麗堂皇,堪稱珍寶之冠。為皇后在大典時戴的禮帽。
喬治四世國王王冠 PK 明神宗烏紗翼善冠
Geroge IV State Diadem
喬治四世王冠的來源很有趣,
57歲才即位的喬治王想要一個奢華的加冕禮,
便讓珠寶商Rundell為自己新打造一頂王冠,
供自己在進入威斯敏斯特教堂的途中佩戴。
喬治四世王冠鑲有1333顆鉆石,
總計325.75克拉,基座嵌有169顆珍珠,
還用鉆石鑲拼出玫瑰、薊草、三葉草等形狀,
用來分別代表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
結果這頂王冠因為太過美麗、太女性化,
后世很少有王室男性成員佩戴,
反而非常受女王和王后的喜愛。
▼
維多利亞女王佩戴喬治四世王冠
亞歷山大德拉王后佩戴喬治四世王冠
喬治四世王冠也是女王最常佩戴的王冠之一
▼
官方發行的紀念郵票上女王佩戴的都是它
▼
明神宗烏紗翼善冠
烏紗翼善冠出土時戴在萬歷頭部。此冠雖以細竹絲編制而成黑漆,但龍身為金絲累制,且嵌貓眼石、黃寶石各二塊,紅、藍寶石各五塊,綠寶石二塊、珍珠五顆。
龍首還托“萬”、“壽”二字,堪稱精美華貴。冠通高23.5厘米,徑19厘米,金飾件總重量307.5克。
亞歷山大德拉王后的俄式冠冕 PK 匈奴鷹形金冠頂飾
Queen Alexandra‘s Kokoshnik Tiara
這是女王很喜歡的一頂王冠,
由488顆鉆石鑲嵌而成。
女王的曾祖母亞歷山大德拉王后
在銀婚時收到這個禮物
▼
后來亞歷山大德拉王后又把它傳給了
她的兒媳、女王的祖母瑪麗王后。
瑪麗王后去世后這頂王冠再傳給
女王的母親伊麗莎白王太后。
到了女王登基的時候,
王太后將這頂王冠贈與女兒,
女王十分珍視這已經傳了四代人的傳家寶,
經常佩戴它出席活動。
▼
匈奴鷹形金冠頂飾
這件鷹頂金冠飾由冠和額圈組成,純金材料,總重約1.5公斤,是戰國時期的文物。被譽為“草原瑰寶”,古時為少數民族首領所配戴。
冠的主體造型是一展翅的雄鷹站立在一個刻有狼羊咬斗紋的冠狀體上,俯瞰著大地;額圈由三條半圓形金條榫鉚插合而成,上有浮雕臥虎,臥式盤角羊和臥馬造型,中間部分為繩索紋,這是目前國內發現的惟一一件匈奴王金冠飾。
瑪麗王后穗狀王冠 PK 皇貴妃夏朝冠
Queen Mary's Fringe Tiara
乍一看是不是和上一個很像?
不過這一頂中間夾了許多碎鉆鑲成的細穗,
比上面壕氣的俄式冠冕秀氣很多。
這款式是當年的爆款,
又能當王冠又能當項鏈,
各國王室都有類似款。
▼
它是維多利亞女王
送給孫媳瑪麗王后的結婚禮物
▼
瑪麗王后
后來瑪麗王后又將它
送給了兒媳伊麗莎白王太后
▼
而1947年王太后將它
借給女兒結婚時佩戴
▼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婚禮
為什么說是“借”呢?
這是因為英國特殊的“四有”習俗,
即新娘在婚禮上要佩戴
“舊的、新的、借的、藍的”。
之后這頂王冠在女王的女兒安妮公主
結婚時又借出了一次。
▼
安妮公主
王太后去世后,
這頂王冠便屬于女王了,
女王也經常佩戴,
注意看女王的項鏈是另一件類似款。
▼
皇貴妃夏朝冠
清代宮廷珠寶的經典代表之作,以百鳥之首的鳳鳥為主要紋飾代表,象征母儀天下的特殊身份地位。
鳳鳥以金絲制成,東珠是清代特有的用材,穩重的紅色與金色為主調,搭配醒目的白色珍珠,莊重而華麗,充分展現皇家尊貴的氣質。
佛拉吉米爾大公夫人的冠冕 PK 點翠嵌珠寶五鳳鈿
The Vladimir Tiara
這只王冠設計非常精巧,
可以懸掛珍珠或祖母綠吊墜,
也可以去掉吊墜,
呈現一冠三戴的不同風貌。
▼
這頂有趣的王冠是二手淘來的,
它原本屬于俄國貴婦佛拉吉米爾大公夫人。
▼
十月革命之后俄國王室流亡,
為了維持流亡貴族的生活,
她的女兒葉卡捷琳娜·佛拉吉米爾洛夫娜
把這頂冠冕賣給了英國的瑪麗王后。
▼
奇思妙想的瑪麗王后開始了DIY設計,
用一批祖母綠吊墜替換了原先的水滴狀珍珠,
又增加了許多鉆石,
使它無吊墜佩戴也同樣耀眼,
真是勤(you)儉(qian)持(ren)家(xing)!
這款王冠出鏡率也很高,
女王從年輕戴到老,
吊墜想換就換,每天都戴新王冠。
▼
點翠嵌珠寶五鳳鈿
鈿以鐵絲、紙板為架,其外纏繞以黑絲線編織成的網狀紋飾,表層全部點翠。前部綴5只金累絲鳳,上嵌珍珠、寶石,口銜珍珠、寶石流蘇。金鳳下排綴9只金翟,為銀鍍金質,口銜珍珠、珊瑚、綠松石、青金石、紅藍寶石等貫串的流蘇。鈿后部亦有幾串流蘇垂飾。
看完這些華麗珍貴的冠飾,是不是覺得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