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個美食天堂,大家對于美食,基本上都是愛不釋手,甚至有些人把美食當作每天療愈心情的方法,但是,根據國家衛健委于2019年的統計數字表明,我國每年罹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以及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每年不斷的攀升,在2020年因為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出院的人數,分別敢達110.65萬人、211.96萬人、592.56萬人,并且有每年升高的趨勢,這些不斷增加的慢性病患者,經過研究統計,大部分都是因為飲食上出現了嚴重錯誤習慣!
而知名醫學雜志《柳葉刀》也曾提到,中國人因為長期的生活飲食習慣,導致致死率達前三,而這三種錯誤的吃法,竟然不是高油與高糖,本文將利用下列四點,進行詳細的介紹,到底是哪三種錯誤飲食,比高油與高糖,有更高的致死率,并且告訴大家正確的飲食觀:
1.長期攝入過量鈉
近日,有一項,集合了歐美6個國家的前瞻性研究,利用了8.8年的時間,集合了10709例的健康成年人,平均年齡大約為51歲,有54%為女性。
透過大量研究數據顯示,這些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如果多攝取2.5mg的鈉含量,會引發24小時尿中的鈉含量增加1000mg,以至于發生高風險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會上升18%的幅度。
甚至表明,如果24h尿鈉尿鉀比值每增加1個單位,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增加24%。此外,研究人員還透過各項的數據,來表明鈉攝入量越高、鉀攝入量越低,心血管風險越高的觀點,并且強調,如果人類減少鈉含量攝取,而增加體內鉀離子含量,就可以使心血管風險大大降低。
另外,對于患有高血壓以及腎臟方面的疾病的患者,因為本身排鈉的功能就比普通人還差,當這兩類患者,血壓本身就很高的情況下,又長期食用過多的食鹽,就會引發血管彈性出現障礙,嚴重者還可能導致腦血管的破裂,直接威脅到生命。
所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才會建議,每日鈉含量應盡量控制在5g,使國人體內鈉含量都維持正常值,避免影響到正常身體健康。
2.粗糧攝取太少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健康學院,曾經發表一篇重要學術研究論文,此研究論文表明,不常食用或從不食用粗糧的女性,比起每天食用60克或更多的粗糧的女性而言,會多出23%因為心血管疾病、20%因癌癥而死亡的幾率。
而且研究屬性也表明,若每天食用約60克的粗糧,對于患有高血壓或是有糖尿病的患者,能夠適當取代精制過的碳水化合物(例如米飯、面包等),并且可以輔助降低血糖以及血壓的作用,同時具有保護消化系統的健康作用,進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
粗糧里本身具有豐富的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血液中的葡萄糖以及脂肪,能夠更有效率地被吸收,因此,不會造成身體額外的負擔,除此之外,膳食纖維也可以幫助體內代謝、促進腸道蠕動,清除宿便,維持腸道的菌種生態平衡,保護腸道的健康。
更重要的一點是,粗糧攝取后,容易有飽足感,因此就不容易會有過度進食的問題,也就更能有效控制體重,來預防其他的代謝癥候群,因此,如果每天攝入的粗糧太少,就會導致身體代謝出現問題、腸道蠕動障礙、血糖與血脂產生嚴重紊亂等問題。
因此,美國哈佛大學的專家,才會建議大家每天至少要食用60克的粗糧,來維持身體正常所需,而日常中的粗糧食物,主要常見有的糙米、玉米、燕麥等,都是非常好的補充粗糧代表性選擇。
3、水果食用太少
其實早在2002年,《世界衛生報告》就將水果攝入過少列為了十大死亡高危因素之一,其中報告內容里就提到,各國的研究報告,對于水果攝取太少,會引起死亡率增高的報告,也都呈現著正反饋,也就是在正常水果食用范圍中,食用的水果越多,死亡率就會越低。
而近日在美國營養協會,也同樣發表了相同觀點的研究論文表明:如果減少攝取水果與其他蔬菜的含量,可能每年會多增加300萬人死于心臟病與腦中風的風險,而且特別點名中國的民眾,因為嚴重缺乏食用水果的習慣,所以導致每年54萬人死于癌癥或心血管疾病,經過研究人員深究其原因,才真相大白。
原來水果中除了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還有豐富的維生素C與鉀離子等營養成分,這三樣物質都是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的營養素。
水溶性纖維,可以幫助抑制碳水化合物的過度吸收,并且可以幫助大便成形,而且透過促進腸道蠕動,盡速將在大腸里累積的陳年宿便排出,減少毒素在體內過度囤積,這些毒素如果很早就從體內排出去了,就會大大降低細胞變異的風險,維持腸道的健康,預防各項腸道的常見疾病。
而維生素C具有增強免疫力的效果,多食用可以加強體內免疫細胞的活性,大大降低細胞發炎的次數一定程度上能夠更有效降低癌癥發生率,水果里還有一個重要成分,叫做鉀離子,這個成分可以幫助鈉的排出,當體內鈉含量濃度減少時,就會大幅降低高血壓以及冠心病等高風險性的心血管疾病。
因此,《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也指出,建議民眾每天要攝取200-350g的水果,來預防癌癥以及高風險心血管疾病等疾病,而常見的水果有香蕉、橘子、番茄、草莓等都是富含鉀與膳食纖維的不錯選擇,可供大家做參考。
每個人,身體機能每一天都在逐漸老化,也就代表都會面臨慢慢變老的日子,而上了年紀的人,大部分都是因為身體器官,正常的退化,以及缺乏一些身體基本的元素,然后就會開始產生各種癥狀,因此,今天這個段落要來共同討論,在上了年紀的人當中,以缺乏鈣質、鐵質、維生B12這三種營養素,所引起的癥狀最為常見:
1.缺乏鈣質
首先,您必須要知道一件事情,就是鈣質屬于礦物質,必須要透過外界的補充來獲取,例如從食物、鈣片等膳食補充劑進行補充。當從外界補充到這些鈣質后,就可用來合成并轉化身人體中的鈣離子,從而維持血鈣與骨頭之間鈣離子的濃度,達到平衡。
但是上了年紀的人,長期一直不攝取鈣質,就會引發血鈣與骨鈣的濃度,失去嚴重平衡,然后引起最常見的骨質疏松癥。所產生的癥狀,就是腰酸背痛、容易有骨折的風險等,還會引起睡眠障礙。
而因為鈣質經過多項臨床證實,與睡眠具有息息相關性,建議超過50歲以上的老人,鈣質的每日推薦攝入量為1000毫克,可以透過飲食方式進行補充,例如飲用牛奶、食大骨或熬成湯等方式來進行補充,或直接透過鈣質的膳食補充劑。
現在市面上,有許多專門為50歲老人,所設計的鈣片,所以,若有高血壓的老人,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開立一些鈣片回去服用,將身體的缺失的鈣盡快補回來,以預防更嚴重的骨質疏松癥等疾病。
2.缺乏鐵質
我們體內有一種器官,叫做骨髓,是人體當中主要功能,為制造紅細胞,并且供給身體所需氧氣。因為鐵質也屬于礦物質的一種,人體內無法自行合成,必須要透過外界補充,而當鐵質透過外界補充到體內進行吸收轉化后,在骨髓中會利用鐵質來作為血紅素的原料,用來制造更多血液,提供給正常全身正常氧氣。
一般來說,如果短期缺乏鐵質時,身體會利用代償機制,先將體內中原本儲存的鐵質先提出來,供血液所需,但是如果長時間,也就是長了年紀以后,依舊還是缺乏鐵的話,身體中原本儲存的鐵質,基本上都快被提完了,血液也就無法正常的制造,就會連帶氧氣的供應出現問題。
因此,體內缺乏鐵質的老人,就會出現頭暈、乏力、惡心、嘔吐等癥狀,因此,建議上了年紀的人,每天攝取8毫克的鐵質就足夠了,可以通過日常飲食,如菠菜、油菜、牛肉、雞肉等食物來攝取,也可以通過鐵劑類的膳食補充劑進行補充,但是在補充的同時,務必要注意到服用劑量,以免補充太多,反而出現便秘的情況,那就適得其反了。
3.缺乏B12
人體的神經系統會退化,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體內缺乏神經營養的物,而最常見的就是維生素B12,人體的神經系統要能夠正常運轉,維生素B12是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負責給予體內的神經元持續性的營養,讓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互相連接,可以更加緊密,可以維系腦中的神經元網絡。
但是維生素B12并不能透過人體自行合成,只能透過外界補充,因此如果沒有透過外界補充到維生素B12這個物質,神經系統中的神經元就沒有營養來源,就會導致神經元傳導出現問題,最終導致神經元壞死,而出現記憶力減退、情緒不穩等,這些也都是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常出現的癥狀。
因此,建議50歲以上的老人,每天要補充2.4微克,可透過日常飲食如動物內臟、牛肉、豬肉等肉類食品進行補充,但是因為50歲以上的老人,大部分都會有一些基礎性疾病,不建議攝取太多動物內臟以及過多的肉類,所以一般都會建議直接使用維生素B12膳食補充劑,來進行補充。
其實,上了年紀的人,身體機能上與年輕時,雖然有所差異,但是并不代表生活質量就會有所下降,只要保持好正向能量的心態,每天透過本文所詳細介紹的方式,進行飲食上的控管還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會讓自己越活越健康,若您對本文中的內容,有意想指導或交流,歡迎您在底下留言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