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東西,如果僅僅看現(xiàn)象,往往眼花繚亂,紛繁復雜。但如果深入下去看本質(zhì),就綱舉目張,脈絡清晰。
比如今天的科技股,如果僅僅看現(xiàn)象,好不熱鬧,一大堆科技股都在漲,真的是眼花繚亂。不過,這諸多的現(xiàn)象的背后,其實就是三個本質(zhì)性東西,分別是:
chatGPT
GPU AI芯片
機器人與腦機
而它們的背后,則分別站著三個巨頭:
微軟
英偉達
特斯拉
微軟的chatGPT打開了AI的魔盒,釋放了資本市場對人工智能的無限想象;而英偉達則是人工智能背后的算力靠山,它的AI 芯片在人工智能的賽道上無限受益;而特斯拉及其主人馬斯克,則早已經(jīng)把人工智能應用到人形機器人和腦機接口,在AI落地和產(chǎn)品化上高歌猛進。
如果不追求學術(shù)的嚴謹,我們可以用個通俗的說法:
微軟代表算法,
英偉達代表算力,
特斯拉代表產(chǎn)品化的落地和應用。
目前的科技股,就是圍繞它們展開,忽而算法股漲的厲害,忽而算力炒作厲害,忽而機器人腦機接口猛炒一番,甚至,它們聯(lián)袂上漲,比如今天就是。
這三個公司雖然不在A股,但A股的炒作其實就是圍繞這三個巨無霸展開。恰如哥雖然不在江湖,但是江湖都是傳哥的傳說。
比如最近的鴻博,就是拿英偉達說事。而三博腦科,就是恰遇遇到馬斯克的腦機接口。
看懂了這層關(guān)系,我們就可以把各種現(xiàn)象輕松歸類,看清楚炒作脈絡和行情演進。
比如,開年之初,chatGPT橫空出世,讓人們看到了人工智能新境界和星辰大海,AI炒作拉開了大的序幕,此時的炒作是圍繞微軟的chatGPT展開的,海天瑞生、云從科技、漢王科技、三六零、昆侖萬維,乃至后面AI賦能的中國科傳和游戲娛樂,都是這一條線。
后來,隨著演進的深入和挖掘的徹底,大家發(fā)現(xiàn),人工智能的背后是需要強大的算力支持的,于是英偉達登場,整個市場圍繞算力展開炒作,A股跟著整個邏輯,開始炒作浪潮信息、寒武紀、中科曙光、中際旭創(chuàng)、劍橋科技等等。
當大家覺得有點疲倦的時候,馬斯克又來了一把火,他攜機器人和腦機接口,把AI炒作推向更高潮。而且,馬斯克的這把火正好與英偉達的業(yè)績超預期疊加,讓AI炒作進入瘋狂。馬斯克其實在人工智能耕耘更早,微軟也是占了他的便宜。馬斯克的機器人和腦機接口是妥妥的人工智能的絕對落地化。看看資本市場就知道,大家有多么認可馬斯克。豐立智能、三博腦科、心智認知,無不是圍繞馬斯克去炒作。
圍繞、英偉達與特斯拉,它們是原創(chuàng)性的科技源頭,代表AI制高點,所以它們才能發(fā)散成為炒作的源頭。
說起這個問題,不得不提故意而題外話,就是這幾天關(guān)于小米與特斯拉和英偉達的段子,如下:
這個段子聽起來不舒服,但還真的無法反駁。
自主、原創(chuàng)、制高點,才是科技的根本呀。微軟、英偉達、特斯拉,它們正是因為這一點,才讓它們成為站在AI頂端的三大巨頭。它們的發(fā)力范圍,就是當下科技股炒作的是勢力范圍,也是股市炒作的三大脈絡和指南針。
我們從這三個脈絡出發(fā),再看整個股市,就清晰很多。
當然,相關(guān)個股已經(jīng)漲幅巨大,我們這里不是談某個股該不該炒,或者還能不能漲。我們今天再談這個問題也不是馬后炮,因為我們從開年后,從題材的五個共振以及“老默吃魚”開始,就在談人工智能,可以說我們是市場上很早很堅定的談人工智能的了。
今天再談這個問題,是換個境界和維,談一種看問題的思路和思維:
溯源思維
本質(zhì)思維
就是看問題要透過表象,看到根在哪里。
根看到了,再去延展開來看現(xiàn)象,就輕松的多。
目前的市場你可以任何劃分和無限分類,但無論怎么分,最后都會歸到這三個巨無霸公司身上,也就是歸到算法、算力和應用上。
這樣看問題,就簡潔很多。
其實這種看問題的思路,早已有之,只是沒有人特別去強調(diào)和分享給大家。
比如,前幾年炒新能源,其根本是什么?就是以特斯拉為原點,往往擴散。無論蔚來、理想還是小鵬,乃至國內(nèi)的新能源汽車和鋰,其火車頭都是特斯拉這個公司和這個股票。
再比如,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炒作,其核心就是圍繞蘋果。
當然,我們業(yè)曾經(jīng)圍繞華為去展開炒作。
很多很多類似的想象,其本質(zhì)都是如此。
有一個巨無霸,有一個原創(chuàng)性的燃點,然后擴散開去,形成無窮無盡的炒作產(chǎn)業(yè)鏈,也誕生無數(shù)牛股和妖股。
比如,模塑科技,就是特斯拉下的蛋;小康股份、東方通信和武漢凡谷,就是華為下的蛋;漫步者和立訊精密,是蘋果下的蛋。
這些蛋,在今天,就變成了寒武紀的模樣、變成了中科信息的模樣、變成了鴻博的模樣、變成了劍橋科技的模樣、變成了豐立智能的模樣。
當我們看到這些模樣的時候,不要被它們的外表搞的眼花繚亂,一會這個,一會那個,忙得不亦樂乎。而應該歸其源,尋找炒作背后的核心脈絡。
當脈絡情緒的時候,炒作節(jié)奏也就有了。
英偉達超預期的時候,我們?nèi)ブ攸c做算力;
特斯拉火的時候,去做機器人和腦機股;
chantGPT發(fā)力的時候,我們多去找找大模型類型的股。
如是,就綱舉目張,高屋建瓴。
(全文終,謝謝!)
特別需要說明,本文是對市場規(guī)律的思考,不是對任何個股的買賣意見。希望大家看本文的時候,不要對號入座。
敬請投資的時候,獨立思考,理性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