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本公眾號是A股少有的、幾乎唯一的只談邏輯和心法,就能擁抱數萬閱讀者的公眾號。因為我們聚焦交易中最大問題:心。所謂心,就是買賣和行動之前,我們的起心動念。這個東西可以說是邏輯,也可以說是心法,還可以說是戰略。總之,我們除了不薦股,其他都做。好,請看正文-----
上一篇文章:《A股的二元結構:機構與游資》,我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去寫。只可惜,很多人看熱鬧。其實,我想表達的是一種思想和方向:機構的一元在發力,機構的套路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階段的主流。
記得在文章結尾,我是這樣寫的:
在新舊風格交替的時間窗口,游資和機構都有各種的代表,但一旦機構的一元定性,那么我們就要做好另一套準備,并重新適應機構的打法。
如果(因為我們無法100%確定機構的一元會壟斷下半年),如果機構的一元重新壟斷市場,我們必須放棄情緒的世界觀,弱化身段和卡位的思維,取而代之的是,思考估值和對標,思考基本面正宗性和產業方向。同時,多擁抱趨勢走勢和頭部企業。
很清楚,就是提醒各位朋友,如果市場按照機構的風格走,我們的思路必須擁抱機構,放棄游資的情緒邏輯。
游資邏輯是什么?
是身位;
是卡位;
是看誰先漲停;
在題材和故事上,追求偏虛的一面。
機構邏輯是什么?
是賽道和主線;
是預期和估值;
是業績面和成長面;
在故事上,追求偏實的一面。
所謂偏實和偏虛,就是對故事風格的偏好。偏實是指喜歡實錘,喜歡能夠計算得出的業績和估值;所謂偏虛,就是喜歡噱頭,業績兌現往往遙遙無期,但故事可以講的繪聲繪色。
機構和游資,其實是兩種思維方式,雖然偶爾重疊,但分歧還是很大。
我們操盤的時候,一定要搞清楚:當下是機構來定義市場,還是游資來定義市場。
誰的地盤,我們聽誰的。
比如上半年,是典型的游資定義市場,所以碳中和和次新的炒作,幾乎都不看業績,也沒有什么實的估值。
而年中之后,機構對話語權的把握越來越強,市場慢慢被機構定義。這種情況下,如果再不明白今天的市場是何人之天下,是難有大成就的。
就拿龍頭的表現形式來說,情緒資金的局勢下,游資喜歡卡位和身位,龍頭往往喜歡從一而終。而機構資金則喜歡按照對標和賽道來做,喜歡在一個賽道內輪動制造龍頭。
這就是為什么最近稀土和鋰電池的龍頭,喜歡輪動,甚至隔幾天換一個。
而且,機構思維的龍頭識別不是身位,更不是數板,而是看基本面預期差,看基本面數據。所以,在機構主導下,如果天天再去數板,就顯得有點低維思維。
我多次分享過一個思維:龍頭分為價值型和情緒型。二者的表現形式不一樣,只有后者才數板,前者不但不數板,甚至連漲停板本身都可以不要。
前段時間,我寫了幾篇戰略文章,很多朋友覺得“虛”,覺得“不實用”。其實,這只能說他的痛點還沒有到戰略的層面。可能還在糾結哪個戰術,比如哪個板該怎么打,哪個仙人指路該怎么追?
事實上,戰略并不虛,離我們也并不遠。本公眾號曾經寫過:最大的戰略是“方向”。
其實,看清楚未來一段時間內市場是機構主導,還是游資金主導,是擁抱機構還是擁抱情緒,就是選擇方向,也就是戰略。
看清楚這個方向再去尋找買點,追高也罷、低吸也罷,打板也罷、半路也罷,才更具有威力。
因為,沒有什么比擁抱市場主流更重要。而這種主流,不僅僅是指是賽道和標的,更指賽道和標的背后的定義者-----機構還是游資!
注:本文系原創,想更多關注作者的思路,歡迎去閱讀其股市三部曲(《股市極客思考錄》《龍頭信仰》《香象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