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古今和歌集:冬歌

〔314〕

無題

佚名

橫斜織錦緞

十月葉雨如絲線

流彩鋪龍田

[原文]

龍田河錦織りかく神無月時雨の雨をたてぬきにして

〔315〕

冬歌

源宗于

冬日山愈靜

草木無言自凋零

天寒人冷清

[原文]

山里は冬ぞさびしさまさりける人目も草もかれぬと思へば

〔316〕

無題

佚名

長空月光冷

庭前池中投寒影

影寒水成冰

[原文]

大空の月の光し清ければ影見し水ぞまづこほりける

〔317〕

日色忽已晚

衣衫觸手寒

吉野山上雪紛然

[原文]

夕されば衣手寒しみよしのの吉野の山にみ雪降るらし

〔318〕

庭院迎初冬

芒草戴雪白瑩瑩

飄雪切莫停

[原文]

今よりはつぎて降らなむわがやどのすすきおしなみ降れる白雪

〔319〕

雪花落紛紛

且落且消融

溪流汩汩出山中

[原文]

降る雪はかつぞ消ぬらしあしひきの山のたぎつ瀬音まさるなり

〔320〕

冰河飄紅葉

冬來河水漲未歇

應是深山正融雪

[原文]

この川にもみぢ葉流る奧山の雪消の水ぞいままさるらし

〔321〕

吉野山邊舊村落

終日風吹雪

白茫茫天地一色

[原文]

故里は吉野の山し近ければ一日もみ雪降らぬ日はなし

〔322〕

積雪閑不掃

盡日無人雪自消

庭院寂寂心悄悄

[原文]

わが宿は雪降りしきて道もなし踏みわけてとふ人しなければ

〔323〕

冬歌

紀貫之

冬來草木凋

一夕風緊雪飄飄

瓊花滿樹梢

[原文]

雪降れば冬こもりせる草も木も春に知られぬ花ぞ咲きける

〔324〕

過志賀山

紀秋岑

漫天紛紛然

白雪不懼石上寒

瓊花滿峰巖

[原文]

白雪の所もわかず降りしけばいはほにも咲く花とこそ見れ

〔325〕

過奈良古都時于宿處歌

坂上是則

吉野山頭雪堆積

山下奈良舊故里

愈覺寒涼意

[原文]

みよしのの山の白雪つもるらし故里寒くなりまさるなり

〔326〕

寬平帝后宮歌會時作

藤原興風

近海雪飄散

仿佛波浪涌海岸

欲過末松山

[原文]

浦ちかく降りくる雪は白波の末の松山越すかとぞ見る

〔327〕

壬生忠岑

吉野山堆雪

踏雪入山修道學

一去音書絕

[原文]

みよしのの山の白雪踏みわけて入りにし人のおとづれもせぬ

〔328〕

積雪已封山

山居人雖已看慣

滿眼風雪亦惘然

[原文]

白雪の降りてつもれる山里は住む人さへや思ひ消ゆらむ

〔329〕

賞落雪

凡河內躬恒

雪落掩人跡

白茫茫萬籟岑寂

心緒自低迷

[原文]

雪降りて人もかよはぬ道なれやあとはかもなく思ひ消ゆらむ

〔330〕

落雪

清原深養父

冬日花飄落

當空舞婀娜

疑是云外藏春色

[原文]

冬ながら空より花の散りくるは雲のあなたは春にやあるらむ

〔331〕

雪落樹梢

紀貫之

冬日草木枯

雪花翩躚著枯樹

仿若春花舞

[原文]

冬こもり思ひかけぬを木の間より花と見るまで雪ぞ降りける

〔332〕

赴大和國途中賞落雪

坂上是則

清曉隱殘月

半明半暗過吉野

無聲飛白雪

[原文]

あさぼらけ有明けの月と見るまでに吉野の里に降れる白雪

〔333〕

無題

佚名

殘雪未消新雪積

待到來日春霞起

再難見雪跡

[原文]

消ぬがうへにまたも降りしけ春霞立ちなばみ雪まれにこそ見め

〔334〕

盡日雪紛紛

梅花落雪已難尋

梢頭停香云

[原文]

梅の花それとも見えず久方の天霧る雪のなべて降れれば

〔335〕

雪落梅上

小野篁

雪落梅枝上

雪底幽幽一縷香

始知梅花放

[原文]

花の色は雪にまじりて見えずとも香をだににほへ人の知るべく

〔336〕

詠雪中梅

紀貫之

梅花枝落雪

花香滲雪味無別

教人如何折

[原文]

梅の香の降りおける雪にまがひせば誰かことごとわきて折らまし

〔337〕

賞落雪

紀友則

折花時節雪紛飛

枝上白雪堆

焉能分清雪與梅

[原文]

雪降れば木ごとに花ぞ咲きにけるいづれを梅とわきて折らまし

〔338〕

年末盼遠人歸

凡河內躬恒

遠人不隨年節來

天涯望斷冬草衰

切切空相待

[原文]

わが待たぬ年は來ぬれど冬草のかれにし人はおとづれもせず

〔339〕

歲暮

在原元方

歲暮風雪急

一層層白雪堆積

一段段年光迢遞

[原文]

あらたまの年のをはりになるごとに雪もわが身もふりまさりつつ

〔340〕

寬平帝歌會時作

佚名

年末萬木衰

風雪嚴相摧

唯有松柏常青翠

[原文]

雪降りて年の暮れぬる時にこそつひにもみぢぬ松も見えけれ

〔341〕

歲暮

春道列樹

昨日不可留

今日多煩憂

明日匆匆似水流

[原文]

昨日といひ今日と暮らしてあすか河流れてはやき月日なりけり

〔342〕

奉召獻歌

紀貫之

年光太匆匆

無情催老鏡中影

雙鬢已星星

[原文]

行く年の惜しくもあるかな真澄鏡見る影さへにくれぬと思へば

王 向 遠 郭 爾 雅 譯

南 宋 的 格 律 詞 派
與 晚 期 的 詩 歌 走 向

南宋后期,金因政權內部的政變和蒙古的威脅無力南侵,南宋政權又無能也無心北伐,宋金的對峙持續了幾十年相對平靜的局面。
亡國之禍并不是近在眼前,“王師北定中原日”又渺茫無望,上層權貴沉溺于西湖美景美女中醉生夢死,許多詩人、詞人沉浸在清詞妙句中逃避現實,于是,南宋前期“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激昂呼號逐漸消沉,后期的詩詞中很難聽到陸游、辛棄疾那種恢復中原的吶喊,代之而起的是悠揚宛轉的輕歌曼舞。詞壇上以姜夔為代表的后期格律詞派在辭藻音律上更加刻意求工,詩歌中出現了吟諷風月、嘯傲湖山的永嘉四靈和江湖詩派。他們在情感上缺乏那種振奮人心的力量,藝術上缺乏那種闊大的境界和剛健的筆力,南宋前期辛、陸那種豪邁的氣概和高亢的激情全消,詩詞中多了幾分“秤斤注兩”(見《朱子語類》卷一○九)的小家子氣。當然,這時的詩人、詞人也并沒有完全忘情于現實,他們許多人仍然關注民族的危亡,但很少像陸游、辛棄疾那樣發出恢復中原的吶喊,吟出的大多是些低沉晦暗的亡國哀音,缺乏那種振奮人心的情感力量。直到南宋覆滅的前后,民族英雄文天祥才發出撕心裂肝的悲號,表現了一個古老雄強的民族不屈不撓的心聲。
第一節 格律詞派名家姜夔
姜夔(1155—1221?),字堯章,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縣)人。其父任湖北漢陽縣知縣,他自幼隨宦往來漢陽十多年。在長沙遇見老詩人蕭德藻,蕭德藻很賞識他的詩才,把侄女嫁給了他,帶他寓居湖州茹溪弁山的白石洞下,友人因此稱他為白石道人。宋寧宗慶元五年(1199)特準他免去地方選考,直接參加禮部的進士考試,但不及第。他常往來于蘇州、杭州、金陵、合肥和無錫等地,與一時名流尤袤、張鑒、張镃等交游,還與比自己年長近三十歲的楊萬里、范成大以詩唱和。寧宗嘉定年間(1221年左右)卒于杭州。
他結交當世賢豪但不趨炎附勢,自己的一生在飄零困頓中掙扎,盡管賦性清高卻又不得不寄食于人。由于這種特殊的生活環境和性格,使他的情感既高潔又貧狹。他是藝術上的多面手。音樂、書法、詩、詞無所不能,文學史家雖然認為他詞的成就高于詩,他最初卻是以詩稱譽文壇的,楊萬里就十分推崇他的詩才。和那時大多數詩人一樣,他寫詩也是從師法江西詩派入手的,步趨黃庭堅“一語噤不敢吐”,后來“始大悟學即病,顧不若無所學之為得”(《白石道人詩集自敘》),于是從江西詩派的圈子中跳出來自求獨造,晚年自述作詩心得說:“作者求與古人合,不若求與古人異;求與古人異,不若不求與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與古人異而不能不異?!保ā栋资廊嗽娂詳ⅰ范┧山髟娕啥细Q晚唐,尤其受陸龜蒙、皮日休的影響較大,因此他的詩歌精心刻意而又靈動自然:
細草穿沙雪半銷,吳宮煙冷水迢迢。梅花竹里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
——《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十首》其一
苑墻曲曲柳冥冥,人靜山空見一燈。荷葉似云香不斷,小船搖曳入西陵。
——《湖上寓居雜詠十四首》其九
不過,姜詞的成就高于其詩,他在南宋足稱詞壇的大家。白石詞與周邦彥詞并稱“周姜”,他們都講究詞的格律、辭藻和用典。二人同為格律詞派的代表詞人。周、柳的婉約詞風發展到姜夔時軟媚無力,恰如江西詩派末流到姜夔時槎丫干澀一樣,因而,一方面他以晚唐詩的圓轉求救江西詩派的槎丫,另一方面又以江西詩風的清勁來振柳、周詞余風的軟媚,這樣形成了他那清空疏宕、冷雋峭拔的詞風。
姜夔存詞共八十多首,依其內容可分為詠物寄意、羈旅情思、懷人傷別和傷時憂國幾類。
詠物詞是他詞作中比重最大的一類,共三十多首,其中多為詠梅、詠柳詞,另外還有的詠蟋蟀(《齊天樂》)、詠柳(《淡黃柳》)、詠荷花(《念奴嬌》),這些詞中往往寄寓了詞人復雜的思想情感,或是自傷身世的飄零,或是憂念國家的衰微,或是贊美高潔的品性,如他詠梅的名篇: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瓏?,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暗香》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屠锵喾?,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疏影》
這兩首詞向來被評為姜夔的代表作?!栋迪恪飞掀瑥淖约好愤叴档选⒂袢嗽孪抡ǎ嘎涞阶约憾駶u老,“都忘卻春風詞筆”,可見前面的月色、笛聲、花光、人影早成往事,自己多年與“春風詞筆”無緣。由花疏香冷暗示了人去樓空,所以換頭起筆就說“正寂寂”,紅萼耿耿相憶正見詞人眷眷不忘,昔時相處的歡悅正襯托出今日獨處的凄涼,結尾“幾時見得”明說梅花暗指玉人,其言則斬釘截鐵,其情則忠愛纏綿。《疏影》的寓意更晦澀難明。前人多以為托梅發憤,追傷靖康之恥中徽、欽二帝北徙。鄭文焯在校訂《白石道人歌曲》時批道:“此蓋傷心二帝蒙塵,諸后妃相從北轅,淪落胡地,故以昭君托喻,發言哀斷?!薄栋迪恪贰妒栌啊冯m寫于同時,但一為懷念故人,一為傷悼故君;一嘆個人的身世,一悲國家的興亡。
姜夔的詠物詞從不描頭畫腳地寫形,從來是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由筆下之物自然就想到填詞之人,我們來看看詞人如何詠花:
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漳呵嗌w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
——《念奴嬌》
姜夔二十多歲時在合肥有過一次情遇,所遇好像是一對姊妹歌女,《解連環》說:“玉鞍重倚。卻沉吟未上,又縈離思。為大喬能撥春風,小喬妙移箏,雁啼秋水。”《琵琶仙》也說:“雙槳來時,有人似、舊曲桃根桃葉?!庇纱丝梢姟按髥獭薄靶獭倍济钌乒~琶。他懷念合肥歌女的情詞約十八首,如《長亭怨慢》:
漸吹盡、枝頭香絮,是處人家,綠深門戶。遠浦縈回,暮帆零亂向何許?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見,只見亂山無數。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分付: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算空有并刀,難剪離愁千縷!
傷時念亂是姜詞的另一內容。他沒有像陸游、辛棄疾那樣投身于抗金洪流,但也沒有置身于民族危亡之外,晚年受辛詞影響后呼吁說:“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長淮金鼓?!保ā队烙鰳贰ご渭谲幈惫虡窃~韻》)早年的《揚州慢》也是一首真實表現世亂之作。他在詞前小序說:“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比~所抒寫的確是“有《黍離》之悲”: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v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當然,姜詞在詞壇上的影響并不是詞情的振奮人心,而主要是藝術上的高度技巧。張炎在《詞源》中曾以“清空、騷雅”概括他詞風的主要特征。
“清空”是指他描寫對象遺其外貌而攝其神理,不膠執于對象而多從側處點染和虛處暗示,章法上避免平直呆板,承接轉折處跳宕騰挪;“騷雅”指姜詞洗盡塵俗浮華,語言顯得雅潔清秀。如《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云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谒臉蜻?,擬共天隨住。今何許?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
陳廷焯評這首詞說:“通首只寫眼前景物,至結處云:'今何許?憑欄懷古,殘柳參差舞。’感時傷事,只用'今何許’三字提唱,'憑欄懷古’下,僅以'殘柳’五字詠嘆了之,無窮哀感,都在虛處,令讀者吊古傷今,不能自止,洵推絕調?!保ā栋子挲S詞話》)全詞除“第四橋邊”二句稍實外,吊古傷今之情全從虛處著筆,煙水迷茫之境,四顧蒼茫之慨,滄海桑田之感,兼而有之卻難坐實。不管是抒情還是繪物,都是稍一點染便隨即宕開,給人以清空疏宕的審美感受。
語言清剛峭拔是姜詞的又一藝術特征。傳統的婉約派貴婉媚柔厚,姜夔引江西派的詩法入詞,筆致清剛、峭拔,即使是寫戀情也用清勁的筆調:“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踏莎行》),“金陵路,鶯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滿汀芳草不成歸,日暮,更移舟向甚處”(《杏花天影》),“舊游在否,想如今翠凋紅落。漫寫羊裙,等新雁來時系著。怕匆匆不肯寄與,誤后約”(《凄涼犯》)。為了突破婉約派詞人軟滑平熟的詞風,他有意在聲律上雜用拗調拗句,使語言顯得勁折硬挺。如《凄涼犯》中“不肯寄與,誤后約”連用七個仄聲字,造語少用偶句而多用單句,使語言別具一種瘦勁深雋的韻味。沈義父在《樂府指迷》中說:“姜白石清勁知音,亦未免有生硬處?!苯~的長處在于“清勁”,而短處在于“生硬”。
第二節 后期格律詞的新局面
姜夔與辛棄疾詞風殊異卻平分詞壇,南宋中葉以后詞人大致可分為辛派與姜派。汪森在《〈詞綜〉序》中指出:“鄱陽姜夔出,句琢字煉,歸于醇雅。于是史達祖、高觀國羽翼之,張輯、吳文英師之于前,趙以夫、蔣捷、周密、陳允衡、王沂孫、張炎、張翥效之于后,譬之于樂,舞《簫》至于九變,而詞之能事畢矣?!庇捎谀纤魏笃诘氖缿B與詞人的心態有了新的變化,這時格律詞的發展也出現了新的局面:一、詞所抒寫的感情和所用語言都歸于“醇雅”,詞作家以“雅”名堂(周密的新居堂名“志雅”,見張炎《一萼紅序》),詞歌的選本以“雅”名集,詞人填詞以“雅”為目的,詞論家說詞以“雅”為標準,字面力避俚語俗言,感情當然也不可粗鄙直露,連詠物詞也不可說出題字;二、十分重視歌詞的字聲律呂,他們大多數都精通音律,往往自制新曲或改寫舊曲;三、后期格律詞中仍然多撫時傷世之作,有些人在宋元易代之際,表現出了較高的民族氣節,但情思的寄托過于隱晦,因而有時詞旨迷離惝恍。沈義父在《樂府指迷》中引述吳文英的詞論說:“蓋音律欲其協,不協則成長短之詩;下字欲其雅,不雅則近乎纏令之體;用字不可太露,露則直突而無深長之味;發意不可太高,高則狂怪而失柔婉之意?!边@段話概括了姜派詞人共同的創作傾向。
史達祖(生卒年不詳),字邦卿,號梅溪,汴州(河南開封)人,《梅溪詞》存詞一百一十二首。他與姜夔同時而略晚,姜曾稱贊他的詞風“奇秀清逸”,認為他“能融情景于一家,會句意于兩得”(見黃升《花庵詞選》卷七)。他的詠物詞最為人稱道,體物之工堪稱形神兼得,刻畫之細更是極妍盡態,無論是賦風物——如詠春雨、燕、梅、薔薇、春雪,還是賦節序——如詠清明、秋興、春秋,無不寫得妥帖細膩而又神情畢肖。他善于從多方面把握所描寫的對象,時而從實處描摹,時而從虛處烘托,時而從正面勾勒,時而從側面點染,在技巧上極盡詠物之能事。不過,人們在肯定他構思之巧的同時,也指出了他“用筆多涉尖巧”(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的不足?!峨p雙燕·詠燕》和《綺羅香·詠春雨》是其代表作:
過春社了,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并。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 》紡剑勰嘤隄?。愛貼地爭飛,競夸輕俊。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應自棲香正穩,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損翠黛雙蛾,日日畫闌獨憑。
——《雙雙燕·詠燕》
做冷欺花,將煙困柳,千里偷催春暮。盡日冥迷,愁里欲飛還住。驚粉重,蝶宿西園;喜泥潤,燕歸南浦。最妨他、佳約風流,鈿車不到杜陵路?! 〕脸两贤麡O,還被春潮晚急,難尋官渡。隱約遙峰,和淚謝娘眉嫵。臨斷岸、新綠生時,是落紅、帶愁流處。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
——《綺羅香·春雨》
吳文英師法周邦彥,后來有人認為夢窗詞可以與清真詞并肩;他在一定程度上也受過姜夔的影響,但他的創作成就可以與姜相頡頏。他是繼姜夔之后具有獨特藝術個性的南宋后期格律詞的代表人物。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市)人。他和姜夔一樣終生是個江湖游士,與姜夔不同的是他常以詞章曳裾侯門,與之交游的吳潛、史宅之都是一時顯貴。他以清客的身份往來于蘇州、杭州、紹興一帶。與沈義父、陳起、陳郁、方萬里、馮去非等為筆墨之友,晚年又與周密結為忘年之交。據說他的晚景十分凄涼。今傳《夢窗甲乙丙丁稿》存詞三百四十首,除與顯宦要人應酬之作八十五首外,他的詞主要寫懷人與傷世。懷人之作大多追憶與昔日情人的柔情蜜意、惆悵今日的孤寂無聊,這類作品寫得詞麗情濃: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 ∥鲌@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風入松》
吳文英所處的南宋后期內憂外患,小朝廷上下卻仍文恬武嬉,國家的形勢危如累卵。他通過詠古詠物來感時傷世,因蒿目時艱而發出凄苦之音,如《八聲甘州·陪庾幕諸公游靈巖》:
渺空煙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幻蒼崖云樹,名娃金屋,殘霸宮城。箭徑酸風射眼,膩水染花腥。時靸雙鴛響,廊葉秋聲?! m里吳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獨釣醒醒。問蒼天無語,華發奈山青。水涵空、闌干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連呼酒,上琴臺去,秋與云平。
前人對吳文英藝術成就的評價高下懸殊。褒之者認為他是南宋第一大詞家:“求詞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有夢窗?!保ā痘ㄢ衷~選》引黃煥語)貶之者認為“夢窗如七寶樓臺,眩人眼目,拆碎下來,不成片段”(張炎《詞源》)。其實,夢窗詞既不像褒者夸張的那樣神,也不是貶者糟蹋的那么劣,他在藝術上有較大的獨創性,也存在著嚴重的不足。他變姜夔的清空疏宕為質實麗密,打破層次清晰有序的傳統結構方式,敘事抒情以時間與空間錯綜交叉,對物象的把握注重感性的直覺,字面上給人以雕繢滿眼的印象,但在這種秾麗詞密句中又貫注著某種飛揚的神致和沉郁的情思,因而于綿密麗之中具有回旋空靈之致,如夢窗詞集中的最長之調《鶯啼序·晚春感懷》:
殘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繡戶。燕來晚、飛入西城,似說春事遲暮。畫船載、清明過卻,晴煙冉冉吳宮樹。念羈情游蕩,隨風化為輕絮。  十載西湖,傍柳系馬,趁嬌塵軟霧。溯紅漸、招入仙溪,錦兒偷寄幽素。倚銀屏、春寬夢窄,斷紅濕、歌紈金縷。暝堤空,輕把斜陽,總還鷗鷺?! ∮奶m旋老,杜若還生,水鄉尚寄旅。別后訪、六橋無信,事往花委,瘞玉埋香,幾番風雨。長波妒盼,遙山羞黛,漁燈分影春江宿。記當時,短楫桃根渡。青樓仿佛,臨分敗壁題詩,淚墨慘澹塵土?! ∥Mね麡O,草色天涯,嘆鬢侵半苧。暗點檢、離痕歡唾,尚染鮫綃,亸鳳迷歸,破鸞慵舞。殷勤待寫,書中長恨,藍霞遼海沉過雁,漫相思,彈入哀箏柱。傷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斷魂在否?
第一片由索居中見暮春之景觸起羈情,“念羈情”三字為全詞之骨,第二、三片逆寫“羈情”之由,其中第二片寫昔日西湖十載“趁嬌塵軟霧”的戀情艷遇,第三片接著寫“事往花委”的沉痛感傷,第四片寫“危亭望極”的相思之苦,魂已斷而仍招,欲寄書卻不達,感情既十分真摯,用筆也非常渾厚。此詞兼有“煉意琢句之新奇,空際轉身之靈活”(陳匪石《宋詞舉》),語言麗密而又筆調流利,千門萬戶卻又章法井井,陳廷焯在《云韶集》中稱其“全章精粹,空絕古今?!辈贿^,吳詞藝術上的缺憾也是明顯的:有些作品辭藻過濃,使人感到光怪陸離,意緒埋藏過深,使人覺得全詞無意脈可尋。后世詞評家指責吳詞堆砌、零亂、晦澀,雖然有點以偏概全,但絕不是無中生有。在宋末元初的遺民詞人中,周密、王沂孫和張炎的成就最高。
周密(1232—1298),字公謹,號草窗,其先世濟南人,從曾祖起寓居吳興,祖父周王必仕至刑部侍郎,父周晉仕于浙。周密青少年時隨父游宦于閩、浙,三十歲以后出仕,四十九歲宋亡后以遺民終老,輯錄舊聞軼事為《齊東野語》《武林舊事》《云煙過眼錄》等書,成為有宋一代野史的巨擘,還曾編定南宋詞人詞集《絕妙好詞》七卷?!恫荽霸~》存詞一百五十多首,戈載在《宋七家詞選》中稱“其詞盡洗靡曼,獨標清麗,有韶倩之色,有綿渺之思”,清麗韶秀是其詞的主要特色。早年的詞作充滿了金粉承平之氣,晚年親歷亡國之痛后才感慨悲涼,以抑郁嗚咽的調子抒寫深摯的故國之思:“最負他秦鬟妝鏡,好江山,何事此時游”(《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一樣歸心,又喚起故園愁眼。立盡斜陽無語,空江歲晚”(《三姝媚·送圣與還越》)。時人說周密體貌豪偉逸秀,填詞也時露雄健之氣:“鰲戴雪山龍起蟄,快風吹海立”(《聞鵲喜·吳山觀濤》)。
王沂孫(?—約1290),字圣與,號碧山,又號中仙,會稽(今浙江紹興)人。詞集《碧山樂府》(一名《花外集》或《玉笥山人詞集》)存詞六十四首。他的生平事跡不可考,僅知在元世祖至元年間曾官慶元路學正,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他缺乏民族情感,他基本上還是以遺民終其一生的,而且通過賦景物賦節序寄寓自己的家國興亡之感,如《眉嫵·新月》《水龍吟·落葉》《無香·龍涎香》《齊天樂·蟬》等。下面兩詞是其代表作:
漸新痕懸柳,澹彩穿花,依約破初暝。便有團圓意,深深拜,相逢誰在香徑。畫眉未穩,料素娥、猶帶離恨。最堪愛、一曲銀鉤小,寶簾掛秋冷。  千古盈虧休問。嘆慢磨玉斧,難補金鏡。太液池猶在,凄涼處、何人重賦清景。故山夜永。試待他、窺戶端正??丛仆馍胶?,還老盡、桂花影。
——《眉嫵·新月》
一襟余恨宮魂斷,年年翠陰庭樹。乍咽涼柯,還移暗葉,重把離愁深訴。西窗過雨。怪瑤佩流空,玉箏調柱。鏡暗妝殘,為誰嬌鬢尚如許?  銅仙鉛淚似洗,嘆移盤去遠,難貯零露。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余音更苦。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謾想熏風,柳絲千萬縷。
——《齊天樂·蟬》
他六十四首詞中詠物詞竟有四十首之多,鄧廷楨《雙硯齋筆記》說他“工于體物,而不滯色香”。周濟一方面肯定他的長處:“詠物最爭托意,隸事處以意貫串,渾化無痕,碧山勝場也。”另一方面也指出他在藝術上的不足:“惟圭角太分明,反復讀之,有水清無魚之恨?!保ā端嗡募以~選》)這些詠物詞中無疑有遙深的寄托,連閱讀揣摸也難以明白寄托的內容,更別說作為曲子詞來演唱了,即使作為閱讀的案頭文學,也由于他研練太過而失去了渾厚的氣象。
張炎(1248—1322?),字叔夏,號玉田,晚號樂笑翁。祖籍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市),六世祖張俊為南宋大將,此后幾代一直居在杭州。他生長于一個顯赫富貴而又有高度文化修養的官宦家庭,曾祖張镃和父親張樞都曉音律,工詩詞。元軍破杭州時他家遭籍沒,這時他才二十九歲。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他以抄寫泥金字藏經被召赴大都,次年復歸江南,此后二十年漫游吳越各地,六十歲歸隱西湖。他從一個貴介公子突然之間成了一個國亡家破的漂泊者,三百多首《山中白云詞》大部分都直接或間接地抒寫這種深切的亡國之痛和身世之感: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凄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 ‘斈暄嘧又翁??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高陽臺·西湖春感》
張炎詞在情調上凄愴纏綿,描寫細致工巧,語言婉麗清暢,但在承接轉折處寸步不遺,很難見到那種凌空跳宕的筆力,難怪遭“積谷作米,把纜放船,無開闊手段”(周濟《介存齋話詞雜著》)之譏了。晚年所著《詞源》是他一生理論研究和填詞實踐的總結,分為上下兩卷,上卷論音律,下卷論創作,論詞以婉約派為宗,標榜“清空”“騷雅”和“意趣高遠”,推崇姜夔而貶抑吳文英。雖然它有重詞藝而輕詞情、重婉約派而輕豪放派的偏頗,但對于詞的本質特征、詞的合樂合律、詞的作法等問題提出了許多具有理論意義的真知灼見。
蔣捷(1245?—1305?),字勝欲,號竹山,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市)人,咸淳十年(1274)進士及第。宋亡隱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其氣節操守為時人所重,其詞與周密、王沂孫、張炎并稱“宋末四大家”。和許多遺民詩人一樣,他中晚年詞的中心主題是亡國之痛和故國之思,但他很少撕心裂肺地慟哭,而是通過細節回憶和絮語傾訴,將亡國之哀化入身世之感中。這種寫法減弱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卻平添些耐人咀嚼的韻味:
蕙花香也。雪晴池館如畫。春風飛到,寶釵樓上,一片笙簫,琉璃光射。而今燈漫掛。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況年來、心懶意怯,羞與蛾兒爭耍?! 〗侨饲某醺?。問繁華誰解,再向天公借。剔殘紅灺。但夢里隱隱,鈿車羅帕。吳箋銀粉砑。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閑話。笑綠鬟鄰女,倚窗猶唱,夕陽西下。
——《女冠子·元夕》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虞美人·聽雨》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稳諝w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一剪梅·舟過吳江》
從少年、壯年和老年“聽雨”的不同感受,從“那里元夜”的“琉璃光射”到“而今”元夕的“心懶意怯”,使讀者自己得出結論:人生只如過隙,故國只在夢中。其情蕭索凄清,其語疏朗清俊,獨步于宋末詞壇?!傲鞴馊菀装讶藪?,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因為語言的俊秀新巧,為他贏得了“櫻桃進士”的雅號?!鞍雅f家風景寫成閑話”的表現手法,在兩宋詞史上別具一格。文學史上對蔣捷的評價處于兩極,愛之者譽之為詞中“長城”,厭之者貶之為“可勿論也”,也就是說蔣捷詞不值一談。
第三節 “永嘉四靈”與“江湖詩派”
江西詩派發展到南宋后期,形式上的拗唳生硬越來越使人反感厭倦,永嘉四靈和江湖詩派的興起就是對江西詩派的一種反撥。
永嘉四靈是指永嘉的四位詩人:徐照(?—1211),字靈暉(一字道暉);徐璣(1162—1214),字靈淵(或稱文淵);趙師秀(1170—1220),字靈秀;翁卷(生卒年不詳),字靈舒。由于這四人都是永嘉人,他們的字中又都有“靈”字,因得此名。四靈中徐璣和趙師秀曾做過小官,其他兩位則終身布衣。四靈師事永嘉學派的宗主葉適,葉還曾為他們編《四靈詩》詩選,刊行后風行一時。他們能在詩壇上陡得盛名,與葉適對他們的大加稱贊張揚是分不開的。葉適在《徐文淵墓志銘》中說:“初,唐詩廢久,君與其友徐照、翁卷、趙師秀議曰:'昔人以浮聲切響單字只句計巧拙,蓋風騷之至精也。近世乃連篇累牘,汗漫而無禁,豈能名家哉!’四人之語遂極其工,而唐詩由此復行矣。”一方面四靈詩風迎合了人們審美趣味的變化,一方面“水心先生(即葉適)既嘖嘖嘆賞之,于是四靈之名天下莫不聞”(趙汝回《薛師石〈瓜廬詩〉序》)。
因反對江西詩派“資書以為詩”,四靈詩人就提倡“捐書以為詩”(劉克莊《韓隱君詩序》);為了矯正江西詩派的流弊,四靈詩人主張重新學習晚唐的近體,尤其是賈島、姚合的五律。趙師秀選賈島、姚合詩為《二妙集》,選錢起、劉得仁、方干、許渾、皮日休、杜荀鶴等人的詩為《眾妙集》,由此可以看出他們的藝術追求之所在。他們的詩歌表現了對現實的逃避態度,表現了文人的那種末世的心態,“不作封侯念,悠然遠世紛”(趙師秀《薛氏瓜廬》),“愛閑卻道無官好,住僻如嫌有客多”(徐照《酬贈徐璣》)。這種心境與賈島、姚合很容易合拍,其詩主野逸清瘦,詩情既貧薄,詩格也狹小,“雖鏤心鈢腎,刻意雕琢,而取徑太狹,終不免破碎尖酸之病”(《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六十二《芳蘭軒集》提要)。不過,他們寫詩不用典故、僻字、險韻,以平淡的語言刻畫常見的景物,某些小詩別具清雅靈秀的韻致,如:
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閑上山來看野水,忽于水底見青山。
——翁卷《野望》
數日秋風欺病夫,盡吹黃葉下庭蕪。林疏放得遙山出,又被云遮一半無。
——趙師秀《數日》
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里啼。
——徐璣《新涼》
出望月輪小,不如臨海生。又疑今夜看,難比故鄉明。立柏正無影,清猿偏有聲。數家弦管外,專此照離情。
——徐照《湘中中秋》
“四靈”在當時經過葉適的鼓吹后曾風行一時,劉克莊在《題蔡烓主簿詩卷》中說:“舊止四人為律體,今通天下話頭行?!保ā逗蟠逑壬笕肪硎?。他們的創作影響了江湖詩人,江湖派中“多四靈之徒”(全祖望《宋詩紀事序》)。江湖詩人是指南宋后期一些落第以后只得流轉江湖以獻詩為生的文士。他們占籍很廣——包括浙江、福建、江西、山西、湖南籍的詩人,品流也很雜——有的清虛自守而不問世事,有的則關心時世,甚至以詩譏刺權奸。江湖詩派之名由杭州書商陳起編刊的《江湖集》而來,此集還因此招來了一場牽涉面廣的文字獄。這次詩禍的政治背景是這樣的:寧宗于嘉定十七年(1224)病逝后,權相史彌遠廢黜了法定皇位繼承人趙竑而另立趙昀(即理宗),還逼死了改封為濟王的趙竑,這一行為激起了一些江湖詩人的義憤,前此也有些江湖詩人以詩譏諷朝政,陳起、劉克莊等人因此獲罪,《江湖集》也被毀版。
江湖詩人反對江西詩派而崇尚晚唐,而且也同“四靈”一樣將“晚唐”主要限于姚、賈,但江湖詩人的生活面較“四靈”寬,詩歌的取材也就較“四靈”廣。藝術趣尚和“四靈”沒有顯著區別,刻意追求晚唐體那種輕快流動的詩風。這派詩人成就較大的要算戴復古和劉克莊,劉克莊被推為該派的領袖。
戴復古(1167—1248?),字式之,自號石屏,天臺黃巖(今浙江)人。他一生以布衣終老,足跡踏遍了江南各地。他的創作受“四靈”和晚唐詩的影響,但又向往縱橫的氣概和遒勁的筆力(見《論詩十絕》其四),所以賈島和杜甫同時都是他寫詩的樣板:“賈島形模元自瘦,杜陵言語不妨村。”(《望江南·自嘲》)據說他為人謹小慎微,以致“廣座中口不談世事”(見方回《瀛奎律髓》),可他在詩里卻大膽地指責朝政的腐敗,尖銳地揭露國弱民窮的現實?!犊棆D嘆》對被剝削婦女寄予深厚的同情:“一春一夏為蠶忙,織婦布衣仍布裳。有布得著猶自可,今年無麻愁殺我?!薄陡铀]饑三首》反映了理宗嘉熙年間浙東一帶“餓走拋家舍,從橫死路岐”的慘象:“有天不雨粟,無地可埋尸。劫數慘如此,吾曹忍見之?”《夜宿田家》表現了一個寒士四處漂泊的凄苦和羈旅中的鄉思:
身在亂蛙聲里睡,心從化蝶夢中歸。鄉書十寄九不達,天北天南雁自飛。
而《江陰浮遠堂》則抒寫對山河破碎的憂慮與痛苦: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劉克莊(1187—1269)是辛派詞人后期的代表之一,也是江湖派里成就最大的詩人。他的詞與詩都貫穿著對民族未來的深重關切,他在《有感》一詩中說:“憂時元是詩人職,莫怪吟中感慨多?!彼脑娚羁痰亟衣读四纤握蔚暮诎担瑢浀母瘮o能,一邊是將帥“更闌酒醒山月落,彩縑百段支女樂”,一邊是“誰知營中血戰人,無錢得合金瘡藥”(《軍中樂》)。韓侂胄出兵潰敗以后,南宋王朝慌忙函封韓的首級向金人乞求,并每年增納白銀三十萬兩、細絹二十萬匹,劉克莊在《戊辰即事》中憤怒地諷刺說:
詩人安得有青衫?今歲和戎百萬縑!從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樹養吳蠶。
他表現時事和愛國主義題材的詩受陸游的影響較大,而大量描寫日常生活的五言律詩,意境清幽而運思精巧,儼然與賈島、姚合一副面孔:
骨法枯閑甚,惟堪作隱君。山行忘路脈,野坐認天文。字瘦偏題石,詩寒半說云。近來仍喜聵,閑事不曾聞。
——《北山作》
覺得江西詩派的“資書以為詩失之腐”是劉克莊與“四靈”之所同,而認為“捐書以為詩失之野”則是他與四靈之所異(《韓隱君詩序》),這樣,他又在晚唐體那種靈活輕快的詩里鑲嵌典故成語,重犯了江西派“資書以為詩”的老毛病。方回甚至嘲笑他是“飽滿'四靈’,用事冗塞”(《瀛奎律髓》卷四十二)。
第四節 愛國詩的最后一抹光輝
在宋元易代之際,詩人們目睹身受了蒙古貴族和軍隊的野蠻殘暴,深切地嘗到了亡國的羞恥與慘痛。于是,有的詩人在國難當頭之際以身殉國,成了抗元戰爭中的民族英雄;有的在回天無力的情況下遁跡江湖,他們的詩雖然有激昂與哀怨之分,但都抒寫了深沉的亡國之痛,表現了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合唱了一曲響徹千秋的民族“正氣歌”。
文天祥(1236—1283)是這一曲“正氣歌”的領唱者,字履善,一字宋瑞,自號文山,江西吉水人。二十一歲舉進士第一,因不斷與賈似道等權奸進行斗爭,四十歲以前長期在宦海浮沉,元兵渡江后起兵抗元,元兵兵臨臨安城下時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受命次日出城與元軍議和被拘,解送北方途中得以脫走,回南擁立端宗繼續抗元,祥興元年(1278)十二月兵敗被俘,拘燕京四年后被害。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十卷。
元兵破臨安前,文天祥的詩草率平庸,詩風受江湖詩派的影響較深,充斥著大量與江湖術士周旋的應酬之作,歷史的巨變改變了他的人生道路,也激發了他被壓抑的詩才。在抗元斗爭中和抗元失敗后,他的詩歌不論是慷慨激昂還是悲涼沉痛,無不氣象渾厚,詩境沉雄,實為他燦爛若金石般人格的生動寫照: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過零丁洋》
此詩寫于兵敗被俘的第二年過零丁洋時,元軍逼他寫信招降南宋繼續抵抗的張世杰,他出示此詩以明志節,表現了他在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舍身報國的情操,全詩的情調由悲轉壯,是一曲悲壯崇高的愛國主義頌歌。
文天祥將自己創作的一部集子名為《指南錄》,其中收錄了《揚子江》一詩:
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此詩說明了集名《指南錄》的用意,抒寫了自己對祖國忠貞不渝的情懷。他的《正氣歌》熱情地贊頌古代為正義而英勇斗爭的仁人志士,表明自己要用先賢的“正氣”來抵御獄中邪氣的侵襲,在任何困境中都要有能經受住考驗的頑強意志。此詩全面反映了他的剛烈個性、忠義肝膽和英雄氣概,是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正氣”的集中表現。
汪元量(生卒年不詳),字大有,號水云,錢塘人。他本是供奉內廷的琴師,宋亡后隨六宮被擄至燕京,晚年自請出家為道士,得歸錢塘,有《水云集》《湖山類稿》。他對于亡國之苦、去國之哀有痛切的感受,因而能以七絕聯章體的形式將南宋覆亡這一幕歷史慘劇真實地描繪了出來,為民族留下了一部傷心史,代表作有《醉歌》十絕、《湖州歌》九十八絕、《越州歌》二十絕,如:
淮襄州郡盡歸降,鼙鼓喧天入古杭。國母已無心聽政,書生空有淚成行。
——《醉歌十首》其三
亂點連聲殺六更,熒熒庭燎待天明。侍臣已寫歸降表,臣妾僉名謝道清。
——《醉歌十首》其五
這是歷史上令人難堪的一幕。汪元量不同于文天祥的地方是他沒有與國共存亡的悲壯氣概,只有對故國一往情深的眷戀和無可奈何的哀泣:
蔽日烏云撥不開,昏昏勒馬度關來。綠蕪徑路人千里,黃葉郵亭酒一杯。事去空垂悲國淚,愁來莫上望鄉臺。桃林塞外秋風起,大漠天寒鬼哭哀。
——《潼關》
謝翱(1249—1295),字皋羽,晚號宋累,又號晞發子,長溪(福建霞浦)人。早年絕意于仕途經濟,當文天祥在當時行都福安開府聚兵以圖恢復時,他率鄉兵數百投文天祥,任咨議參軍。文天祥被囚禁后,他隱易姓名漫游東南,每當文天祥忌日就設臺祭哭,是一位有堅強的民族氣節的詩人。詩有《晞發集》。他的古體詩學孟郊、韓愈、李賀,其詩聲情綿邈、格致高古,常以凄切的調子抒寫亡國的慘痛,尤其是哭祭悼念文天祥的詩歌,肝膽俱焚,泣血吞聲,代表作有《鐵如意》《西臺哭所思》《書文山卷后》,如:
魂飛萬里程,天地隔幽明。死不從公死,生如無此生。丹心渾未化,碧血已先成。無處堪揮淚,吾今變姓名。
——《書文山卷后》
由于是為文天祥詩文集題詩,所以第二聯借用文天祥《南安軍》中“出嶺誰同出,歸鄉如不歸”的句法,感情郁結深摯,用筆千回百折,是一篇血淚凝成的至情文字。
宋末的遺民詩人中較著名的還有謝枋得、鄭思肖、林景熙、蕭立之等,他們為自己的故國深情地唱著挽歌,“書生倚劍歌激烈,萬壑松聲助幽咽”(林景熙《讀〈文山集〉》),“獨立蒼茫外,吾生何處家”(蕭立之《茶陵道中》),其凜然不屈的民族氣節可歌可泣,最后為宋詩譜寫了哀婉動人的一章。
第五節 元好問的詩論與詩詞創作
闡述兩宋詩詞史當然不能不講遼、金統治地區的詩詞,講金政權統治地區的詩詞,自然不能不講金朝著名詩人元好問,現將他附在宋代文學詩詞史之末來論述。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他是北魏鮮卑拓跋氏后裔,生于世代官宦之家,官至尚書左司員外郎、知制誥。元好問為金代最杰出的詩人和詩論家,生前就被譽為“北方文雄”。他作詩可謂家學淵源,生父元德明被同輩贊為“詩句妙九州”,其兄元好古也以能詩見稱于世,他本人七歲就能吟出佳句,被當時名士王湯臣目為“神童”。他在《陶然集詩序》中說:“果以詩為專門之學,求追配古人,欲不死生于詩,其可已乎!” 他一生對詩用力最多,也以詩成就最大。臨死前特地叮囑門人說,自己墓碑上只書“詩人元遺山之墓”“足矣”。
我們還得先從元好問的詩論談起,這樣會更易于理解他的詩歌。他在《答聰上人書》中自述說:“學古詩一言半辭傳在人口,遂以為專門之業,今四十年矣。見之之多,積之之久,揮毫落筆,自鑄偉詞,以驚動海內則未能;至于量體裁,審音節,權利病,證真贗,考古今詩人之變,有戇直而無姑息,雖古人復生,未敢多讓?!笨梢?,就像對自己的詩歌十分自負一樣,他對自己的詩論同樣十分自負,甚至更加自負。元好問詩論的代表作是《論詩三十首》,他有感于當時詩壇上“風雅久不作,日覺元氣死”(《別李周卿》)的衰敝,《論詩三十首》第一首就揭橥自己論詩的目的:
漢謠魏什久紛紜,正體無人與細論。誰是詩中疏鑿手?暫教涇渭各清渾。
這與杜甫“別裁偽體親風雅”是同一目的,詩中的“正體”是與“偽體”相對而言的。劉勰也多次提到后世“文體解散”,由于文人好奇導致文體“訛而新”,因而就形成了詩中的“偽體”。元好問以“詩中疏鑿手”自命,從“漢謠魏什”上溯《詩經》之源,以詩歌重新恢復“風雅”傳統,使“正體”與“偽體”涇渭分明。中國古代詩學中一直有“辨體”的傳統,明代許學夷還有《詩源辯體》的名著,元結便是這一傳統中重要的一環。
就詩歌理想而言,元好問推崇雄健豪邁的英雄氣概,崇尚慷慨悲壯的建安風骨,向往“天蒼蒼,野茫茫”的遼闊境界,輕視“無力薔薇臥晚枝”式的“女郎詩”,鄙薄齊梁綺靡艷俗、柔弱無骨的詩風:
曹劉坐嘯虎生風,四海無人角兩雄??上Р⒅輨⒃绞?,不教橫槊建安中。
——其二
慷慨歌謠絕不傳,穹廬一曲本天然。中州萬古英雄氣,也到陰山敕勒川。
——其七
沈宋橫馳翰墨場,風流初不廢齊梁。論功若準平吳例,合著黃金鑄子昂。
——其八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詩。
——其二十四
與其將這種詩學理想歸結為他鮮卑族血緣,歸結為他生長生活于幽并的民風,還不如歸結為是對“中州萬古英雄氣”的發揚光大。高揚建安風骨和鄙棄齊梁綺靡,地不分南北,時不分古今,是長期積淀而成的審美取向,既不是元好問創之于前,也不會是由他斷之于后,但他將此提煉得更為集中和醒目,也表述得更為生動和形象。
元好問在詩風上肯定“豪華落盡見真淳”,在詩語上喜歡“一語天然萬古新”,在創作方法上認為“閉門覓句”是枉費精神。他主張寫人生要有自己的獨特體驗,寫自然要自己親身所見,“眼處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總非真。畫圖臨出秦川景,親到長安有幾人?”(《論詩三十首》其十一)
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淵明是晉人。
——其四
古雅難將子美親,精純全失義山真。論詩寧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其二十八
池塘春草謝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傳語閉門陳正字,可憐無補費精神。
——其二十九
當然,主要還是由其詩使元好問流芳萬世,清刊《元遺山先生全集》收詩一千三百八十余首、詞三百八十余首。無論是他的出身家世,還是他的才華遭際,都讓元好問不得不陷入金代的政治漩渦,因而他對國家興亡與民生疾苦,不是置身事外的道義同情,更不是隔岸觀火的冷淡麻木,而是感同身受地牽掛、痛苦、悲泣,并把金代的滅亡和元軍的殘暴,放在巨大的時空背景中來審視、反思和表現,所以這類詩歌有深層的反省,有濃烈的激情,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如名作《岐陽三首》:
突騎連營鳥不飛,北風浩浩發陰機。三秦形勝無今古,千里傳聞果是非。偃蹇鯨鯢人海涸,分明蛇犬鐵山圍。窮途老阮無奇策,空望岐陽淚滿衣。
百二關河草不橫,十年戎馬暗秦京。岐陽西望無來信,隴水東流聞哭聲。野蔓有情縈戰骨,殘陽何意照空城!從誰細向蒼蒼問,爭遣蚩尤作五兵?
眈眈九虎護秦關,懦楚孱齊機上看。禹貢土田推陸海,漢家封徼盡天山。北風獵獵悲笳發,渭水瀟瀟戰骨寒。三十六峰長劍在,倚天仙掌惜空閑。
寫作《岐陽三首》時,詩人正身處河南南陽,而他關注的戰事發生在岐陽(今陜西鳳翔一帶)。金國由當年的強盛到如今的衰敗,他目睹金朝統治者的腐朽無能、金朝將帥的貪生怕死,更目睹了蒙古軍的冷血殘暴、岐陽百姓的血淚慘象,預感到岐陽的淪陷和國家的滅亡迫在眉睫。詩人眼睜睜看著這一切卻無力回天,“偃蹇鯨鯢人海涸,分明蛇犬鐵山圍”,岐陽形勢是多么緊迫和危急;“野蔓有情縈戰骨,殘陽何意照空城”,當時的戰況是多么血腥;“窮途老阮無奇策,空望岐陽淚滿衣”,詩人內心又是多么絕望和沉痛。這一切慘劇就發生在今古相同的“三秦形勝”之地,發生在當年“漢家封徼”之中,然而,“三十六峰”的“長劍”仍在,“倚天”的“仙掌”卻已“空閑”。這是在悲嘆,也是在反思。
再如他的另一組代表作《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后即事五首》:
慘澹龍蛇日斗爭,干戈直欲盡生靈。高原水出山河改,戰地風來草木腥。精衛有冤填瀚海,包胥無淚哭秦庭。并州豪杰知誰在?莫擬分軍下井陘。
——其二
郁郁圍城度兩年,愁腸饑火日相煎。焦頭無客知移突,曳足何人與共船。白骨又多兵死鬼,青山元有地行仙。西南三月音書絕,落日孤云望眼穿。
——其三
萬里荊襄入戰塵,汴州門外即荊榛。蛟龍豈是池中物?蟣虱空悲地上臣。喬木他年懷故國,野煙何處望行人?秋風不用吹華發,滄海橫流要此身。
——其四
金哀宗開興元年(1232,即詩題“壬辰”年)蒙古軍圍困汴京,金哀宗被迫率兵東征。時元好問任左司都事,“壬辰”五首就是作于此時的圍城中?!坝粲魢嵌葍赡?,愁腸饑火日相煎”,正是被圍京城食盡糧絕的寫照。詩中有對蒙古軍暴行的控訴,如“慘澹龍蛇日斗爭,干戈直欲盡生靈”;有對金朝君臣醉生夢死的揭露,如“白骨又多兵死鬼,青山元有地行仙”;也有對即將滅亡的金王朝的依戀,如“喬木他年懷故國,野煙何處望行人”;當然寫得最多的還是對生靈白骨的悲憫,還有對自己歷史擔當的自覺,如“秋風不用吹華發,滄海橫流要此身”。這五首組詩是詩人用血淚凝成的,以其情感的凝重濃烈,像“史詩”一樣震撼了一代代讀者。
元好問即使寫戰爭的慘敗,詩境仍然宏闊而悲壯,如第四首以“萬里荊襄入戰塵”發端,以“滄海橫流要此身”結尾,空間上籠罩萬里,時間上俯視百代,以如椽巨筆寫歷史的悲劇,堪稱詩家中的“大手筆”。
由于元好問豐富的想象,加之他那深厚的學養,哪怕那些表現眼前時事的詩歌,也從來不是“就事論事”,而是具有巨大的時空結構,具有巨大的歷史深度與廣度。如《岐陽三首》中“禹貢土田推陸海,漢家封徼盡天山”,將遙遠的歷史與遼闊的空間有機統一在一起;“三十六峰長劍在,倚天仙掌惜空閑”,沒有奇特的妙想就不可能有如此佳句。
《金史》本傳稱其詩歌語言“奇崛而絕雕劌,巧縟而謝綺麗”,“奇崛”是確評,“巧縟”則未必。如“白骨又多兵死鬼,青山元有地行仙。西南三月音書絕,落日孤云望眼穿”,有奇氣而不生拗,有頓挫卻又如瓶瀉水,尚高華而絕不“巧縟”?!扒煽d”僅見于他的部分山水詩,如《杏花雜詩十三首》其五:“紛紛紅紫不勝稠,爭得春光競出頭。卻是梨花高一著,隨宜梳洗盡風流?!?/span>
元好問現存詞三百八十多首,詞風兼取豪放與婉約之長,內容抒情寫景敘事無施不可,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評其詞說,“亦渾雅,亦博大,有骨干,有氣象”,可見元詞更近于蘇軾和辛棄疾。但較之元好問詩歌,元詞更率情率性,如《摸魚兒·雁丘辭》:
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辭》。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臒熞琅f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這首詞抒情寫意真是“一往情深”,“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至今依舊傳唱不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南宋后期文學
江湖詩派的先聲:姜夔
唐詩宋詞飛花令之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格律派
了解古詩詞?哼,這些優秀詩人你未必知道!
這些詠梅的佳作都讀過嗎?您以為最好的詠梅詩是哪一首?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水县| 突泉县| 唐河县| 南岸区| 延边| 富阳市| 垦利县| 贵定县| 宜阳县| 英吉沙县| 襄汾县| 安庆市| 新巴尔虎右旗| 嘉义县| 师宗县| 彰化县| 巩义市| 肃宁县| 雷山县| 大英县| 辽源市| 九江市| 资兴市| 吴堡县| 汪清县| 泰和县| 麻江县| 汕尾市| 喜德县| 文登市| 衡阳县| 佳木斯市| 罗田县| 朝阳区| 陵川县| 天台县| 玉溪市| 巴彦淖尔市| 韩城市| 吉隆县| 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