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品讀史記(卷55-1):留侯世家第二十五【1】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1】

留侯張良者留侯張良的封號。留秦縣名在今江蘇沛縣東南。,其先韓人也祖先。大父開地大父祖父。,相韓昭侯韓昭侯韓國第六代國君名武358至前333年在位。、宣惠王宣惠王昭侯之子332至前312年在位。韓國于此時始稱王。、襄哀王襄哀王名倉宣惠王之子311至前296年在位。

留侯張良,他的先人是韓國人。祖父開地,做過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

父平,相釐王釐王名咎襄哀王之子295至前273年在位。、悼惠王悼惠王又稱桓惠王釐王之子272至前239年在位。。悼惠王二十三年悼惠王二十三年250年。,平卒。卒二十歲,秦滅韓。

父親平,做過釐王、悼惠王的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父親平去世。張良的父親死后二十年,秦國滅亡了韓國。

良年少,未宦事韓未宦事韓沒有在韓國做官。宦做官。。韓破,良家僮三百人仆人。,弟死不葬不葬指不以禮安葬為節(jié)省錢財。,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

張良當時年紀輕,沒有在韓國做官。韓國滅亡后,張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財產(chǎn)尋求勇士謀刺秦王,為韓國報仇,這是因為他的祖父、父親任過五代韓王之相的緣故。

良嘗學禮淮陽淮陽故陳地即今河南淮陽。,東見倉海君倉海君當時的隱士。,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錘”一種有柄的鐵錘。。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ju)擊暗中襲擊。博浪沙古地名在今河南原陽縣境。,誤中副車副車隨從乘坐的車子。

張良曾經(jīng)在淮陽學習禮法,到東方見到了倉海君。他找得一個大力士,造了一個一百二十斤重的鐵錘。秦始皇到東方巡游,張良與大力士在博浪沙這個地方襲擊秦始皇,誤中了副車。

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搜捕、通緝。,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下邳在今江蘇邳縣南。

秦始皇大怒,在全國大肆搜捕,尋拿刺客非常急迫,這是為了張良的緣故。張良于是改名換姓,逃到下邳躲藏起來

【段意】:寫張良年輕時毀家紓難,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的豪俠行為。

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圯上閑暇。從容隨便的樣子。圯(yi)橋。,有一老父,衣褐衣褐穿著粗布短衣。,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直墮故意掉下。,顧謂良曰“孺子孺子小伙子。,下取履”良鄂然鄂然鄂通“愕”驚訝的樣子。,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

張良閑暇時徜徉于下邳橋上,有一個老人,穿著粗布衣裳,走到張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橋下,看著張良對他說:“小子,下去把鞋撿上來!”張良有些驚訝,想打他,因為見他年老,勉強地忍了下來,下去撿來了鞋。

父曰“履我履我給我穿上鞋子。”良業(yè)為取履業(yè)既然、已經(jīng)。,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

老人說:“給我把鞋穿上!”張良既然已經(jīng)替他把鞋撿了上來,就跪著替他穿上。老人把腳伸出來穿上鞋,笑著離去了。

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里所一里光景。,復(fù)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

張良十分驚訝,隨著老人的身影注視著他。老人離開了約有一里路,又返回來,說:“你這個孩子可以教導(dǎo)教導(dǎo)。五天以后天剛亮時,跟我在這里相會。”張良覺得這件事很奇怪,跪下來說:“嗯。”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約會。,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會。”

五天后的拂曉,張良去到那里。老人已先在那里,生氣地說:“跟老年人約會,反而后到,為什么呢?”老人離去,并說:“五天以后早早來會面。”

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fù)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復(fù)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有頃過了一會兒。,父亦來,喜曰“當如是。”

五天后雞一叫,張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氣地說:“又來晚了,這是為什么?”老人離開說:“五天后再早點兒來。”五天后,張良不到半夜就去了。過了一會兒,老人也來了,高興地說:“應(yīng)當像這樣才好。”

出一編書一編本即一本書。編“篇”。,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興起。指政局會有變動張良將有所作為。。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濟北濟水之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谷城山又名黃山在今山東東阿東北。”遂去,無他言,不復(fù)見。

老人拿出一部書,說:“讀了這部書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師了。十年以后就會發(fā)跡。十三年后小伙子你到濟北見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說完便走了,沒有別的話留下,從此也沒有見到這位老人。

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太公兵法》相傳是西周姜太公所著的兵書。。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居下邳,為任俠。項伯常殺人項伯名纏項羽族叔入漢朝封為射陽侯。常“嘗”曾經(jīng)。,從良匿從良匿依靠張良的幫助躲藏起來。

天明時一看老人送的書,原來是《太公兵法》。張良因而覺得這部書非同尋常,經(jīng)常學習、誦讀它。張良住在下邳時,行俠仗義。項伯曾經(jīng)殺了人,跟隨張良躲藏起來

【段意】:寫張良亡匿下邳,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遂隱忍勤學,靜觀時變。

后十年后十年即博浪沙狙擊后十年公元前209年。,陳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馀人。景駒自立為楚假王景駒楚國的后裔為秦嘉所立。假王臨時的王。,在留。良欲往從之,道遇沛公。

過了十年,陳涉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一百多個青年。景駒自立為代理楚王,駐在留縣。張良打算前去跟隨他,半道上遇見了沛公。

沛公將數(shù)千人,略地下邳西略地擴占地盤。,遂屬焉。沛公拜良為廄將(jiu)將管理軍馬的官。。良數(shù)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沛公率領(lǐng)幾千人,奪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張良便歸附了他。沛公任命張良做廄將。張良多次根據(jù)《太公兵法》向沛公獻策,沛公很賞識他,經(jīng)常采用他的計謀。

良為他人言,皆不省(xing)明白、理解。。良曰“沛公殆天授幾乎、差不多。天授天才。”故遂從之,不去見景駒。

張良對別人講這些,別人都不能領(lǐng)悟。張良說:“沛公大概是天授予人間的。”所以張良就跟隨了沛公,沒有離開他去見景駒。

及沛公之薛秦縣名在今山東滕縣東南。,見項梁。項梁立楚懷王。良乃說項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韓諸公子橫陽君成賢諸公子指諸侯國君主無繼承權(quán)的兒子。橫陽君成即韓成封橫陽君。公元前208年被立為韓王數(shù)月后被項羽所殺。,可立為王,益樹黨益樹黨多增加一些同盟的勢力。益增加。樹建立。黨同伙指同盟力量。

等到沛公到了薛地,會見項梁。項梁擁立了楚懷王。張良于是勸說項梁道:“您已經(jīng)擁立了楚王的后人,而韓國各位公子中橫陽君韓成賢能,可以立為王,增加同盟者的力量。”

項梁使良求韓成,立以為韓王。以良為韓申徒申徒即司徒職位與丞相相仿。,與韓王將千馀人西略韓地,得數(shù)城,秦輒復(fù)取之,往來為游兵潁川往來為游兵潁川在潁川境內(nèi)來來去去打游擊。潁川秦郡名韓故地治陽翟在今河南禹縣。

項梁派張良尋找到韓成,把他立為韓王。任命張良為韓國司徒,隨韓王率領(lǐng)一千多人向西攻取韓國原來的領(lǐng)地,奪得幾座城邑,秦軍隨即又奪了回去,韓軍只在潁川一帶往來游擊作戰(zhàn)。

沛公之從洛陽南出轘轅轘轅山名在今河南偃師東南。,良引兵從沛公,下韓十馀城,擊破楊熊軍楊熊秦朝將領(lǐng)。后因戰(zhàn)事失利被秦二世處死。。沛公乃令韓王成留守陽翟陽翟在今河南禹縣。,與良俱南,攻下宛秦縣名在今河南南陽市。,西入武關(guān)武關(guān)在今陜西丹鳳縣東南。

沛公從洛陽向南穿過轅山時,張良率兵跟從沛公,攻下韓地十余座城邑,擊敗了楊熊的軍隊。沛公于是讓韓王成在陽翟留守,自己和張良一起南下,攻打宛縣,向西進入武關(guān)。

沛公欲以兵二萬人擊秦峣下軍峣下峣關(guān)之下。峣關(guān)又叫藍田關(guān)在今陜西藍田東南。,良說曰“秦兵尚強,未可輕。臣聞其將屠者子屠者屠夫。,賈豎易動以利賈豎對商人的輕視稱呼。

沛公想用兩萬人的兵力攻打秦朝峣關(guān)的軍隊,張良勸告說:“秦軍還很強大,不可輕視。我聽說峣關(guān)的守將是屠戶的兒子,市儈容易以利相誘。

愿沛公且留壁留壁留守軍營暫不前進。,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為五萬人具食準備五萬人吃用的糧餉。,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酈食其(yiji)劉邦的謀士《史記》有傳。啗(dan)這里指以利引誘。

希望沛公暫且留守軍營,派人先去,給五萬人預(yù)備吃的東西,在各個山頭上多增掛旗幟,作為疑兵,叫鸝食(yì,義)其(jī,機)帶著貴重的寶物利誘秦軍的將領(lǐng)。”

秦將果畔,欲連和俱西襲咸陽,沛公欲聽之。良曰“此獨其將欲叛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懈”。

秦軍的將領(lǐng)果然背叛秦朝,打算跟沛公聯(lián)合一起向西襲擊咸陽,沛公想聽從秦將的計劃。張良說:“這只是峣關(guān)的守將想反叛罷了,恐怕部下的士兵們不聽從。士兵不從必定帶來危害,不如趁著他們懈怠時攻打他們。”

沛公乃引兵擊秦軍,大破之。遂北至藍田藍田秦縣名在今陜西藍田西。,再戰(zhàn),秦兵竟敗。遂至咸陽,秦王子嬰降沛公。

沛公于是率兵攻打秦軍,大敗敵兵。然后追擊敗軍到藍田,第二次交戰(zhàn),秦兵終于崩潰。沛公于是到了咸陽,秦王子嬰投降了沛公。

沛公入秦宮,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shù),意欲留居之。樊噲諫沛公出舍樊噲劉邦手下的將領(lǐng)《史記》有傳。,沛公不聽。

沛公進入秦宮,那里的宮室、帳幕、狗馬、貴重的寶物、美女數(shù)以千計,沛公的意圖是想留下住在宮里。樊噲勸諫沛公出去居住,沛公不聽。

良曰“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夫為天下除殘賊,宜縞素為資宜縞素為資應(yīng)該以生活儉樸為憑藉。縞素白絹指生活節(jié)儉。資憑借。。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畏'助桀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藥苦口利于病毒藥性質(zhì)猛烈的藥物。毒狠、烈。’,愿沛公聽樊噲言。”沛公乃還軍霸上霸上地名在今陜西西安東南古霸水西岸。

張良說:“秦朝正因暴虐無道,所以沛公才能夠來到這里。替天下剷除兇殘的暴政,應(yīng)該以清廉樸素為本。現(xiàn)在剛剛攻入秦都,就要安享其樂,這正是人們說的'助桀為虐’。況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希望沛公能夠聽進樊噲的意見。”沛公這才回車駐在霸上。

項羽至鴻門下鴻門古地名在今陜西臨潼東今稱項王營。,欲擊沛公,項伯乃夜馳入沛公軍,私見張良,欲與俱去。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跟從。,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乃具以語沛公。

項羽來到鴻門下,想要攻打沛公,項伯于是連夜急馳到沛公的軍營,私下里會見張良,想讓張良跟他一起離開。張良說:“我是替韓王伴送沛公的,如今情況緊急,逃離而去是不合道義的。”于是就將情況全都告訴了沛公。

沛公大驚,曰“為將奈何”良曰“沛公誠欲倍項羽邪“背”背叛。”沛公曰“鯫生教我距關(guān)無內(nèi)諸侯(zou)生罵人語小人、小雜種。鯫小魚以喻小人。,秦地可盡王,故聽之。

沛公非常吃驚,說:“對此將怎么辦呢?”張良說:“沛公果真想背叛項羽嗎?”沛公說:“淺薄無知的小人教我封鎖函谷關(guān)不要讓諸侯們進來,說這樣秦朝的土地就可以全部主宰了,所以就聽從了這種意見。”

良曰“沛公自度能卻項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為奈何”良乃固要項伯固要堅決邀請。

張良說:“沛公自己揣度(duó,奪)一下能夠打退項羽嗎?”沛公沉默了好一會兒,說:“本來是不能夠的。現(xiàn)在該怎么辦呢?”張良于是堅決邀請項伯見沛公。

項伯見沛公。沛公與飲為壽,結(jié)賓婚結(jié)賓婚結(jié)為朋友和兒女親家。。令項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項羽,所以距關(guān)者,備他盜也。及見項羽后解,語在項羽事中語在項羽事中即有關(guān)劉邦與項羽鴻門相會之事都記在《項羽本紀》中了。

項伯會見了沛公。沛公與項伯同飲,為他敬酒祝福,并結(jié)為親家。沛公請項伯向項羽詳細說明沛公不敢背叛項羽,沛公之所以封鎖函谷關(guān),是為了防備其他的強盜。等到沛公會見項羽以后,取得了和解,這些情況記載在《項羽本記》中。

漢元年正月漢元年公元前206年。,沛公為漢王,王巴蜀巴蜀今四川東部、西部地區(qū)。。漢王賜良金百溢“鎰”廿四兩為一鎰。,珠二斗,良具以獻項伯。

漢元年(前206)正月,沛公做了漢王,統(tǒng)治巴蜀地區(qū)。漢王賞賜張良黃金百鎰,珍珠二斗,張良把它們都贈送給了項伯。

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伯,使請漢中地漢中秦郡名郡治南鄭在今陜西漢中市。。項王乃許之,遂得漢中地。漢王之國,良送至褒中褒中古邑名在今陜西褒城東南。,遣良歸韓。

漢王也因此讓張良厚贈項伯,使項伯代他請求漢中地區(qū)。項王應(yīng)允了漢王的請求,漢王于是得到了漢中地區(qū)。漢王到封國去,張良送到褒中,漢王讓張良返回韓國。

良因說漢王曰“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棧道在險峻的山巖上用竹木架成的通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乃使良還。行,燒絕棧道。

張良便勸告漢王說:“大王為何不燒斷所經(jīng)過的棧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來的決心,以此穩(wěn)住項王的內(nèi)心。”漢王便讓張良返回韓國。漢王行進中,燒斷了所經(jīng)過的的棧道。

良至韓,韓王成以良從漢王故,項王不遣成之國,從與俱東。良說項王曰“漢王燒絕棧道,無還心矣。”乃以齊王田榮反書告項王田榮齊國貴族后裔田儋從弟事見《史記·田儋列傳》。反書指反項羽的檄文之類。。項王以此無西憂漢心,而發(fā)兵北擊齊。

張良到了韓國,韓王成因為張良跟隨漢王的緣故,項王不派韓成到封國去,讓他跟隨自己一起東去。張良向項王解說到:“漢王燒斷了棧道,已經(jīng)沒有返回的意思了。”張良便把齊王田榮反叛之事上書報告項王。項王由此不再擔憂西邊的漢王,因而起兵北上攻打齊國。

項王竟不肯遣韓王,乃以為侯,又殺之彭城彭城地名在今江蘇徐州當時為項羽的國都。。良亡,間行歸漢王間行走小路秘密逃走。。漢王亦已還定三秦矣三秦指關(guān)中地區(qū)項羽曾封雍、塞、翟三王合稱三秦。,復(fù)以良為成信侯,從東擊楚。

項王終于不肯派韓王回韓國,于是把他貶為侯,又在彭城殺了他。張良逃跑,抄小路隱秘地回到漢王那里,漢王這時也已回軍平定三秦了。漢王又封張良為成信侯,跟著東征楚國。

至彭城,漢敗而還。至下邑下邑秦縣名故治在今安徽碭山東。,漢王下馬踞鞍而問曰踞鞍坐在卸下的馬鞍上。“吾欲捐關(guān)以東等棄之吾欲捐關(guān)以東等棄之二句意謂我打算豁出函谷關(guān)以東的地區(qū)不要(用做封賞之資)誰可以(接受此賞)與我共同建立功業(yè)呢放棄。關(guān)指函谷關(guān)。,誰可與共功者

到了彭城,漢軍戰(zhàn)敗而歸。行至下邑,漢王下馬倚著馬鞍問道:“我打算舍棄函谷關(guān)以東等一些地方作為封賞,誰能夠同我一起建功立業(yè)呢?”

良進曰“九江王黥布,楚梟將梟將勇將、猛將。,與項王有郄“隙”仇隙、怨恨。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

張良進言說:“九江王黥布是楚國的猛將,同項王有隔閡;彭越與齊王田榮在梁地反楚。這兩個人可立即利用。漢王的將領(lǐng)中唯有韓信可以托付大事,獨當一面。如果要舍棄這些地方,就把它們送給這三個人,那么楚國就可以打敗了。”

漢王乃遣隨何說九江王布隨何漢初辯士與陸賈齊名。,而使人連彭越。及魏王豹反魏王豹魏豹是戰(zhàn)國時魏王的后裔因起義反秦被楚懷王立為魏王。,使韓信將兵擊之,因舉燕、代、齊、趙攻下。。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漢王于是派隨何去游說九江王黥布,又派人去聯(lián)絡(luò)彭越。等到魏王豹反漢,漢王派韓信率兵攻打他,乘勢攻占了燕、代、齊、趙等國的領(lǐng)地。而最終擊潰楚國的,是這三個人的力量。

張良多病,未嘗特將也特將獨自帶兵作戰(zhàn)。,常為畫策臣,時時從漢王。

張良多病,不曾獨立帶兵作戰(zhàn),一直作為出謀劃策的臣子,時時跟從漢王。

漢三年漢三年公元前204年。,項羽急圍漢王滎陽滎陽地名在今河南滎陽東北。,漢王恐憂,與酈食其謀橈楚權(quán)(nao)削弱。楚權(quán)項羽的勢力。食其曰“昔湯代桀,封其后于杞古國名在今河南杞縣。

漢三年(前204),項羽把漢王緊急地圍困在滎陽,漢王驚恐憂愁,與酈食其商議削弱楚國的勢力。酈食其說:“昔日商湯討伐夏桀,封夏朝后人于杞國。

武王伐紂,封其后于宋古國名都今河南商丘。。今秦失德棄義,侵伐諸侯社稷,滅六國之后,使無立錐之地無立錐之地沒有插一個錐尖的地方。

周武王討伐商紂,封商朝后人于宋國。如今秦朝喪失德政、拋棄道義,侵伐諸侯各國,消滅了六國的后代,使他們沒有一點立足的地方。

陛下誠能復(fù)立六國后世,畢已受印盡。印指封爵的憑信。,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鄉(xiāng)風慕義鄉(xiāng)風即向風望風。慕義仰慕其德義。,愿為臣妾。

陛下果真能夠重新封立六國的后裔,使他們都接受陛下的印信,這樣六國的君臣百姓一定都感戴陛下的恩德,無不歸順服從,仰慕陛下道義,甘愿做陛下的臣民。

德義已行,陛下南鄉(xiāng)稱霸,楚必斂衽而朝斂衽而朝整肅衣裳恭敬地前來朝拜。”漢王曰“善。趣刻印趣刻印趕快刻治印章。趣“促”迅速。,先生因行佩之矣因行佩之矣出發(fā)時就可以把印信帶去了。

隨著恩德道義的施行,陛下就可以面南稱霸,楚王一定整好衣冠恭恭敬敬地前來朝拜了。”漢王說:“好。趕快刻制印信,先生就可以帶著這些印出發(fā)了。”

食其未行,張良從外來謁。漢王方食,曰“子房前過來。,客有為我計橈楚權(quán)者。”具以酈生語告于子房,曰“何如”良曰“誰為陛下畫此計者陛下事去矣。

酈食其還沒有動身,張良從外面回來謁見漢王。漢王正在吃飯,說:“子房過來!有一個客人為我設(shè)計削弱楚國的勢力。”接著把酈食其的話都告訴了張良,然后問道:“在你看來這事怎樣?”張良說:“是誰替陛下出的這個主意?陛下的大事要完了。”

漢王曰“何哉”張良對曰“臣請藉前箸為大王籌之臣請藉前箸為大王籌之我請求用你面前吃飯的筷子作籌碼算一下。箸筷子。”曰“昔者湯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項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

漢王說:“為什么呢?”張良回答說:“我請求您允許我借用您面前的筷子為大王籌劃一下形勢。”接著說:“昔日商湯討伐夏桀而封夏朝的后代于杞國,那是估計到能制桀于死命。當前陛下能制項籍于死命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一個原因。

武王伐紂,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紂之頭也。今陛下能得項籍之頭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

周武王討伐商紂而封商朝的后代于宋國,那是估計到能得到紂王的腦袋。現(xiàn)在陛下能得到項籍的腦袋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二個原因。

武王入殷指殷都朝歌在今河南淇縣。,表商容之間表商容之閭在商容住過的地方立表以彰顯之。商容紂時賢人諫紂不聽遂隱居太行山中。,釋箕子之拘箕子名胥余紂王之叔諫紂不聽佯狂為奴被紂囚禁后被武王釋放。拘囚禁。,封比干之墓比干紂王叔父官少師因力諫紂王被剖心而死。封墓修墳。。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賢者之閭,式智者之門乎式智者之門經(jīng)過智者的門口俯身按著車把表示敬意。式“軾”車上扶手橫木這里作動詞用。”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

武王攻入殷商的都城后,在商容所居里巷的大門上表彰他,釋放囚禁的箕子,重新修筑比干的墳?zāi)埂H缃癖菹履苤匦滦拗ト说膲災(zāi)梗谫t人里巷的大門表彰他,在有才智的人們前向他致敬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三個原因。

發(fā)巨橋之粟巨橋紂時糧倉之名故址在今河北曲周東北,】,散鹿臺之錢鹿臺古臺名紂王曾將大量錢財儲藏于此。故址在今河南淇縣。,以賜貧窮。今陛下能散府庫以賜貧窮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

周武王曾發(fā)放巨橋糧倉的存糧,散發(fā)鹿臺府庫的錢財,以此賞賜貧苦的民眾。目前陛下能散發(fā)倉庫的財物來賞賜窮人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四個原因。

殷事已畢,偃革為軒偃革為軒廢除兵車改造成為乘車。革兵車。軒有篷的坐車。,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復(fù)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復(fù)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

周武王滅亡商朝以后,廢止兵車,改為乘車,把兵器倒置存放,蓋上虎皮,用以向天下表明不再動用武力。現(xiàn)在陛下能停止戰(zhàn)事,推行文治,不再打仗了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五個原因。

休馬華山之陽休馬放馬休息。華山在今陜西華陰。陽山南。,示以無所為。今陛下能休馬無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

周武王將戰(zhàn)馬放牧在華山的南面,以此表明沒有用它們的地方了。眼下陛下能讓戰(zhàn)馬休息不再使用它們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六個原因。

放牛桃林之陰放牛讓牛休息即停止用牛轉(zhuǎn)輸。桃林地名在潼關(guān)東。,以示不復(fù)輸積輸積運輸與積聚。。今陛下能放牛不復(fù)輸積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

周武王把牛放牧在桃林的北面,以此表明不再運輸和積聚作戰(zhàn)用的糧草。而今陛下能放牧牛群不再運輸、積聚糧草了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七個原因。

且天下游士離其親戚,棄墳?zāi)梗ス逝f,從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望咫尺之地希望得到一塊封地。。今復(fù)六國,立韓、魏、燕、趙、齊、楚之后,天下游士各歸事其主,從其親戚從其親戚指回到家鄉(xiāng)、親人那里去了。,反其故舊墳?zāi)梗菹屡c誰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

再說天下從事游說活動的人離開他們的親人,舍棄了祖墳,告別了老友,跟隨陛下各處奔走,只是日夜盼望著想得到一塊小小的封地。假如恢復(fù)六國,擁立韓、魏、燕、趙、齊、楚的后代,天下從事游說活動的人各自回去侍奉他們的主上,伴隨他們的親人,返回他們的舊友和祖墳所在之地,陛下同誰一起奪取天下呢?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八個原因。

且夫楚唯無強楚唯無強沒有比楚更強的。,六國立者復(fù)橈而從之復(fù)橈復(fù)為楚所屈服。,陛下焉得而臣之誠用客之謀,陛下事去矣。”漢王輟食吐哺輟食中斷吃飯。吐哺吐出口中的食物。,罵曰“豎儒豎儒這個儒生小子。,幾敗而公事而公你老子。”令趣銷印。

當前只有使楚國不再強大,否則六國被封立的后代重新屈服并跟隨楚國,陛下怎么能夠使他們臣服?如果真的要采用這位客人的計策,陛下的大事就完了。”漢王飯也不吃了,吐出口中的食物,罵道:“這個笨書呆子,幾乎敗壞了你老子的大事!”于是下令趕快銷毀那些印信。

漢四年漢四年公元前203年。,韓信破齊而欲自立為齊王,漢王怒。張良說漢王,漢王使良授齊王信印,語在淮陰事中。

漢四年(前203),韓信攻下齊國而想自立為齊王,漢王大怒。張良勸告漢王,漢王才派張良授予韓信“齊王信”的印信,此事記載在《淮陰侯列傳》中。

其秋,漢王追楚至陽夏南陽夏秦縣名在今河南太康。,戰(zhàn)不利而壁固陵固陵秦縣名在太康縣南。壁筑壘固守。,諸侯期不至。良說漢王,漢王用其計,諸侯皆至。語在項籍事中。

這年秋天,漢王追擊楚軍到陽夏南面,戰(zhàn)事失利而堅守固陵營壘,諸侯原已約好前來,但沒有到。張良向漢王進計,漢王采用了他的計策,諸侯才都來到。此事記載在《項羽本紀》中

【段意】:寫張良跟隨劉邦攻入咸陽,推翻了秦王朝的統(tǒng)治,又為劉邦出謀畫策,解鴻門之危,用三雄之力,棄復(fù)立六國之策,終于滅了項羽,為漢王朝的建立作出了杰出貢獻。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1】

留侯張良者留侯張良的封號。留秦縣名在今江蘇沛縣東南。,其先韓人也祖先。大父開地大父祖父。,相韓昭侯韓昭侯韓國第六代國君名武358至前333年在位。、宣惠王宣惠王昭侯之子332至前312年在位。韓國于此時始稱王。、襄哀王襄哀王名倉宣惠王之子311至前296年在位。

留侯張良,他的先人是韓國人。祖父開地,做過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

父平,相釐王釐王名咎襄哀王之子295至前273年在位。、悼惠王悼惠王又稱桓惠王釐王之子272至前239年在位。。悼惠王二十三年悼惠王二十三年250年。,平卒。卒二十歲,秦滅韓。

父親平,做過釐王、悼惠王的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父親平去世。張良的父親死后二十年,秦國滅亡了韓國。

良年少,未宦事韓未宦事韓沒有在韓國做官。宦做官。。韓破,良家僮三百人仆人。,弟死不葬不葬指不以禮安葬為節(jié)省錢財。,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

張良當時年紀輕,沒有在韓國做官。韓國滅亡后,張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財產(chǎn)尋求勇士謀刺秦王,為韓國報仇,這是因為他的祖父、父親任過五代韓王之相的緣故。

良嘗學禮淮陽淮陽故陳地即今河南淮陽。,東見倉海君倉海君當時的隱士。,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錘”一種有柄的鐵錘。。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ju)擊暗中襲擊。博浪沙古地名在今河南原陽縣境。,誤中副車副車隨從乘坐的車子。

張良曾經(jīng)在淮陽學習禮法,到東方見到了倉海君。他找得一個大力士,造了一個一百二十斤重的鐵錘。秦始皇到東方巡游,張良與大力士在博浪沙這個地方襲擊秦始皇,誤中了副車。

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搜捕、通緝。,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下邳在今江蘇邳縣南。

秦始皇大怒,在全國大肆搜捕,尋拿刺客非常急迫,這是為了張良的緣故。張良于是改名換姓,逃到下邳躲藏起來

【段意】:寫張良年輕時毀家紓難,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的豪俠行為。

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圯上閑暇。從容隨便的樣子。圯(yi)橋。,有一老父,衣褐衣褐穿著粗布短衣。,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直墮故意掉下。,顧謂良曰“孺子孺子小伙子。,下取履”良鄂然鄂然鄂通“愕”驚訝的樣子。,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

張良閑暇時徜徉于下邳橋上,有一個老人,穿著粗布衣裳,走到張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橋下,看著張良對他說:“小子,下去把鞋撿上來!”張良有些驚訝,想打他,因為見他年老,勉強地忍了下來,下去撿來了鞋。

父曰“履我履我給我穿上鞋子。”良業(yè)為取履業(yè)既然、已經(jīng)。,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

老人說:“給我把鞋穿上!”張良既然已經(jīng)替他把鞋撿了上來,就跪著替他穿上。老人把腳伸出來穿上鞋,笑著離去了。

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里所一里光景。,復(fù)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

張良十分驚訝,隨著老人的身影注視著他。老人離開了約有一里路,又返回來,說:“你這個孩子可以教導(dǎo)教導(dǎo)。五天以后天剛亮時,跟我在這里相會。”張良覺得這件事很奇怪,跪下來說:“嗯。”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約會。,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會。”

五天后的拂曉,張良去到那里。老人已先在那里,生氣地說:“跟老年人約會,反而后到,為什么呢?”老人離去,并說:“五天以后早早來會面。”

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fù)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復(fù)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有頃過了一會兒。,父亦來,喜曰“當如是。”

五天后雞一叫,張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氣地說:“又來晚了,這是為什么?”老人離開說:“五天后再早點兒來。”五天后,張良不到半夜就去了。過了一會兒,老人也來了,高興地說:“應(yīng)當像這樣才好。”

出一編書一編本即一本書。編“篇”。,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興起。指政局會有變動張良將有所作為。。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濟北濟水之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谷城山又名黃山在今山東東阿東北。”遂去,無他言,不復(fù)見。

老人拿出一部書,說:“讀了這部書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師了。十年以后就會發(fā)跡。十三年后小伙子你到濟北見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說完便走了,沒有別的話留下,從此也沒有見到這位老人。

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太公兵法》相傳是西周姜太公所著的兵書。。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居下邳,為任俠。項伯常殺人項伯名纏項羽族叔入漢朝封為射陽侯。常“嘗”曾經(jīng)。,從良匿從良匿依靠張良的幫助躲藏起來。

天明時一看老人送的書,原來是《太公兵法》。張良因而覺得這部書非同尋常,經(jīng)常學習、誦讀它。張良住在下邳時,行俠仗義。項伯曾經(jīng)殺了人,跟隨張良躲藏起來

【段意】:寫張良亡匿下邳,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遂隱忍勤學,靜觀時變。

后十年后十年即博浪沙狙擊后十年公元前209年。,陳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馀人。景駒自立為楚假王景駒楚國的后裔為秦嘉所立。假王臨時的王。,在留。良欲往從之,道遇沛公。

過了十年,陳涉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一百多個青年。景駒自立為代理楚王,駐在留縣。張良打算前去跟隨他,半道上遇見了沛公。

沛公將數(shù)千人,略地下邳西略地擴占地盤。,遂屬焉。沛公拜良為廄將(jiu)將管理軍馬的官。。良數(shù)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沛公率領(lǐng)幾千人,奪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張良便歸附了他。沛公任命張良做廄將。張良多次根據(jù)《太公兵法》向沛公獻策,沛公很賞識他,經(jīng)常采用他的計謀。

良為他人言,皆不省(xing)明白、理解。。良曰“沛公殆天授幾乎、差不多。天授天才。”故遂從之,不去見景駒。

張良對別人講這些,別人都不能領(lǐng)悟。張良說:“沛公大概是天授予人間的。”所以張良就跟隨了沛公,沒有離開他去見景駒。

及沛公之薛秦縣名在今山東滕縣東南。,見項梁。項梁立楚懷王。良乃說項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韓諸公子橫陽君成賢諸公子指諸侯國君主無繼承權(quán)的兒子。橫陽君成即韓成封橫陽君。公元前208年被立為韓王數(shù)月后被項羽所殺。,可立為王,益樹黨益樹黨多增加一些同盟的勢力。益增加。樹建立。黨同伙指同盟力量。

等到沛公到了薛地,會見項梁。項梁擁立了楚懷王。張良于是勸說項梁道:“您已經(jīng)擁立了楚王的后人,而韓國各位公子中橫陽君韓成賢能,可以立為王,增加同盟者的力量。”

項梁使良求韓成,立以為韓王。以良為韓申徒申徒即司徒職位與丞相相仿。,與韓王將千馀人西略韓地,得數(shù)城,秦輒復(fù)取之,往來為游兵潁川往來為游兵潁川在潁川境內(nèi)來來去去打游擊。潁川秦郡名韓故地治陽翟在今河南禹縣。

項梁派張良尋找到韓成,把他立為韓王。任命張良為韓國司徒,隨韓王率領(lǐng)一千多人向西攻取韓國原來的領(lǐng)地,奪得幾座城邑,秦軍隨即又奪了回去,韓軍只在潁川一帶往來游擊作戰(zhàn)。

沛公之從洛陽南出轘轅轘轅山名在今河南偃師東南。,良引兵從沛公,下韓十馀城,擊破楊熊軍楊熊秦朝將領(lǐng)。后因戰(zhàn)事失利被秦二世處死。。沛公乃令韓王成留守陽翟陽翟在今河南禹縣。,與良俱南,攻下宛秦縣名在今河南南陽市。,西入武關(guān)武關(guān)在今陜西丹鳳縣東南。

沛公從洛陽向南穿過轅山時,張良率兵跟從沛公,攻下韓地十余座城邑,擊敗了楊熊的軍隊。沛公于是讓韓王成在陽翟留守,自己和張良一起南下,攻打宛縣,向西進入武關(guān)。

沛公欲以兵二萬人擊秦峣下軍峣下峣關(guān)之下。峣關(guān)又叫藍田關(guān)在今陜西藍田東南。,良說曰“秦兵尚強,未可輕。臣聞其將屠者子屠者屠夫。,賈豎易動以利賈豎對商人的輕視稱呼。

沛公想用兩萬人的兵力攻打秦朝峣關(guān)的軍隊,張良勸告說:“秦軍還很強大,不可輕視。我聽說峣關(guān)的守將是屠戶的兒子,市儈容易以利相誘。

愿沛公且留壁留壁留守軍營暫不前進。,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為五萬人具食準備五萬人吃用的糧餉。,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酈食其(yiji)劉邦的謀士《史記》有傳。啗(dan)這里指以利引誘。

希望沛公暫且留守軍營,派人先去,給五萬人預(yù)備吃的東西,在各個山頭上多增掛旗幟,作為疑兵,叫鸝食(yì,義)其(jī,機)帶著貴重的寶物利誘秦軍的將領(lǐng)。”

秦將果畔,欲連和俱西襲咸陽,沛公欲聽之。良曰“此獨其將欲叛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懈”。

秦軍的將領(lǐng)果然背叛秦朝,打算跟沛公聯(lián)合一起向西襲擊咸陽,沛公想聽從秦將的計劃。張良說:“這只是峣關(guān)的守將想反叛罷了,恐怕部下的士兵們不聽從。士兵不從必定帶來危害,不如趁著他們懈怠時攻打他們。”

沛公乃引兵擊秦軍,大破之。遂北至藍田藍田秦縣名在今陜西藍田西。,再戰(zhàn),秦兵竟敗。遂至咸陽,秦王子嬰降沛公。

沛公于是率兵攻打秦軍,大敗敵兵。然后追擊敗軍到藍田,第二次交戰(zhàn),秦兵終于崩潰。沛公于是到了咸陽,秦王子嬰投降了沛公。

沛公入秦宮,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shù),意欲留居之。樊噲諫沛公出舍樊噲劉邦手下的將領(lǐng)《史記》有傳。,沛公不聽。

沛公進入秦宮,那里的宮室、帳幕、狗馬、貴重的寶物、美女數(shù)以千計,沛公的意圖是想留下住在宮里。樊噲勸諫沛公出去居住,沛公不聽。

良曰“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夫為天下除殘賊,宜縞素為資宜縞素為資應(yīng)該以生活儉樸為憑藉。縞素白絹指生活節(jié)儉。資憑借。。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畏'助桀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藥苦口利于病毒藥性質(zhì)猛烈的藥物。毒狠、烈。’,愿沛公聽樊噲言。”沛公乃還軍霸上霸上地名在今陜西西安東南古霸水西岸。

張良說:“秦朝正因暴虐無道,所以沛公才能夠來到這里。替天下剷除兇殘的暴政,應(yīng)該以清廉樸素為本。現(xiàn)在剛剛攻入秦都,就要安享其樂,這正是人們說的'助桀為虐’。況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希望沛公能夠聽進樊噲的意見。”沛公這才回車駐在霸上。

項羽至鴻門下鴻門古地名在今陜西臨潼東今稱項王營。,欲擊沛公,項伯乃夜馳入沛公軍,私見張良,欲與俱去。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跟從。,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乃具以語沛公。

項羽來到鴻門下,想要攻打沛公,項伯于是連夜急馳到沛公的軍營,私下里會見張良,想讓張良跟他一起離開。張良說:“我是替韓王伴送沛公的,如今情況緊急,逃離而去是不合道義的。”于是就將情況全都告訴了沛公。

沛公大驚,曰“為將奈何”良曰“沛公誠欲倍項羽邪“背”背叛。”沛公曰“鯫生教我距關(guān)無內(nèi)諸侯(zou)生罵人語小人、小雜種。鯫小魚以喻小人。,秦地可盡王,故聽之。

沛公非常吃驚,說:“對此將怎么辦呢?”張良說:“沛公果真想背叛項羽嗎?”沛公說:“淺薄無知的小人教我封鎖函谷關(guān)不要讓諸侯們進來,說這樣秦朝的土地就可以全部主宰了,所以就聽從了這種意見。”

良曰“沛公自度能卻項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為奈何”良乃固要項伯固要堅決邀請。

張良說:“沛公自己揣度(duó,奪)一下能夠打退項羽嗎?”沛公沉默了好一會兒,說:“本來是不能夠的。現(xiàn)在該怎么辦呢?”張良于是堅決邀請項伯見沛公。

項伯見沛公。沛公與飲為壽,結(jié)賓婚結(jié)賓婚結(jié)為朋友和兒女親家。。令項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項羽,所以距關(guān)者,備他盜也。及見項羽后解,語在項羽事中語在項羽事中即有關(guān)劉邦與項羽鴻門相會之事都記在《項羽本紀》中了。

項伯會見了沛公。沛公與項伯同飲,為他敬酒祝福,并結(jié)為親家。沛公請項伯向項羽詳細說明沛公不敢背叛項羽,沛公之所以封鎖函谷關(guān),是為了防備其他的強盜。等到沛公會見項羽以后,取得了和解,這些情況記載在《項羽本記》中。

漢元年正月漢元年公元前206年。,沛公為漢王,王巴蜀巴蜀今四川東部、西部地區(qū)。。漢王賜良金百溢“鎰”廿四兩為一鎰。,珠二斗,良具以獻項伯。

漢元年(前206)正月,沛公做了漢王,統(tǒng)治巴蜀地區(qū)。漢王賞賜張良黃金百鎰,珍珠二斗,張良把它們都贈送給了項伯。

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伯,使請漢中地漢中秦郡名郡治南鄭在今陜西漢中市。。項王乃許之,遂得漢中地。漢王之國,良送至褒中褒中古邑名在今陜西褒城東南。,遣良歸韓。

漢王也因此讓張良厚贈項伯,使項伯代他請求漢中地區(qū)。項王應(yīng)允了漢王的請求,漢王于是得到了漢中地區(qū)。漢王到封國去,張良送到褒中,漢王讓張良返回韓國。

良因說漢王曰“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棧道在險峻的山巖上用竹木架成的通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乃使良還。行,燒絕棧道。

張良便勸告漢王說:“大王為何不燒斷所經(jīng)過的棧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來的決心,以此穩(wěn)住項王的內(nèi)心。”漢王便讓張良返回韓國。漢王行進中,燒斷了所經(jīng)過的的棧道。

良至韓,韓王成以良從漢王故,項王不遣成之國,從與俱東。良說項王曰“漢王燒絕棧道,無還心矣。”乃以齊王田榮反書告項王田榮齊國貴族后裔田儋從弟事見《史記·田儋列傳》。反書指反項羽的檄文之類。。項王以此無西憂漢心,而發(fā)兵北擊齊。

張良到了韓國,韓王成因為張良跟隨漢王的緣故,項王不派韓成到封國去,讓他跟隨自己一起東去。張良向項王解說到:“漢王燒斷了棧道,已經(jīng)沒有返回的意思了。”張良便把齊王田榮反叛之事上書報告項王。項王由此不再擔憂西邊的漢王,因而起兵北上攻打齊國。

項王竟不肯遣韓王,乃以為侯,又殺之彭城彭城地名在今江蘇徐州當時為項羽的國都。。良亡,間行歸漢王間行走小路秘密逃走。。漢王亦已還定三秦矣三秦指關(guān)中地區(qū)項羽曾封雍、塞、翟三王合稱三秦。,復(fù)以良為成信侯,從東擊楚。

項王終于不肯派韓王回韓國,于是把他貶為侯,又在彭城殺了他。張良逃跑,抄小路隱秘地回到漢王那里,漢王這時也已回軍平定三秦了。漢王又封張良為成信侯,跟著東征楚國。

至彭城,漢敗而還。至下邑下邑秦縣名故治在今安徽碭山東。,漢王下馬踞鞍而問曰踞鞍坐在卸下的馬鞍上。“吾欲捐關(guān)以東等棄之吾欲捐關(guān)以東等棄之二句意謂我打算豁出函谷關(guān)以東的地區(qū)不要(用做封賞之資)誰可以(接受此賞)與我共同建立功業(yè)呢放棄。關(guān)指函谷關(guān)。,誰可與共功者

到了彭城,漢軍戰(zhàn)敗而歸。行至下邑,漢王下馬倚著馬鞍問道:“我打算舍棄函谷關(guān)以東等一些地方作為封賞,誰能夠同我一起建功立業(yè)呢?”

良進曰“九江王黥布,楚梟將梟將勇將、猛將。,與項王有郄“隙”仇隙、怨恨。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

張良進言說:“九江王黥布是楚國的猛將,同項王有隔閡;彭越與齊王田榮在梁地反楚。這兩個人可立即利用。漢王的將領(lǐng)中唯有韓信可以托付大事,獨當一面。如果要舍棄這些地方,就把它們送給這三個人,那么楚國就可以打敗了。”

漢王乃遣隨何說九江王布隨何漢初辯士與陸賈齊名。,而使人連彭越。及魏王豹反魏王豹魏豹是戰(zhàn)國時魏王的后裔因起義反秦被楚懷王立為魏王。,使韓信將兵擊之,因舉燕、代、齊、趙攻下。。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漢王于是派隨何去游說九江王黥布,又派人去聯(lián)絡(luò)彭越。等到魏王豹反漢,漢王派韓信率兵攻打他,乘勢攻占了燕、代、齊、趙等國的領(lǐng)地。而最終擊潰楚國的,是這三個人的力量。

張良多病,未嘗特將也特將獨自帶兵作戰(zhàn)。,常為畫策臣,時時從漢王。

張良多病,不曾獨立帶兵作戰(zhàn),一直作為出謀劃策的臣子,時時跟從漢王。

漢三年漢三年公元前204年。,項羽急圍漢王滎陽滎陽地名在今河南滎陽東北。,漢王恐憂,與酈食其謀橈楚權(quán)(nao)削弱。楚權(quán)項羽的勢力。食其曰“昔湯代桀,封其后于杞古國名在今河南杞縣。

漢三年(前204),項羽把漢王緊急地圍困在滎陽,漢王驚恐憂愁,與酈食其商議削弱楚國的勢力。酈食其說:“昔日商湯討伐夏桀,封夏朝后人于杞國。

武王伐紂,封其后于宋古國名都今河南商丘。。今秦失德棄義,侵伐諸侯社稷,滅六國之后,使無立錐之地無立錐之地沒有插一個錐尖的地方。

周武王討伐商紂,封商朝后人于宋國。如今秦朝喪失德政、拋棄道義,侵伐諸侯各國,消滅了六國的后代,使他們沒有一點立足的地方。

陛下誠能復(fù)立六國后世,畢已受印盡。印指封爵的憑信。,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鄉(xiāng)風慕義鄉(xiāng)風即向風望風。慕義仰慕其德義。,愿為臣妾。

陛下果真能夠重新封立六國的后裔,使他們都接受陛下的印信,這樣六國的君臣百姓一定都感戴陛下的恩德,無不歸順服從,仰慕陛下道義,甘愿做陛下的臣民。

德義已行,陛下南鄉(xiāng)稱霸,楚必斂衽而朝斂衽而朝整肅衣裳恭敬地前來朝拜。”漢王曰“善。趣刻印趣刻印趕快刻治印章。趣“促”迅速。,先生因行佩之矣因行佩之矣出發(fā)時就可以把印信帶去了。

隨著恩德道義的施行,陛下就可以面南稱霸,楚王一定整好衣冠恭恭敬敬地前來朝拜了。”漢王說:“好。趕快刻制印信,先生就可以帶著這些印出發(fā)了。”

食其未行,張良從外來謁。漢王方食,曰“子房前過來。,客有為我計橈楚權(quán)者。”具以酈生語告于子房,曰“何如”良曰“誰為陛下畫此計者陛下事去矣。

酈食其還沒有動身,張良從外面回來謁見漢王。漢王正在吃飯,說:“子房過來!有一個客人為我設(shè)計削弱楚國的勢力。”接著把酈食其的話都告訴了張良,然后問道:“在你看來這事怎樣?”張良說:“是誰替陛下出的這個主意?陛下的大事要完了。”

漢王曰“何哉”張良對曰“臣請藉前箸為大王籌之臣請藉前箸為大王籌之我請求用你面前吃飯的筷子作籌碼算一下。箸筷子。”曰“昔者湯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項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

漢王說:“為什么呢?”張良回答說:“我請求您允許我借用您面前的筷子為大王籌劃一下形勢。”接著說:“昔日商湯討伐夏桀而封夏朝的后代于杞國,那是估計到能制桀于死命。當前陛下能制項籍于死命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一個原因。

武王伐紂,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紂之頭也。今陛下能得項籍之頭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

周武王討伐商紂而封商朝的后代于宋國,那是估計到能得到紂王的腦袋。現(xiàn)在陛下能得到項籍的腦袋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二個原因。

武王入殷指殷都朝歌在今河南淇縣。,表商容之間表商容之閭在商容住過的地方立表以彰顯之。商容紂時賢人諫紂不聽遂隱居太行山中。,釋箕子之拘箕子名胥余紂王之叔諫紂不聽佯狂為奴被紂囚禁后被武王釋放。拘囚禁。,封比干之墓比干紂王叔父官少師因力諫紂王被剖心而死。封墓修墳。。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賢者之閭,式智者之門乎式智者之門經(jīng)過智者的門口俯身按著車把表示敬意。式“軾”車上扶手橫木這里作動詞用。”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

武王攻入殷商的都城后,在商容所居里巷的大門上表彰他,釋放囚禁的箕子,重新修筑比干的墳?zāi)埂H缃癖菹履苤匦滦拗ト说膲災(zāi)梗谫t人里巷的大門表彰他,在有才智的人們前向他致敬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三個原因。

發(fā)巨橋之粟巨橋紂時糧倉之名故址在今河北曲周東北,】,散鹿臺之錢鹿臺古臺名紂王曾將大量錢財儲藏于此。故址在今河南淇縣。,以賜貧窮。今陛下能散府庫以賜貧窮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

周武王曾發(fā)放巨橋糧倉的存糧,散發(fā)鹿臺府庫的錢財,以此賞賜貧苦的民眾。目前陛下能散發(fā)倉庫的財物來賞賜窮人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四個原因。

殷事已畢,偃革為軒偃革為軒廢除兵車改造成為乘車。革兵車。軒有篷的坐車。,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復(fù)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復(fù)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

周武王滅亡商朝以后,廢止兵車,改為乘車,把兵器倒置存放,蓋上虎皮,用以向天下表明不再動用武力。現(xiàn)在陛下能停止戰(zhàn)事,推行文治,不再打仗了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五個原因。

休馬華山之陽休馬放馬休息。華山在今陜西華陰。陽山南。,示以無所為。今陛下能休馬無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

周武王將戰(zhàn)馬放牧在華山的南面,以此表明沒有用它們的地方了。眼下陛下能讓戰(zhàn)馬休息不再使用它們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六個原因。

放牛桃林之陰放牛讓牛休息即停止用牛轉(zhuǎn)輸。桃林地名在潼關(guān)東。,以示不復(fù)輸積輸積運輸與積聚。。今陛下能放牛不復(fù)輸積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

周武王把牛放牧在桃林的北面,以此表明不再運輸和積聚作戰(zhàn)用的糧草。而今陛下能放牧牛群不再運輸、積聚糧草了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七個原因。

且天下游士離其親戚,棄墳?zāi)梗ス逝f,從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望咫尺之地希望得到一塊封地。。今復(fù)六國,立韓、魏、燕、趙、齊、楚之后,天下游士各歸事其主,從其親戚從其親戚指回到家鄉(xiāng)、親人那里去了。,反其故舊墳?zāi)梗菹屡c誰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

再說天下從事游說活動的人離開他們的親人,舍棄了祖墳,告別了老友,跟隨陛下各處奔走,只是日夜盼望著想得到一塊小小的封地。假如恢復(fù)六國,擁立韓、魏、燕、趙、齊、楚的后代,天下從事游說活動的人各自回去侍奉他們的主上,伴隨他們的親人,返回他們的舊友和祖墳所在之地,陛下同誰一起奪取天下呢?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八個原因。

且夫楚唯無強楚唯無強沒有比楚更強的。,六國立者復(fù)橈而從之復(fù)橈復(fù)為楚所屈服。,陛下焉得而臣之誠用客之謀,陛下事去矣。”漢王輟食吐哺輟食中斷吃飯。吐哺吐出口中的食物。,罵曰“豎儒豎儒這個儒生小子。,幾敗而公事而公你老子。”令趣銷印。

當前只有使楚國不再強大,否則六國被封立的后代重新屈服并跟隨楚國,陛下怎么能夠使他們臣服?如果真的要采用這位客人的計策,陛下的大事就完了。”漢王飯也不吃了,吐出口中的食物,罵道:“這個笨書呆子,幾乎敗壞了你老子的大事!”于是下令趕快銷毀那些印信。

漢四年漢四年公元前203年。,韓信破齊而欲自立為齊王,漢王怒。張良說漢王,漢王使良授齊王信印,語在淮陰事中。

漢四年(前203),韓信攻下齊國而想自立為齊王,漢王大怒。張良勸告漢王,漢王才派張良授予韓信“齊王信”的印信,此事記載在《淮陰侯列傳》中。

其秋,漢王追楚至陽夏南陽夏秦縣名在今河南太康。,戰(zhàn)不利而壁固陵固陵秦縣名在太康縣南。壁筑壘固守。,諸侯期不至。良說漢王,漢王用其計,諸侯皆至。語在項籍事中。

這年秋天,漢王追擊楚軍到陽夏南面,戰(zhàn)事失利而堅守固陵營壘,諸侯原已約好前來,但沒有到。張良向漢王進計,漢王采用了他的計策,諸侯才都來到。此事記載在《項羽本紀》中

【段意】:寫張良跟隨劉邦攻入咸陽,推翻了秦王朝的統(tǒng)治,又為劉邦出謀畫策,解鴻門之危,用三雄之力,棄復(fù)立六國之策,終于滅了項羽,為漢王朝的建立作出了杰出貢獻。


原文 ~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1】

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大父開地,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歲,秦滅韓。良年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

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嘗間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yè)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fù)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fù)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復(fù)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穀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fù)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居下邳,為任俠。項伯常殺人,從良匿。

後十年,陳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馀人。景駒自立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從之,道還沛公。沛公將數(shù)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屬焉。沛公拜良為廄將。良數(shù)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從之,不去見景駒。

及沛公之薛,見項梁。項梁立楚懷王。良乃說項梁曰:“君已立楚後,而韓諸公子橫陽君成賢,可立為王,益樹黨。”項梁使良求韓成,立以為韓王。以良為韓申徒,與韓王將千馀人西略韓地,得數(shù)城,秦輒復(fù)取之,往來為游兵潁川。

沛公之從雒陽南出轘轅,良引兵從沛公,下韓十馀城,擊破楊熊軍。沛公乃令韓王成留守陽翟,與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關(guān)。沛公欲以兵二萬人擊秦峣下軍,良說曰:“秦兵尚彊,未可輕。臣聞其將屠者子,賈豎易動以利。原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啗秦將。”秦將果畔,欲連和俱西襲咸陽,沛公欲聽之。良曰:“此獨其將欲叛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沛公乃引兵擊秦軍,大破之。北至藍田,再戰(zhàn),秦兵竟敗。遂至咸陽,秦王子嬰降沛公。

沛公入秦宮,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shù),意欲留居之。樊噲諫沛公出舍,沛公不聽。良曰:“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夫為天下除殘賊,宜縞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原沛公聽樊噲言。”沛公乃還軍霸上。

項羽至鴻門下,欲擊沛公,項伯乃夜馳入沛公軍,私見張良,欲與俱去。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乃具以語沛公。沛公大驚,曰:“為將柰何?”良曰:“沛公誠欲倍項羽邪?”沛公曰:“鯫生教我距關(guān)無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故聽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卻項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為柰何?”良乃固要項伯。項伯見沛公。沛公與飲為壽,結(jié)賓婚。令項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項羽,所以距關(guān)者,備他盜也。及見項羽後解,語在項羽事中。

漢元年正月,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王賜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獻項伯。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伯,使請漢中地。項王乃許之,遂得漢中地。漢王之國,良送至襃中,遣良歸韓。良因說漢王曰:“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乃使良還。行,燒絕棧道。

良至韓,韓王成以良從漢王故,項王不遣成之國,從與俱東。良說項王曰:“漢王燒絕棧道,無還心矣。”乃以齊王田榮反,書告項王。項王以此無西憂漢心,而發(fā)兵北擊齊。

項王竟不肯遣韓王,乃以為侯,又殺之彭城。良亡,間行歸漢王,漢王亦已還定三秦矣。復(fù)以良為成信侯,從東擊楚。至彭城,漢敗而還。至下邑,漢王下馬踞鞍而問曰:“吾欲捐關(guān)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良進曰:“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郄;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漢王乃遣隨何說九江王布,而使人連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韓信將兵擊之,因舉燕、代、齊、趙。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張良多病,未嘗特將也,常為畫策,時時從漢王。

漢三年,項羽急圍漢王滎陽,漢王恐憂,與酈食其謀橈楚權(quán)。食其曰:“昔湯伐桀,封其後於杞。武王伐紂,封其後於宋。今秦失德棄義,侵伐諸侯社稷,滅六國之後,使無立錐之地。陛下誠能復(fù)立六國後世,畢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鄉(xiāng)風慕義,原為臣妾。德義已行,陛下南鄉(xiāng)稱霸,楚必斂衽而朝。”漢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

食其未行,張良從外來謁。漢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為我計橈楚權(quán)者。”其以酈生語告,曰:“於子房何如?”良曰:“誰為陛下畫此計者?陛下事去矣。”漢王曰:“何哉?”張良對曰:“臣請藉前箸為大王籌之。”曰:“昔者湯伐桀而封其後於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項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紂封其後於宋者,度能得紂之頭也。今陛下能得項籍之頭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閭,釋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賢者之閭,式智者之門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發(fā)鉅橋之粟,散鹿臺之錢,以賜貧窮。今陛下能散府庫以賜貧窮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殷事已畢,偃革為軒,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復(fù)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復(fù)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馬華山之陽,示以無所為。今陛下能休馬無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陰,以示不復(fù)輸積。今陛下能放牛不復(fù)輸積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離其親戚,棄墳?zāi)梗ス逝f,從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復(fù)六國,立韓、魏、燕、趙、齊、楚之後,天下游士各歸事其主,從其親戚,反其故舊墳?zāi)梗菹屡c誰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且夫楚唯無彊,六國立者復(fù)橈而從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誠用客之謀,陛下事去矣。”漢王輟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令趣銷印。

漢四年,韓信破齊而欲自立為齊王,漢王怒。張良說漢王,漢王使良授齊王信印,語在淮陰事中。

其秋,漢王追楚至陽夏南,戰(zhàn)不利而壁固陵,諸侯期不至。良說漢王,漢王用其計,諸侯皆至。語在項籍事中。


譯文 ~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1】

留侯張良,他的先人是韓國人。祖父開地,做過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父親平,做過釐王、悼惠王的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父親平去世。張良的父親死后二十年,秦國滅亡了韓國。張良當時年紀輕,沒有在韓國做官。韓國滅亡后,張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財產(chǎn)尋求勇士謀刺秦王,為韓國報仇,這是因為他的祖父、父親任過五代韓王之相的緣故。

張良曾經(jīng)在淮陽學習禮法,到東方見到了倉海君。他找得一個大力士,造了一個一百二十斤重的鐵錘。秦始皇到東方巡游,張良與大力士在博浪沙這個地方襲擊秦始皇,誤中了副車。秦始皇大怒,在全國大肆搜捕,尋拿刺客非常急迫,這是為了張良的緣故。張良于是改名換姓,逃到下邳躲藏起來。

張良閑暇時徜徉于下邳橋上,有一個老人,穿著粗布衣裳,走到張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橋下,看著張良對他說:“小子,下去把鞋撿上來!”張良有些驚訝,想打他,因為見他年老,勉強地忍了下來,下去撿來了鞋。老人說:“給我把鞋穿上!”張良既然已經(jīng)替他把鞋撿了上來,就跪著替他穿上。老人把腳伸出來穿上鞋,笑著離去了。張良十分驚訝,隨著老人的身影注視著他。老人離開了約有一里路,又返回來,說:“你這個孩子可以教導(dǎo)教導(dǎo)。五天以后天剛亮時,跟我在這里相會。”張良覺得這件事很奇怪,跪下來說:“嗯。”五天后的拂曉,張良去到那里。老人已先在那里,生氣地說:“跟老年人約會,反而后到,為什么呢?”老人離去,并說:“五天以后早早來會面。”五天后雞一叫,張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氣地說:“又來晚了,這是為什么?”老人離開說:“五天后再早點兒來。”五天后,張良不到半夜就去了。過了一會兒,老人也來了,高興地說:“應(yīng)當像這樣才好。”老人拿出一部書,說:“讀了這部書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師了。十年以后就會發(fā)跡。十三年后小伙子你到濟北見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說完便走了,沒有別的話留下,從此也沒有見到這位老人。天明時一看老人送的書,原來是《太公兵法》。張良因而覺得這部書非同尋常,經(jīng)常學習、誦讀它。

張良住在下邳時,行俠仗義。項伯曾經(jīng)殺了人,跟隨張良躲藏起來。

過了十年,陳涉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一百多個青年。景駒自立為代理楚王,駐在留縣。張良打算前去跟隨他,半道上遇見了沛公。沛公率領(lǐng)幾千人,奪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張良便歸附了他。沛公任命張良做廄將。張良多次根據(jù)《太公兵法》向沛公獻策,沛公很賞識他,經(jīng)常采用他的計謀。張良對別人講這些,別人都不能領(lǐng)悟。張良說:“沛公大概是天授予人間的。”所以張良就跟隨了沛公,沒有離開他去見景駒。

等到沛公到了薛地,會見項梁。項梁擁立了楚懷王。張良于是勸說項梁道:“您已經(jīng)擁立了楚王的后人,而韓國各位公子中橫陽君韓成賢能,可以立為王,增加同盟者的力量。”項梁派張良尋找到韓成,把他立為韓王。任命張良為韓國司徒,隨韓王率領(lǐng)一千多人向西攻取韓國原來的領(lǐng)地,奪得幾座城邑,秦軍隨即又奪了回去,韓軍只在潁川一帶往來游擊作戰(zhàn)。

沛公從洛陽向南穿過轅山時,張良率兵跟從沛公,攻下韓地十余座城邑,擊敗了楊熊的軍隊。沛公于是讓韓王成在陽翟留守,自己和張良一起南下,攻打宛縣,向西進入武關(guān)。沛公想用兩萬人的兵力攻打秦朝峣關(guān)的軍隊,張良勸告說:“秦軍還很強大,不可輕視。我聽說峣關(guān)的守將是屠戶的兒子,市儈容易以利相誘。希望沛公暫且留守軍營,派人先去,給五萬人預(yù)備吃的東西,在各個山頭上多增掛旗幟,作為疑兵,叫鸝食(yì,義)其(jī,機)帶著貴重的寶物利誘秦軍的將領(lǐng)。”秦軍的將領(lǐng)果然背叛秦朝,打算跟沛公聯(lián)合一起向西襲擊咸陽,沛公想聽從秦將的計劃。張良說:“這只是峣關(guān)的守將想反叛罷了,恐怕部下的士兵們不聽從。士兵不從必定帶來危害,不如趁著他們懈怠時攻打他們。”沛公于是率兵攻打秦軍,大敗敵兵。然后追擊敗軍到藍田,第二次交戰(zhàn),秦兵終于崩潰。沛公于是到了咸陽,秦王子嬰投降了沛公。

沛公進入秦宮,那里的宮室、帳幕、狗馬、貴重的寶物、美女數(shù)以千計,沛公的意圖是想留下住在宮里。樊噲勸諫沛公出去居住,沛公不聽。張良說:“秦朝正因暴虐無道,所以沛公才能夠來到這里。替天下剷除兇殘的暴政,應(yīng)該以清廉樸素為本。現(xiàn)在剛剛攻入秦都,就要安享其樂,這正是人們說的'助桀為虐’。況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希望沛公能夠聽進樊噲的意見。”沛公這才回車駐在霸上。

項羽來到鴻門下,想要攻打沛公,項伯于是連夜急馳到沛公的軍營,私下里會見張良,想讓張良跟他一起離開。張良說:“我是替韓王伴送沛公的,如今情況緊急,逃離而去是不合道義的。”于是就將情況全都告訴了沛公。沛公非常吃驚,說:“對此將怎么辦呢?”張良說:“沛公果真想背叛項羽嗎?”沛公說:“淺薄無知的小人教我封鎖函谷關(guān)不要讓諸侯們進來,說這樣秦朝的土地就可以全部主宰了,所以就聽從了這種意見。”張良說:“沛公自己揣度(duó,奪)一下能夠打退項羽嗎?”沛公沉默了好一會兒,說:“本來是不能夠的。現(xiàn)在該怎么辦呢?”張良于是堅決邀請項伯見沛公。項伯會見了沛公。沛公與項伯同飲,為他敬酒祝福,并結(jié)為親家。沛公請項伯向項羽詳細說明沛公不敢背叛項羽,沛公之所以封鎖函谷關(guān),是為了防備其他的強盜。等到沛公會見項羽以后,取得了和解,這些情況記載在《項羽本記》中。

漢元年(前206)正月,沛公做了漢王,統(tǒng)治巴蜀地區(qū)。漢王賞賜張良黃金百鎰,珍珠二斗,張良把它們都贈送給了項伯。漢王也因此讓張良厚贈項伯,使項伯代他請求漢中地區(qū)。項王應(yīng)允了漢王的請求,漢王于是得到了漢中地區(qū)。漢王到封國去,張良送到褒中,漢王讓張良返回韓國。張良便勸告漢王說:“大王為何不燒斷所經(jīng)過的棧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來的決心,以此穩(wěn)住項王的內(nèi)心。”漢王便讓張良返回韓國。漢王行進中,燒斷了所經(jīng)過的的棧道。

張良到了韓國,韓王成因為張良跟隨漢王的緣故,項王不派韓成到封國去,讓他跟隨自己一起東去。張良向項王解說到:“漢王燒斷了棧道,已經(jīng)沒有返回的意思了。”張良便把齊王田榮反叛之事上書報告項王。項王由此不再擔憂西邊的漢王,因而起兵北上攻打齊國。

項王終于不肯派韓王回韓國,于是把他貶為侯,又在彭城殺了他。張良逃跑,抄小路隱秘地回到漢王那里,漢王這時也已回軍平定三秦了。漢王又封張良為成信侯,跟著東征楚國。到了彭城,漢軍戰(zhàn)敗而歸。行至下邑,漢王下馬倚著馬鞍問道:“我打算舍棄函谷關(guān)以東等一些地方作為封賞,誰能夠同我一起建功立業(yè)呢?”張良進言說:“九江王黥布是楚國的猛將,同項王有隔閡;彭越與齊王田榮在梁地反楚。這兩個人可立即利用。漢王的將領(lǐng)中唯有韓信可以托付大事,獨當一面。如果要舍棄這些地方,就把它們送給這三個人,那么楚國就可以打敗了。”漢王于是派隨何去游說九江王黥布,又派人去聯(lián)絡(luò)彭越。等到魏王豹反漢,漢王派韓信率兵攻打他,乘勢攻占了燕、代、齊、趙等國的領(lǐng)地。而最終擊潰楚國的,是這三個人的力量。

張良多病,不曾獨立帶兵作戰(zhàn),一直作為出謀劃策的臣子,時時跟從漢王。

漢三年(前204),項羽把漢王緊急地圍困在滎陽,漢王驚恐憂愁,與酈食其商議削弱楚國的勢力。酈食其說:“昔日商湯討伐夏桀,封夏朝后人于杞國。周武王討伐商紂,封商朝后人于宋國。如今秦朝喪失德政、拋棄道義,侵伐諸侯各國,消滅了六國的后代,使他們沒有一點立足的地方。陛下果真能夠重新封立六國的后裔,使他們都接受陛下的印信,這樣六國的君臣百姓一定都感戴陛下的恩德,無不歸順服從,仰慕陛下道義,甘愿做陛下的臣民。隨著恩德道義的施行,陛下就可以面南稱霸,楚王一定整好衣冠恭恭敬敬地前來朝拜了。”漢王說:“好。趕快刻制印信,先生就可以帶著這些印出發(fā)了。”

酈食其還沒有動身,張良從外面回來謁見漢王。漢王正在吃飯,說:“子房過來!有一個客人為我設(shè)計削弱楚國的勢力。”接著把酈食其的話都告訴了張良,然后問道:“在你看來這事怎樣?”張良說:“是誰替陛下出的這個主意?陛下的大事要完了。”漢王說:“為什么呢?”張良回答說:“我請求您允許我借用您面前的筷子為大王籌劃一下形勢。”接著說:“昔日商湯討伐夏桀而封夏朝的后代于杞國,那是估計到能制桀于死命。當前陛下能制項籍于死命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一個原因。周武王討伐商紂而封商朝的后代于宋國,那是估計到能得到紂王的腦袋。現(xiàn)在陛下能得到項籍的腦袋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二個原因。武王攻入殷商的都城后,在商容所居里巷的大門上表彰他,釋放囚禁的箕子,重新修筑比干的墳?zāi)埂H缃癖菹履苤匦滦拗ト说膲災(zāi)梗谫t人里巷的大門表彰他,在有才智的人們前向他致敬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三個原因。周武王曾發(fā)放巨橋糧倉的存糧,散發(fā)鹿臺府庫的錢財,以此賞賜貧苦的民眾。目前陛下能散發(fā)倉庫的財物來賞賜窮人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四個原因。周武王滅亡商朝以后,廢止兵車,改為乘車,把兵器倒置存放,蓋上虎皮,用以向天下表明不再動用武力。現(xiàn)在陛下能停止戰(zhàn)事,推行文治,不再打仗了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五個原因。周武王將戰(zhàn)馬放牧在華山的南面,以此表明沒有用它們的地方了。眼下陛下能讓戰(zhàn)馬休息不再使用它們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六個原因。周武王把牛放牧在桃林的北面,以此表明不再運輸和積聚作戰(zhàn)用的糧草。而今陛下能放牧牛群不再運輸、積聚糧草了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七個原因。再說天下從事游說活動的人離開他們的親人,舍棄了祖墳,告別了老友,跟隨陛下各處奔走,只是日夜盼望著想得到一塊小小的封地。假如恢復(fù)六國,擁立韓、魏、燕、趙、齊、楚的后代,天下從事游說活動的人各自回去侍奉他們的主上,伴隨他們的親人,返回他們的舊友和祖墳所在之地,陛下同誰一起奪取天下呢?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八個原因。當前只有使楚國不再強大,否則六國被封立的后代重新屈服并跟隨楚國,陛下怎么能夠使他們臣服?如果真的要采用這位客人的計策,陛下的大事就完了。”漢王飯也不吃了,吐出口中的食物,罵道:“這個笨書呆子,幾乎敗壞了你老子的大事!”于是下令趕快銷毀那些印信。

漢四年(前203),韓信攻下齊國而想自立為齊王,漢王大怒。張良勸告漢王,漢王才派張良授予韓信“齊王信”的印信,此事記載在《淮陰侯列傳》中。

這年秋天,漢王追擊楚軍到陽夏南面,戰(zhàn)事失利而堅守固陵營壘,諸侯原已約好前來,但沒有到。張良向漢王進計,漢王采用了他的計策,諸侯才都來到。此事記載在《項羽本紀》中。


解讀 ~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這是一篇關(guān)于張良的傳記。文中圍繞張良一生的經(jīng)歷,描述了他在復(fù)雜的政治斗爭和尖銳的軍事斗爭中的超群才干,以及他在功成名就之后不爭權(quán)求利的出世思想和行為,生動地刻畫了張良的為人及其性格特征,使這一歷史人物活生生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青年時代的張良是一個血氣方剛的豪俠人物,他不惜家財為韓報仇,行刺秦始皇。但司馬遷又通過張良遇見圯上老人的情節(jié),刻畫了張良的隱忍,這是早年張良性格的又一個側(cè)面。張良追隨劉邦以后,處處表現(xiàn)出了他的政治遠見和高超謀略,如設(shè)計擊敗秦軍,勸諫劉邦撤出秦宮,爭取黥布、彭越,籠絡(luò)韓信,進而滅楚等。劉邦稱帝后,他建議封賞與劉邦有宿怨的雍齒,從而安定了人心,加強了內(nèi)部團結(jié)。他是劉邦智囊團中的核心人物,為劉邦出了很多主意,劉邦對他則言聽計從。劉邦對張良的評價“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成了對古今高明軍師的共同贊語。

明哲保身是張良后半生性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張良深知“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道理,在群臣爭功的情況下,他“不敢當三萬戶”;劉邦對他的封賞,他極為知足;他稱病杜門不出,行“道引”、“辟谷”之術(shù);他揚言“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處處表現(xiàn)得急流勇退。因此,在漢初“三杰”中,韓信被殺,蕭何被囚,張良卻始終未傷豪毛。司馬遷通過上述情節(jié),把張良刻畫成了一個城府極深、明哲保身的典型。我們?nèi)绻褟埩己汀痘搓幒盍袀鳌分心俏还び谥\天下、拙于謀自身的韓信相比,就可看出司馬遷筆下劉邦的兩位大功臣形成了多么巨大的反差。

此外,司馬遷在本篇的寫實中夾雜了一些傳奇性的描寫,如張良“東見倉海君”、“得力士”,遇圯上老人授書,十三年后取谷城山下黃石祭祀,張良“學辟谷,道引輕身”,“欲從赤松子游”等,撲朔迷離,亦真亦幻,為本篇抹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張良簡介 漢張良傳記
史記.留侯世家【譯文】
留侯世家
史記55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yè)---道家人物張子房
白話《史記》之《三十世家·留侯世家》(全)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梓县| 禄劝| 博兴县| 栾城县| 桃源县| 泰宁县| 波密县| 甘洛县| 祥云县| 芮城县| 含山县| 南投县| 河池市| 拜泉县| 内乡县| 大化| 敦化市| 江口县| 洪雅县| 丽水市| 武城县| 山西省| 九台市| 尼玛县| 八宿县| 临城县| 隆尧县| 昆明市| 博兴县| 平陆县| 丹巴县| 长寿区| 田林县| 梁平县| 鄂伦春自治旗| 荆州市| 驻马店市| 清水河县| 张北县| 西充县| 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