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是誰?
首先,八大山人不是八個人,
而是一個人的別號。
傳說中的八大山人,
其實是明末清初的一個藝術家,
真實的名字叫朱耷,
他還有個大的嚇死人的背景: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權的第十代孫。
就是下面這位
▼
《八大山人》 靳尚誼 布面油畫
朱耷(1626—約1705),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本名由桵,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人屋、道朗等,漢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明亡后削發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夸張奇特,筆墨凝煉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存世作品有《水木清華圖》、《荷花水鳥圖》等。
1
他是與梵高齊名的中國藝術家
其實在中國的文化史上,
朱耷是一位亦僧亦道、亦畫亦詩的人物,
他的名號三百多年來為世人驚嘆不已。
他在中國藝術史上的地位,
就像梵高在西方藝術史上的地位一樣。
為什么拿梵高來對比?
因為梵高與他確實有許多共同點,比如:
第一,他們都是劃時代的偉大藝術家。
第二,他們對后世的藝術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第三,他們都被社會所排斥。
最關鍵的,他們都有精神病!
不過,雖說這二人都有精神病,
卻是精神病中的兩個極端。
梵高的作品中,感到撲面而來的是火一樣的激情,
痛苦隱在激情的烈火之中。
而在八大山人的作品中,感到撲面而來的是冷漠、孤獨和痛苦,
感到在八大山人的內心深處,是一座冰山!
這畫風到底是咋形成的呢,且慢慢往下看。
熱烈系 高冷系
2
家中90余口人全部被殺,僅他逃出
明朝滅亡后,就在朱耷19歲時,李自成的大順軍攻破了北京城,崇禎皇帝親手殺死了愛妃和女兒,在景山上吊死了。崇禎的死,標志著明朝的滅亡。這對于八大山人來說,是畢生的痛。崇禎死后,清兵入關,1645年,朱耷20歲,南昌陷落,朱耷家中90余口人全部被殺,只有他一個人幸運逃出。他在荒山野嶺中避難。后來,被人救到一個廟里。
于是,23歲時,他剃發為僧。這個時期的繪畫,主要是寫生畫。例如,《西瓜》、《石榴》、《水仙》、《草蟲》等等,以寫實為主。
八大有一首題畫詩說:“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這第一句“墨點無多淚點多”,夫子自道,最言簡意賅地說出了他繪畫藝術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只有沿著他所提示的這條線索,我們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賞這位畫家的偉大藝術作品。
《傳綮寫生冊》
《傳綮寫生冊》
一個小蟲,一片葉子,都畫得栩栩如生。
但是,對情感的表現是不夠的。
所以,他對這些作品是不滿意的。
他認為,太過于寫實,影響了情感的表現。
3
臨川發瘋 ,步回南昌
1680年,八大在臨川發病癲狂,哭笑無常,他瘋了。
最后,撕裂身上的僧衣,一把火把它燒了,
然后步行回到了南昌,
后來經過一年多的調養,才恢復正常,繼續作書作畫。
八大山人的詩文因其古怪幽澀的格調而充滿了
神秘性和諷刺性,向來為人所費解。
此時,他開始靠賣畫維持生計,開始用'八大山人'這個名字。
另外,他不說話了,他大書一個'啞'字貼在門上。
最后,他對投靠清朝的官吏更仇視了。
此時的繪畫總的特點就是對情感十分露骨、率直的表現,過于直白。
4
鳥與情感
成熟期,八大山人畫了許多禽鳥圖,
表達了蔑視,仇視,傲視,逼視,怒視等情感。
總之,八大山人有多么復雜的情感,
鳥兒就有多么復雜的情感。
鳥圖
▼
荷花圖
▼
鹿圖
▼
鷹圖
▼
魚圖
▼
今天我們看朱耷的畫,每一幅都極具個性,畫中的青白眼、蜷縮的鳥、傲然屹立的荷花,都相當傳神,你看得出八大山人藏在畫中的孤寂、高傲和憤世嫉俗,這種亡國異鄉的遺民之情在他的畫中,想來這就是他區別于所有畫家的地方,畢竟這樣的家仇國恨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