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最累的事,就是當別人的人生導師。
最貴的四個字,就是“好為人師”。
對親人或者朋友,我們總是出于關心,把自己的經(jīng)驗和成長路上的教訓,告訴他們。
結果是,他們不但不領情,還會覺得你,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一個人多年積攢下來的認知和觀念,怎么可能被你簡簡單單幾句話就改變呢?
能說服一個人的,從來不是道理,而是南墻;
能點醒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說教,而是磨難。
01
操別人的心,就是耗自己的命。
在家庭中,不少人總想改變自己的伴侶,勸對方改掉不良生活習慣。
你本來是出于關心,但是對方怎么勸都不聽,還覺得你在指責ta。
還有一些家長,想著讓孩子按照自己精心規(guī)劃的路線成長,但是孩子總會有不同的想法。
你本來是一片好心,但是時間一長,孩子和家長之間的矛盾反而越來越多。
你付出了滿腔的熱情和關心,但是換來的卻是不理解、不耐煩,甚至是疏遠。
你說教一分,別人就會記恨你一分。
我們更不要去同情,生活中遇到的其他弱者。
我早在與低層次的人交往,不要說人話這篇文章說過,有錢的共識就是,即使知道一個人錯的離譜,也不會去指出他的錯誤。
你要知道,爛泥是扶不上墻的,咸魚是翻不了身的,一塊腐爛的木頭,是不可能雕刻成材的。
02
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
與其執(zhí)著于改變別人,因為別人不聽自己的話,而焦慮、生氣、抓狂……
不如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提升自己,專注自己的成長和幸福。
一個真正的強者,能夠容納兩種完全不同的觀點,這才是內心強大和智慧的體現(xiàn)。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背景、性格特點,決定了他們看問題的角度和做事的方法。
父母那一輩節(jié)省慣了,剩菜剩飯熱了又熱,怎么勸都沒有用。
因為,他們經(jīng)歷過物資匱乏的年代,那種對浪費的恐懼,是刻在骨子里的。
在感情里,情侶之間吵架,很多時候就是覺得對方不理解自己。
可如果站在對方的角度,從對方的成長經(jīng)歷、內心需求去看,也許就能懂得對方了。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課題分離”,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
每個人都對自己的課題負責,而不是去干涉他人的課題。
比如說孩子的課題,就是好好學習,家長就不能強迫孩子學習。
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花成花,讓樹成樹,讓你成你,讓他成他。
03
不要去承擔家人的責任。
父母的辛酸、痛苦、感情不和,都與你無關。
你可以關心他們,愛護他們,但不要去背負他們的命運。
不要為了承擔他們的責任,而選擇犧牲自己的人生。
你過度操心他們,一方面會讓自己感到壓力山大,另一方面還會讓家人覺得,你不信任他們。
羅素說,愛的最高形式,就是把別人的自由,看成是自己的自由。
你在一旁默默支持,等他們真的遇到問題,需要幫助的時候,再伸出援手。
這樣不僅能讓他們學會成長,也能避免我們和親人之間,因為過度干涉產生矛盾。
看開一點,尊重親人的選擇,讓殘忍的現(xiàn)實去教育他們或者教訓他們。
你會發(fā)現(xiàn),你們的關系融洽了,你自己的生活也快樂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