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朝長期從事中國畫創作實踐與理論研究,其山水作品融合中西,既與當代審美文化相一致,又不失傳統中國畫精義與筆墨內涵。風格清俊雅逸、樸厚大氣,近年來受到業界廣泛關注與好評。
韓朝 : (本名韓立朝),2010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并獲博士學位,現為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導師,青年燕京學者;清華大學吳冠中藝術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會常務理事。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級美展和學術邀請展。出版有《涵觀別秀》、《在場的現實:20世紀20至60年代山水畫寫生研究》、《中國當代藝術家·韓朝》、《新水墨大系·韓朝卷》、《文心畫境:首師美院韓朝山水工作室創作與文獻》等學術著作及個人作品集十余種。
主要參展:
1997年《后援》參加中國藝術大展·當代中國畫展(上海美術館)。
2003年《晚照》等作品參加傳承與開拓——70年代出生水墨畫家聯展(北京·炎黃藝術館)。
2004年《玉米地》《快樂的日子》(插圖作品)參加第十屆全國美展(南京美術館);《夢里吾鄉》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周年北京美術作品展暨第十屆全國美展北京展區預展(中國美術館);《夢里吾鄉》系列參加“新經典·重提學院派”全國高等美術院校中國畫名師展(國家博物館)。
2006年《翠微》等參加水墨新銳邀請展(北京·炎黃藝術館);《初靜》之三、五參加第二屆今日中國美術大展(中國美術館)。
2007年《擔架隊》參加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美展(中國美術館);《風物》等作品參加破·格——山水畫邀請展(北京·炎黃藝術館)。
2008年《大風景》系列參加中日藝術交流展(日本福山美術館);《風物》系列參加“走近學院—— 全國高校中國畫名師作品邀請展(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2009年《山水日記》系列參加天工開悟——學院藝術家作品聯展(中國美術館);《大風景》系列參加當代藝術作品邀請展(北京環鐵·時代美術館)。
2010年《大風景》參加自然——當代山水畫邀請展(南京·鳳凰美術館);《大風景》系列參加水墨縱橫——當代水墨地域對話展(西安·陜西省美術館)。
2011年《大風景》系列參加境——中國當代山水畫家邀請展(南京·鳳凰美術館)。
2012年《大風景》系列參加時代風華——當代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藝術家邀請展(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
2013年《大風景》系列參加南北宗——回望董其昌大型山水畫邀請展(北京·炎黃藝術館);《大風景》系列參加2013年第六屆美術報藝術節中國水墨現場展(杭州美術館)。
2014年《大風景》系列參加首屆70后水墨大展(南京·金陵美術館);《夜山》系列參加為學、為師、為藝——慶祝首都師范大學建校60周年美術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2015年《夜山》系列參加“以心接物——走進學院2015年全國高校青年教師中國畫作品展”(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大美水墨當代主題作品展”(北京時代美術館)。
2016年 《大風景》系列參加七零七零·當代中國畫70后藝術家提名展(全國政協文史館);《大風景》系列參加天工開悟——中國當代藝術大展(北京·今日美術館)。
個展:
2014年6月25日—7月10日舉辦“山水記憶:韓朝水墨作品展”(北京·北航藝術館)。
作為一個對于中國山水畫研究具有問題意識、在創作上有感覺、有膽識的畫家,韓朝致力于發掘山水畫筆墨結構背后的形式感與現代格調,并試圖在保持傳統筆墨味道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構成意識和視覺樣式;
在頓悟性的寫意精神和圖式的開合中,保持著對于筆墨本體的自覺,同時強調山水畫語言符號的獨立審美價值……在某種角度看,韓朝的山水畫雖然沿用了某些傳統山水畫的觀念和技法,但對于這些觀念、技法的解析與重構,卻使他的作品別具新意,耐人品咂。
畫家韓朝性格中既有傳統文化平和中正的中庸特征,努力尋求對立事物之間的平衡,又兼有著不破不立的創新意識,希望在創作實踐中不斷打破平衡,達到一種藝術本體的真實。
也正因如此,他的畫中既有元人山水的微妙意趣和虛和品格、宋人山水的筆墨程式和山石結構,又始終保持著對于山水畫傳統的建設性、批評性反思,試圖在創作中回歸畫家主體的性情,表達當代人面對山水自然的直接感觸。
韓朝是一位素養全面、畫文俱佳的學者型畫家,近幾年來,他的繪畫作品中愈發體現出某種學者氣的審思精神,同時又有意識地與傳統文人的書卷氣拉開距離,這與他在藝術理論方面的思考有著直接性關聯……韓朝的創作實踐和理論研究,體現出一位畫家與學人面對中國畫現代轉型的自覺思考,并在作品中凝聚展現了這種思考的整一性。
——摘自于洋《“景”與“境”的冥想——讀韓朝山水畫所感》
韓朝習古不擬古,學西不因襲,他知常而求變,為“不失傳統筆墨之精粹,涵容當代藝術之大義”而默默探索。近代齊白石、黃賓虹縱向接續千年文人畫傳統,他渴望;林風眠、吳冠中橫向延至無名工匠藝術和西方現代藝術,他向往。
他走在兼容并蓄、厚積薄發的治學路上。這是一條以變求常、心游宇宙的路,擦凈心靈的鏡子澄懷觀道、忘我的路。
韓朝跋涉其間,縱情自得,以逸品之目皴擦、勾劈、點染,心手相忘。山一橫,樹一縱,長短錯落,有致得當。畫面清雋雅逸的氣象,堅正蒼茫,比較文化的痕跡隱隱鳴唱。
——摘自劉巨德《超越與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