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宏梅 幸知在線高級情感咨詢師
看了《一位女性的涕淚遺書》,深為震驚。斯人已逝,也許我們不應該對她的生活作過多臆測,可是,如果通過逝者給生存的人們一些啟示,讓更多的女性能更好更健康的活下去,這應該是幸知在線全體情感咨詢師們的希冀。
01
閃婚:奠家悲劇的開始
逝者說:閃婚奠定了悲劇的開始。是什么讓一個28歲的女性與一位39歲的人閃婚了呢?原因有三:一是那三個月在彼此面前表現了自己最好的一面;二是對方說不會要求自己什么;三是有了孩子。
不想過多地批評,可是如果是一段經過成熟考慮的婚姻,這三個理由中的任何一個理由都不是結婚的理由,真正成熟的婚姻是:你看過了他好的一面后,還要看盡他壞的一面,他壞的一面是你能接受的,才能嫁給他;二是對方說什么不重要,還要看對方到底做了什么才更重要,可惜她沒等看到對方在做什么,就相信了對方而嫁了。第三,孩子從來不是結婚的理由,而真正相信才是結婚的理由。
是什么讓她閃婚了?因為她相信了對方,而是什么讓她相信了對方?是簡單的生活閱歷使她輕信對方?還是原生家庭父親的溫曖不足使得她一見到一點光亮便飛蛾撲火?
一個“只想自己”的父親如何能溫曖到自己的孩子呢?在缺乏關愛的環境下,謝先生表面的溫曖和所謂“無條件地愛”感動了她,使她奮不顧身地撲了上去,直至粉身碎骨!
02
原生家庭,逃不掉的輪回
逝者在遺書中要求“只想自己”的父親要對母親好。而后來,我們會發現,謝先生似乎在婚姻中也是一個“只想自己”的人。這就是原生家庭的魔咒,不經過成長,你似乎在劫難逃!因為那是你熟悉了的味道與氛圍,換一種味道,你會因陌生而感到不安全、而害怕所以拒絕。
再看看原生家庭中父母之間的互動模式,對于“只想自己”的父親,母親的反應是只知道忍受,她忍受了一輩子,她也讓女兒一味地容忍和“大氣”,但是“大氣換不回理解和尊重”,“大氣只換回了今天的家暴和他(逝者老公)口中的一句瘋狗?!薄澳阍浧磷孕诺呐畠海F在成了別人口中的一句瘋狗,你任由他抓著我的頭發推倒在地上,媽媽,我做錯了嗎?”
媽媽讓她忍,她也忍了三年,最后到忍無可忍,終于走上了絕路。
為什么會帶孩子一起自殺而不是離婚?
因為她看不到希望,她在遺書中寫道:丈夫一定會搶孩子,“在中國,我不可能因為丈夫的教育問題而贏得孩子的撫養權?!?/p>
作為生了孩子一直在養孩子的人,自己的媽媽也一直在幫著帶孩子,從法律上來講,她贏得孩子的勝算很大,可是她為什么看不到這一點呢?她也在遺書中寫到了,她為了孩子放棄了年收入10萬的工作,努力做丈夫的賢妻良母,三年生一兒一女,三年時間把自己都困在柴米油鹽里,對外完全封閉了自己。
身邊唯一能影響到她的人,便是她的媽媽,而她的媽媽,是如此一個消極、被動、逆來順受的人,對生活完全沒有主動權,對生活也不曾有過任何希望與反抗的人,生活給她什么,不管好與壞,甚至女婿當著她的面對親生女兒施暴都照單收下。
這樣的媽媽,首先是泯滅了對生活的希望,遇到任何事情,別人說什么便是什么,所以丈夫“只顧自己”,所以女婿當她的面打女兒,所以女兒接受了這種消極被動,一個曾經自信漂亮、年收入10萬的女孩子,自以為成了謝先生這種“刀俎”下的“魚肉”。既然活著是被虐待,不如一死來解脫。
傷害也如果這是一個自立自強自愛的女孩子,這個悲劇不會發生,如果這個女孩子曾經被愛,她知道真正的愛是什么,受到會敢于離開傷害而不是在傷害中耗盡生活的最后一點希望后自殺。而她是否得到足夠的愛,是否有能力從傷害中走出來,與原生家庭曾經給她的愛、對生活的理念、對婚姻的態度與模式密不可分。
《一位女性的涕淚遺書》一文在潘幸知公眾號上發表后,引起了極大反響,很多在幸知平臺學習的姐妹們紛紛留言,這些留言再次讓幸知平臺的咨詢師感到震驚(詳看潘幸知老師1月9日文章《不是矯情,中國女性,活得不容易》)!
在中國這個傳統觀念深重的國家,有多少謝先生?不把女人當作人,而是當作任打任辱罵的生兒育女的工具。有多少姐妹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逝者已去,愿活在不幸婚姻中的女性勇敢地走出來,自立自強自愛,不做不幸婚姻的犧牲品,這不僅僅關系著你的幸福,還與我們下一代的婚姻幸福息息相關。也許我們沒有從原生家庭里學會愛自己,做自己,但是我們可以讓下一代從我們這個原生家庭里學習到!
王宏梅 | 女,幸知在線高級情感咨詢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中級職業指導師。熟識精神分析、家庭治療、敘事療法以及生涯規劃師培訓。擅長領域:夫妻關系、親子關系、人際溝通、職業生涯規劃?!坝兄活w敏銳的心,是一個愿意幫助來訪者找到力量、給予足夠安全感的咨詢師?!?/span>
潘幸知
攜手 千位情感咨詢師
為你的婚姻和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