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農民,不種地也不養(yǎng)殖,但在村里他最有錢
在農村,評價一個人,農民們一般都從他是否勤勞,是否善良,是否待人和善。一般人們都會認為,勤勞的人日子過的不會差。如果一個人一年到頭不下地干活,也不出去打工,那人們一般都不會搭理他,認為這樣的人沒出息,只會坐吃山空,啃老。
但是我們村有這樣一個人,一年四季他都不下地,也不會到外打工。更不起村長村支書。但是他卻是村中最有錢的人,威望最高的人。早在九十年代,他就是村中的萬元戶。
為什么不干活,不種地他能有這么多錢呢?
原來,這個人以前在解放前參加了解放戰(zhàn)爭,但不幸負傷,所以退伍回家。但是從那時候開始,這個農民就開始享受了國家的補貼,到后來國家富強了,每個月都會給他匯來固定的工資,再加上各種醫(yī)藥費,烤火費等費用,早在九十年代他就每年能拿到幾百塊錢的工資。在農村生活,他也花不了多少錢,所以一直攢著。攢著攢著就攢出個村中首富。尤其是新世紀以來,工資大幅提高。每年都有小三萬的收入。這可比一個普通的農民掙得多得多。
而這個人人緣也好,非常慷慨,早些年誰家缺錢都會找他去借,他也只要別人張口借,他就從不吝嗇。所以在農村中很多人對他都很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