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綜合習題集錦
1.與諸子登硯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為紀念西晉名將羊沽而建。
(1)這首詩的體裁是什么?請就這種體裁形式的特點做簡明解說。
(2)從這首詩的四聯中任擇一聯,聯系全詩,就其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談一下你的看法。
2.菩薩蠻 晏幾道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燕。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1)這首詞描寫的是一種什么景象?主要內容寫的是什么?
(2)詞里集中對什么做了描寫?精妙之處在哪里?就你有體會的一點談談自己的見解。
3.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南山,即廬山,當時是佛教、道教云集的勝地。
(1)這首詩記敘、描寫、議論、抒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請選這四種表達方式中的任一種,作簡要評析。
(2)歷來論者對這首詩的第六句持不同見解:有認為“悠然見南山”好的,也有認為“悠然望南山 ”好的。請簡明扼要地談談你的看法。
4.如夢令 嚴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1)這首宋詞用了一個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誰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這首宋詞抒寫的是什么事物?
(2)請就這首宋詞表達的感情和運用的寫法談談你的看法。
5.昭君怨 鄭域
道是春來花未,道是雪來香異。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籬茅舍,富貴正堂瓊榭。兩地不同載,一般開。
(1)這首詞上闋吟誦的具體是什么?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
(2)這首詞下闋 ,用了什么手法?表現了什么思想?
6.暮過山村 賈島
數里聞寒水,山家少四鄰。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終歲,邊烽不過秦。蕭條桑柘處,煙火漸相親。
(1)詩的首聯重在表現什么?請簡要說明。不得超過50個字。
(2)“邊烽不過秦”上什么意思?表現了作者什么思想?答案不得超過35個字。
(3)尾聯兩句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心境?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超過60 個字。
7.菩薩蠻 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浩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分析這首詞在表現“江南好”這一主題時的藝術特點。
8.近試上張水部 朱慶余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酬朱余慶 張籍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注:朱慶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張籍的賞識,臨考試前寫下此詩,征求張籍的意見,而張籍則以酬詩的方式作了回答。
(1)從兩詩的內容上看,A朱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B張詩對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A(不超過40字)
B(不超過40字)
(2)兩詩繼承了我國詩歌創作的優良傳統,他們共同采用了詩歌傳統表現手法中的哪一種?請從兩詩中各舉一例加以說明。(不超過50字)
9.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 殘陽照射在江面上,詩人不說“照”而說“鋪”,有什么表達效果?
(2) 詩人為什么覺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憐的?試結合詩句作具體分析。
10.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這是南唐李后主亡國入宋后寫的詞。有人說這是一首極盡繁華之作;有人說這是一段凄涼無限之吟唱。
(1)你讀出了什么?
(2)請從藝術手法運用的角度談談你對這首詞的看法。
1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著名的詩篇。從內容看,都是寫 ,從抒情手法看,李詩 王詩
(2)詩人的稟賦個性不同,詩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試比較這兩首詩不同的感情色彩。
12.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⑴上片開頭兩句寫夜深人靜。其中的“缺”“疏”“斷”幾個字極寫了作者 _______ 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 _________ 。
⑵下片“揀盡寒枝不肯棲”采用的是 ____ 的修辭方法和 _____ 的表現手法,表面上寫的是 __ ,但實際上卻寫出了作者_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13.破陣子 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花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⑴全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上闕前四句采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寫的是什么內容?寫這些內容對于表達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⑵作者為什么在“倉皇辭廟日”落得一個“垂淚對宮娥”的傷心結局?這樣寫的用意何在?
14.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懷。
⑴首聯兩句中,“渚清沙白鳥飛回”既有“渚清沙白”這樣的 ______ 描寫,也有“鳥飛回”這樣的 _____ 描寫,整句屬于 _________ 的寫法。而“哀”字寫猿嘯聲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緒,這里采用的是 _______ 寫法。頷聯兩句中,“蕭蕭”寫出了 ____________的情態,“滾滾”寫出了 ____________ 的氣勢,這兩句意境更加 ________ ,感情更加 ___________ 。整首詩充分體現了杜甫 _______ 的風格。
⑵根據“艱難苦恨繁霜鬢”句,聯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認為杜甫的“艱難苦恨”包含著哪些寄寓?
15.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⑴作者登樓為什么會流淚?可看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⑵頷聯寫的是在岳陽樓上看到的洞庭湖廣闊無邊、水勢浩瀚的雄奇壯觀闊大景象,而頸聯寫的卻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處境的凄涼,兩者對于表達中心思想分別有什么作用?
16.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⑴由_________ 等景物描寫可以推知寫的是 _______季節。“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采用的是_________ 的表現手法,既寫了蟬______ 的處境,也表現了作者 __________ 的處境。
⑵作者的“高潔”象蟬一樣無人理解,那么你認為作者的“予心”是什么?
17.從軍行 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⑴最后兩句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表現了作者_________ 的思想,也反映了當時唐王朝強盛國勢下的 ____________ 的民族心態,讀來令人豪情滿懷。“牙璋”“鳳闕”“鐵騎”“龍城”采用的都是_______ 的修辭方法。
⑵全詩采用的是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其中,首聯采用_______ 的寫法,先交代________ ;中間兩聯采用______ 的寫法,描寫 __________ ;尾聯采用______ 的寫法,表達 ___________ 。全詩富有_______ 主義色彩。
18.滕王閣 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⑴全詩采用的是____________的表現手法,其中前四句寫景,描寫的是_______________ 的景象,后四句抒情,表達的是______________ 的感情。整首詩的風格是________ 的,最能表現這種風格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 。
⑵根據詩歌推知,“閣中帝子今何在”中的“帝子”應該是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 。
19.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⑴這首詩是詩人登幽州臺有感于燕昭王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史事而作。詩中,作者通過撫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達了詩人__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同時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亂時所寫,其中肯定也包含_______________ 的愛國情感。
⑵ “古人”“來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獨”字表現了作者_________ 的心境。整首詩通過采用 ______________的表現手法,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___ 的感情基調。
20.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⑴這首詩通過在謝脁樓與李云餞別的描寫,抒發了詩人_________ 的苦悶,也流露出了______ 的思想。詩歌開頭采用的是________ 的抒情方式,將自己心中的“棄我”“亂我”的郁結暢快地表現出來,這恰恰體現了李白詩歌_________ 的浪漫主義特色。
⑵ “長風萬里送秋雁”這樣一幅大自然的壯麗景象為什么會激起作者“對此可以酣高樓”的興致?聯系整首詩歌以及李白的生平遭遇,談談你的理解。
21.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⑴詩人筆下,月亮不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詩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點?
⑵詩人與明月之間親密歡洽的舉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2.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⑴說說“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句詩歌表達出了什么樣的景色。
⑵說說全詩所表達出來意思。(70字左右)
23.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⑴二句是怎樣寫出了送朋友辛漸時的離情別緒的?
⑵這首詩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4.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⑴說一說“兩個黃鸝鳴翠柳”這句詩的意思。
⑵整首詩歌營造了一種什么樣的氛圍?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5.瀑布聯句 香禪師、李忱
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香禪師)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李忱)
⑴詩以言志,說說禪師和李忱(唐宣宗)的詩句各表達了什么志向?有什么共同之處?
⑵請談談這首詩歌的藝術特色。
26.贈柳 李商隱
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⑴古時有臨別贈柳的習俗,其中一個原因是“柳”字諧音“ ”字。這首詩描寫的對象是 。
⑵怎樣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所表達的形象?
⑶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意旨?
27.新晴野望 王維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⑴這首詩歌的語言與陶然明《歸園田居》的語言都有 的特色。
⑵全詩重點在寫景,寫人只有后兩句。你能想象得出“農人”的勞動情景嗎?
28.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⑴前二句詩刻畫了詩人自己的形象,請你說一說這是一個怎樣的形象。“采菊”這一動作中包含著詩人怎樣的志趣?
⑵把“悠然見南山”的“見”字改這“看”“望”等字,表達效果是不是一樣?這什么作者要這樣寫?
⑶聯系以前學過的知識,說說后二句景物描寫的含義。這種描寫與前二句的人物描寫有什么聯系?
29.桂枝香·金陵懷古 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①。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②,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注:①“星河鷺起,畫圖難足”長江白鷺飛起,再美的畫也畫不出。②“門外樓頭”,用典:隋軍已兵臨城下,陳后主陳叔寶和寵妃張麗華仍在結綺樓尋歡作樂,演唱《玉樹后庭花》。
⑴請聯系全詞主旨闡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的深刻含義。
⑵綜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懷古》《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三首懷古詞作,請簡要概括懷古題材詞的一般特點。 (不超過100字)
30.題都城南莊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生查子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上面兩首詩詞采用了極為相似的表現手法,請指出并作簡要分析。
31.題畫① (宋)李唐
云里煙村雨里灘,看之容易作之難。 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燕脂②畫牡丹③。
注:①據明代郁逢慶《書畫題跋》記載,錢唐人宋杜云:李唐,擅長淡墨山水,初到杭州,無人賞識,靠賣紙畫糊口,生活十分艱苦。②燕脂,即胭脂,一種紅色顏料,婦女常用作化妝品。③牡丹,一名富貴花。
這首詩名為“題畫”,而實際上涉及到畫本身的只有第一句;其余三句,都只是借題發揮,實有弦外之音,請結合原詩,談談你的理解,100 字左右。
32.閨怨 沈如筠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注] “伏波”,指后漢伏波將軍馬援,他南征交趾,有功,封侯。唐詩中多用“伏波營”指代征人所在軍營。
詩貴含蓄,讀詩賞詩則貴在善于聯想,進而揣磨詩人心志。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寫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仔細描寫“閨婦”的心理活動,要求傳達出思婦“怨”“愁”的具體內容。
33.訪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賈島是以“推敲”兩字出名的苦吟詩人。一般認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實他的“推敲”不僅著眼于錘煉字句,在謀篇構思方面也同樣是煞費苦心的。此詩就是一個例證。這首詩的特點是寓問于答。請作具體分析談談你的理解。
34.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鳴鐘處,樓臺深翠微。
⑴詩中起提綱挈領、統率全篇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⑵你認為詩中哪一聯寫得最為精妙?談談你這樣理解的理由。
35.咸陽城西樓晚眺 (唐)許諢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⑴詩的起句中用一“ ____ ”字,奠定全詩基調。詩人用低沉的筆觸,描繪咸陽城傍晚時的景致,抒發蒼涼傷感的情懷。
⑵頷聯寫云生日落,一陣涼風吹來,雨勢迫在眉睫,現多用“山雨欲來風滿樓”這一名句比喻什么?
⑶頸聯兩句寫了作為何朝何代國都的咸陽的何種景象?
⑷尾聯“行人”即過客,也包括作者在內,結句抒發了怎樣的感慨?
36.夏意 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注] 蘇舜欽;北宋詩人,主張改革,被削藉為民,于蘇州修建滄浪亭,隱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時。
⑴有人說這首詩題為“夏意”,全詩“無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點明時令,第二句中的____ 和第三中的____ 不僅扣住詩題,更寫出了詩人生活環境的____ 的氣氛。優美的意境,讀之仿佛微風拂面。
⑵你認為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境呢?根據你的理解結合原詩,寫一段鑒賞性的文字,100 字左右。
37.玉樓春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轂縐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 注 ] ①轂縐:即皺紗,喻水的波紋。②棹:船漿。③浮生:指飄浮無定的短暫人生。
“紅杏枝頭春意鬧”是傳誦千古的佳句,一個“鬧”字用得極其精妙,請用 100 左右的文字談談你的理解。
38.聽張立本女吟 高適
危冠廣袖楚宮妝①,獨步閑庭逐夜涼。
自把玉釵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廣袖”是一種高冠寬袖窄腰的南方的貴族女裝。②砌竹,階沿下的修竹,以釵擊節是唐宋人歌吟的習慣。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結合注釋,閱讀下面這首詩,談談你對這首詩所表現的意境的理解,100字左右。
文言文翻譯訓練
1.所謂修身在正其者,身有所忿憤。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2 .子曰:“素隱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為之亦。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亦。君子依孚中庸,遁世不見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3. 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間于齊、楚。(1)事齊乎?事楚乎?” 孟子對曰:“是謀非吾所能及也。無已,則有一焉:(2)鑿斯池也,筑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則是可為也。”
(1)
(2) 4. 孟子曰:“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5.子曰: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6. 冉有曰:\" 夫子為衛君乎? \" 子貢曰: \" 諾,吾將問之。\" 入,曰: \" 伯夷、叔齊何人也? \" 曰: \" 古之賢人也。\" 曰:\" 怨乎?\" 曰:\"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 \" 夫子不為也。 \"
7.子曰:\" 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 子曰: \" 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
8.子曰:\"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9.顏淵、季路侍。子曰:\" 盍各言爾志。\" 子路曰:(1)“原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顏淵曰: \" 愿無伐善,無施勞。\" 子路曰: \" 愿聞子之志。(2) \"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1)
(2)
10.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11.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12.子張問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詩詞鑒賞練習集錦答題參考
1.①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四聯八句,每句五個字;第2、4、6、8句押韻;頷聯、頸聯對偶;全詩符合平仄格律要求。
②首聯勾勒出闊大的時代背景,包含著對時光流逝、無可阻擋的感喟,奠定了全詩的基調。頷聯詩句平實,內涵豐富,既有對歷史英雄羊公的回憶,也有詩人吊古傷今的感懷。頸聯寫眺望所見:“水落”“天寒”簡捷形象地把羊公所處的背景環境描繪出來。尾聯是悠然的收束,詩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淚,憑吊懷古中融入了因個人遭際生發的蒼涼感慨。2.①這首詞描寫了一位彈箏女子在筵席間演奏的情景:主要內容是描寫彈奏的樂曲和彈箏女的神情、動作。
②一是集中描寫音樂。上闕由曲名寫起,曲子描寫的是湘江和湘江故事。鳴箏聲聲,令人聯想起湘水蕩漾的綠波。“寫盡”二字,描寫出箏曲之妙,境界已出。二是集中描寫彈箏女子,這里是特寫鏡頭。“纖指”突出了彈箏女子年輕秀媚的特征。“幽恨”既寫曲中情緒,又含彈者心聲,“細”字連結二者。下闋前兩句既含蓄地描繪出彈箏女聰穎靈巧、從容專注的神態,又暗寫出彈箏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運用鏡頭剪接手法轉寫“玉柱”。下闋后兩句收束全詞,“斷腸“與“幽恨”照應,將彈奏感情推向高潮。“春山眉黛低”,用貼切的比喻描寫女子神情,和樂曲巧妙融為一體。
3.①一、二句記敘,概括寫出詩人生活環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對于第一句是極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堅決地轉折。三、四兩句議論,以自設賓主的設問方式揭示出心志淡遠是在“人境”中獨享安閑的緣由。五---八句細致的描寫采菊的過程,并以所見寫心境,“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兩句抒發感情:“忘言”中滲透出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由衷喜愛。
②“見”字好,“見”更能顯示出詩人采菊時,未留心、不經意間與廬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態,從而標志出詩人悠然、淡泊,超脫于塵雜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識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詩人對僧道云集的廬山勝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詩人隱逸思想的真實外化,體現著藝術形式服從于思想內容的創作原則。
4.①“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晉代文學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由此可知這首宋詞抒寫的是桃花。
②這首宋詞表達了心地高潔、凌越世俗的感情。這首詞以物況人,“白白與紅紅”,一樹花分紅、白兩色,高標逸韻,獨特別致,作者正是以這“別是東風情味”的紅白桃花自況。這首詞還用了映襯對比寫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紅既映襯又對比,贊美了紅白桃花獨標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5.①梅。兩個“道是”句寫花開的季節在冬春之際,花色如雪,香氣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種在農家院內。
②用對比的手法。明寫梅花不擇環境“一般開”,暗贊貧賤不移、富貴不淫的高潔品格。
6.①重在描繪山村的寧靜。前句從聽覺上用數里外就聽到水聲以響襯靜句從視覺上直寫人煙稀少的靜。
②表明山村沒有遭受戰火,表達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③寫出了由懼轉喜的心境變化,“親”字更表現出內心親近溫暖的感受。此聯與首聯、頸聯相配合,描繪出一幅和平安寧的山村圖景。
7.這首詞寫景只有兩句,卻以寫意的畫法,畫出江南水鄉的最大特點,給讀者留有極大的想像空間。寫江南的人美,只寫壚邊女的皓婉,而“似月”的美貌,又給讀者留有極大的想像空間。開頭用“人人盡說”這一側面描寫的手法,令人信服。一般游子,總會發出“思歸”而不得的感慨,而這首詞的結尾又巧妙地呼應開頭,反傳統而用之,說游人和客居應老死于此,否則將遺憾無窮,俏皮而極富新意。
8.(1)A朱詩表達了作為應試舉子在考試前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B張詩肯定了朱慶余的才能,暗示他不必為這次考試擔心。
(2)“比”的手法。如:朱詩,以新婦自比,以新郎比張,以公婆比主考官;張詩,以越女,采菱姑娘比朱,以“齊紈”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優秀作品等。
9.(1)這是因為太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的,用“鋪”準確、形象。運用“鋪”字,表現了秋天夕陽的柔和與江面的平靜,給人以安閑、舒適之感。
(2)\"可憐”意為可愛。詩人看到江邊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藍的天幕上懸掛著一張精巧銀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脫口而出贊美這可愛的夜晚。
10.從表面看(特別是后三句),這首詞寫的是對往昔繁華的眷戀,但實際上是表達夢醒后其處境無限凄涼。作者通篇不對當前處境作正面描寫,而是通過這場繁華生活的夢境進行有力的反襯。夢境越是繁華熱鬧,夢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濃重;對昔日繁華的眷戀越深,今日處境越凄涼。答案應包括三個方面:(1)讀出了什么?表達夢醒后其處境無限凄涼,表達對往昔繁華的眷戀、懷念、思念,;極盡故國的繁華熱鬧,(2)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反襯或以虛寫實。(3)藝術手法的表達效果。
11.(1)送別;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李詩豁達(曠達,樂觀),王詩離愁中帶灑脫(只答“離愁”“灑脫”“傷感”亦可)
12.①幽獨凄清的心境;作者自己。②擬人;虛實結合(或類比);孤鴻不愿選擇高枝棲息,寧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鴻自比,表現了自己遭到貶官后內心的孤苦和清高。
13.①表達了作者的亡國之恨;前四句的表現手法有:鋪陳、夸張、比喻等。前兩句寫建國前后四十年,擁地縱橫三千里,國勢鼎盛,雄冠當時;后兩句寫鳳閣龍樓、玉樹瓊花,足見國力殷實,財物豐饒。上片前四句描述了一派浩蕩壯闊的國運形勢;這樣寫與最后“倉皇辭廟”的亡國形成強烈的反差,為最后抒寫亡國之恨鋪墊,通過前后強烈的對比,更有力地表現了中心思想。
②在亡國的危難之際,因為大臣們都已經逃跑得沒有了蹤影,所以國君只能落得一個面對教坊宮娥垂淚的結局。通過用逃跑的大臣與鎮定自若地演奏哀樂宮娥的對比,意在突出表現亡國之君“樹倒猢猻散”的凄涼處境和亡國的悔恨傷心。
14.①靜態描寫;動態描寫;動靜結合寓情于景;秋風掃落葉的聲態;大江東去的雄邁氣勢;雄渾開闊;慷慨低沉蒼涼悲痛;沉郁頓挫。
②包含著:對個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嘆;對終生壯志難酬的激憤與哀怨;對祖國多災多難現實的憂愁與焦慮;對人民艱苦命運的關切。
15.①因為作者在岳陽樓上憑欄遠眺北方,想到長年不息的戰火,想到飽守戰亂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淚縱橫,難以抑制;表現了作者憂國憂民的高尚精神。
②頷聯寫洞庭的壯闊景象,襯托了作者心憂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闊大與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謂相得益彰;頸聯寫個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個人遭遇與國家命運的之間,作者卻置個人于度外,從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思想感情。
16.①露重;秋季;虛實結合(或比喻、象征);受到露水、風的摧殘而無法高飛、無法高歌的處境;因為受到陷害而無法施展個人抱負(仕途不得志)、即使有口也難辯不白之冤(難以傳達心聲)的處境。
②作者的“予心”是有滿腹冤屈無處申訴,即使申訴也無人理解的憤慨,當然也包含著即使不被理解也絕不放棄自己追求的高潔情操。
17.①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忠君報國和建功立業的思想;舉國上下尚武好戰的一往無前、戰無不勝的民族心態;借代的修辭方法。
②實寫;赴邊緣由及心中所感;虛寫;描寫想象之境,反映軍威戰況;實寫,表達從軍赴邊的強烈愿望;浪漫。
18.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滕王閣的位置以及人們在滕王閣上宴樂的情景和滕王閣周圍秀美的自然景色;抒發了對物換星移、時光流逝、生命不能長存的感嘆;含蓄蘊藉,哀婉低沉;檻外長江空自流。
②帝子應該是滕王,因為閣的名稱是“滕王閣”,可知是以其封號來命名閣的。
19. ①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或者渴望知遇、實現雄偉抱負的強烈愿望);希望平定叛亂、鞏固國家統一的愛國情感。②像燕昭王那樣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明君;孤獨寂寞凄涼;直抒胸臆;蒼涼悲壯。
20.①懷才不遇、抑郁難平的苦悶;消極避世;直抒胸臆;豪邁奔放。
②本來詩人有著遠大的抱負和崇高的理想,可是現實的污濁和黑暗卻一再地壓抑他,于是,大自然的壯麗景觀就成了他寄托思想感情的對象。而今,面對長風萬里,秋雁南飛,自己的精神便有了一種難得的爽快。由于詩人又是酒中仙,有如此美景的觸發,豈能不暢飲一番?因此,“酣高樓”就成了必然的宣泄方式,可以借此解脫一下自己心中的郁悶,希望達到“借酒澆愁”的目的。
21.①詩人借助豐富想象,賦予月亮濃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繪得善解人意、可喜可親,仿佛成了詩人可以傾訴心聲的知音。
②詩人與明月之間的親密歡洽,更加反襯出詩人在人世間的孤獨寂寞情懷,從側面表現了詩人對現實社會的憤懣和厭惡,也表現了詩人遺世獨立的高潔人格。
22. ⑴原野空曠無邊,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江水清澈,府看水中的月影,覺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
⑵這首五言絕句是詩人漫游途中停泊在建德江邊時寫的一首小詩,描寫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見的景色,抒發了遠離家鄉、旅居在外時的孤獨傷感之情。
23. ⑴首句寫秋雨連江,夜暮降臨,以淒清的景物來襯托離情別緒;二句寫清晨霧中的遠山,顯得分外孤獨,“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離情。
⑵作者不因流落他鄉而改變志節,始終保持著高尚純潔品格和堅強、樂觀的精神。
24. ⑴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鳴叫。
⑵整首詩歌先寫草堂春色,再寫雪山江船,有動有靜,色彩鮮明,營造了一種清新、歡快的氛圍。表達了作者無比歡快的心情。
25. ⑴香詩表達了堅韌不拔、志向遠大的胸懷。李詩表達了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的堅定信念。二者語意貫通,表達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信念和敢于進取的勇氣。
⑵要點:①整首詩歌采用了托物言志或象征的手法。②擬人的手法。
26. ⑴留,贈柳。⑵柳花怒放,象雪一樣在空中飛舞,撲動著青樓的酒旗。
⑶作者借柳樹輕盈多姿、纏綿多情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對柳樹的熱愛。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別的情懷。
27. ⑴平淡質樸. ⑵在山青水秀的村莊里,“農人”們一家大小在田地里歡快地忙碌著,他們的笑聲在青山間回蕩。
28. ⑴寫一個悠閑自得的詩人形象。“采菊”的動作不是一般人的動作,它包含著詩人超俗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
⑵“見”是無意中看見,把人和物融這一體。“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遠看,使人和物拉開一段距離。效果不一樣。
⑶表面上是寫太陽下山了,倦鳥也知道還家,實質上是勸告人們不要奔波于齷齪的官場之中,要返回到這美好寧靜的大自然的懷抱。
29. ⑴意在說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滅亡的教訓,仍不思進取,安于現狀,仍在粉飾太平,尋歡作樂。
⑵①懷古實為傷今②多將當時的國勢身世寫入③上闋多為寫景起興,下闋多為抒情議論④多用典,借歷史人物事件諷喻當今⑤風格多為雄渾豪放悲壯⑥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
30.兩首詩都采用了對比的手法,也都表達了極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崔詩用“人面”“桃花”作為線索貫串,通過“去年”尋春艷遇和今日重尋不遇,雖同時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對比,把詩人因此而生的惆悵,曲折盡致地表達了出來。歐陽修詞上片說去年,下片說今年,元夜、花、柳、燈、月都依舊,就是“不見去年人”,繼而用“淚滿春衫袖”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的感傷表現得很充分。
31. 這首詩旨在借“題畫”來諷喻醉心聲色犬馬、貪圖富貴榮華、缺乏真正的審美能力的“時人”。詩人所題之畫,畫面清晰淡雅,山村隱約可辨,灘聲仿佛可聞,沒有任何晦澀之感,顯然是經過艱辛的精神勞動才創造出來的,因此下句說“看之容易作之難”。但就是“不入時人眼”,因為時人歡迎的是施以濃色重彩的大富大貴的牡丹畫。詩的后兩句顯然是反諷之語。
32. 夜晚,皓月當空,獨守空房的她想象著借雁足給丈夫遞一封深情的書信;可是,斷鴻過盡,傳書無人,此情此景更增添了無限的愁緒,這愁緒攪得難以成寐,因此,想借夢境與親人作短暫的團聚也不可能了。她攬衣起身徘徊窗前,癡癡地想著:多么希望自己能像日光一樣,灑瀉到“伏波營”中親人的身上啊!
33.“松下問童子”必有所問,而這里把問話省略了,只從童子所答“師采藥去”這四個字想見當時松下所問是“師往何處去。”接著又把“采藥在何處”這一問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辭把問句隱括在內。最后一句“云深不知處”,又是童子答復對方采藥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頂、山腳的問題。明明三番問答,至少需六句方能表達的,賈島采用了以答句包含問句的手法,精簡為二十字,這種“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之間了。
34. ⑴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
⑵詩中寫得最為精妙之句是頷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理由可以有①從結構上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筆筆緊扣,自然圓到。一、二句波紋初起至這兩句形成高潮,以下寫賞玩忘歸的五、六兩句便是從這里蕩開去的波紋。②這兩句寫山中勝事,物我交融,神氣完足,人情物態兩面俱到,既見出水清夜靜與月白花香,又從“掬水”“弄花”的動作中顯出詩人的童心不滅與逸興悠長。所寫“勝事”雖然只有兩件,卻足以以少勝多,以一當十。③“掬水”句寫泉水清澄明澈,照見月影,將明月與泉水合而為一;“弄花”句寫山花馥郁之氣溢滿衣衫,將花香衣香渾為一體。藝術形象虛實結合,意境鮮明,妙趣橫生。④精于煉字,“掬”字,“弄”字,既寫景又寫人,既寫照又傳神,確是神來之筆
35.⑴全詩的感情基調是“愁”。⑵“山雨欲來風滿樓”現在多比喻重大事變即將發生前的緊張氣氛。
⑶描寫作為秦漢兩代故都的咸陽,如今綠蕪遍地,黃葉滿林,蟲鳥凄鳴的蕭條景象。
⑷我聞咸陽古城久矣,今日東來,所見唯“西風吹渭水”令人產生歷史變遷無恨的感慨。
36.這首詩取題“夏意”,展現的是清幽之境,表現的是內心壓抑著痛苦的閑適寧靜。“別院”、“深深”、“清”,詩一開始即構成清幽涼爽的氣氛,繼之以“石榴開遍”“樹陰滿地”“流鶯”時一聲“渲梁”,無不給人清涼寧謐之感。削籍隱居的詩人內心當是痛苦的,但詩人沒有牢騷,對得失榮辱顯得很淡泊,但沒有牢騷又不等于沒有痛苦,清幽之境恰恰反襯著詩人內心壓抑著的刺痛,“夏意”“之意”,是值得讀者細細揣度的。
37.鬧,安靜、蕭寂的反義詞,即熱烈之意。寫紅杏怒放盛開,如火如荼,不說春意“濃”、春意“盛”等而說“春意鬧”,精妙在于將紅杏人格化了,將無生命的杏花化為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寫出了紅杏竟相開放、爭妍斗艷的景象與情趣,寫盡了那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機。王國維言“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確實見得精當。
38.這首詩創造了一種清雅幽靜的意境。暗藍色的天幕上一輪秋月高懸,涼爽的閑庭中女詩人依階低吟。清泠的吟詩聲和著玉釵敲竹的節拍飄蕩在寂靜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個蛾冠廣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意境是情與景的融合。讀者只要領會清雅幽靜之境,便能走進女詩人超塵拔俗,淡雅清純的內心世界。
文言文翻譯訓練答題參考
1.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雖然看見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雖然在聽,但卻像沒有聽見一樣,雖然在吃東西,但卻一點也不知是什么滋味。所以說,要修養自身的品性必須端正自己的心思。
2.真正的君主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無聞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3.(1)是歸服齊國呢好,還是歸服楚國呢好?
(2)把護城河挖深,把城墻筑堅固,與老百姓一起堅守它,寧可獻出生命,老百姓也不退去。
4.孟子說:“本來很近的路,卻偏偏要跑老遠去求;本來很容易的事,卻偏偏要往難處去做;其實只要人人親近自己的親人,尊敬自己的長輩,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5.孔子說:“ 君子安靜坦然而不傲慢無禮,小人傲慢無禮而不安靜坦然。”
6.(孔子)說:“古代的賢人。” (子貢又)問:“ 他們有怨恨嗎?” (孔子)說:“他們求仁而得到了仁,為什么又怨恨呢?” (子貢)出來(對冉有)說:“老師不會幫助衛君。”
7.孔子說:“ 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這就可以了。” 孔子又說:“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見到始終如一(保持好的品德的)人,這也就可以了。沒有卻裝作有,空虛卻裝作充實,窮困卻裝作富足,這樣的人是難于有恒心(保持好的品德)的。”
8.孔子說:“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這對我能有什么因難呢?”
9.(1)“愿意拿出自己的車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壞了也不抱怨。”
(2) 孔子說:“(我的志向是)讓年老的安心,讓朋友們信任我,讓年輕的子弟們得到關懷。”
10.司馬牛說:“不憂愁,不恐懼,這樣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嗎?”孔子說:“自己問心無愧,那還有什么憂愁和恐懼呢?”
11 .哀公說:“現在抽十分之二,我還不夠,怎么能實行徹法呢?”有若說:“如果百姓的用度夠,您怎么會不夠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夠,您怎么又會夠呢?”
12 .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夠使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