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8年10月,在重慶萬州的一輛公交車上,一女乘客因為坐過站,不顧交通規則無理要求司機停車,兩人發生激烈爭執,女乘客不斷騷擾、擊打司機。司機則用右手抵擋、還擊,10余名乘客無一人阻止,最終導致車輛失控,墜入江中,車上15人全部溺亡。
慘劇發生后,人們對此議論紛紛。有人批評挑起事端的女乘客,有人批評不負責任的公交司機,也有人批評沉默不語的10余名乘客。你如何看待這件事?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600字。
原文
讓寬容永駐心中
2018年10月,重慶萬州一輛公交車墜入江中。只因車上的一位女乘客坐過了站,無理要求司機停車,并擊打司機。無奈之下,司機還擊,導致車輛失控,釀成悲劇。
倘若那位女乘客能夠寬容體諒,悲劇就不會發生。讓寬容永駐心中,世界就會變得更精彩!
大海因為寬容,百川來歸,浩瀚無比;天空因為寬容,彩云似錦,星月璀璨。人,只有懂得寬容,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諸葛亮去世后,蜀國任用蔣琬主持朝政。蔣琬手下有個叫楊戲的人,性格孤僻,訥于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只是期期艾艾,只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各有各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贊美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臺。其實,這是他的可貴之處。”后來,有人盛贊蔣琬“宰相肚里能行船”。
清朝時候,宰相張廷玉與一位姓葉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兩家毗鄰而居,都要起房造屋,為爭地皮,發生爭執。張老夫人便修書北京,要張宰相出面干預。這位張宰相到底見識不凡,看罷來信,立即作詩一首勸導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母見書明理,立即把墻主動退后三尺。葉家見此,也馬上把墻讓后三尺。這樣,張葉兩家的院墻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被稱為“六尺巷”。倘若張廷玉心胸狹隘,不知寬容,那么他也不會流芳百世。
相傳有一位老禪師,一天晚上他在禪院里散步,突然發現墻角有一把椅子,他一看便知有出家人違反寺規越墻出去溜達了。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墻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少頃,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墻回來,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脊背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現剛才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但出乎意料的是,師傅并沒有厲聲責備他,而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可想而知,徒弟聽到師傅關愛的話,心里該有多么難過和感動!正是在這種寬容中,他被深深地感化了。
正是因為寬容,才有了“宰相肚里能行船”的贊譽;正是因為寬容,才有了“六尺巷”的千古佳話;正是因為寬容,才有了小和尚痛改前非、閉門思過的幡然悔悟。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此言富含哲理,實當銘記于心。
當然,寬容不是縱容,而是理解,是謙讓,是關愛。它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美德。讓寬容永駐心中!
[診斷]
本文從“寬容”的角度構思立意,審題精準;用擬人手法擬題,形象生動。素材也與主題契合。文章最大的不足是素材剪裁不當,引用事實論據過于繁雜,擠占了大量篇幅,造成敘述有余、論證不足問題,這是議論文寫作的一大幼稚病,也是通病。通覽全文,作者引用的三例大約五百多字,幾乎占了全文一半的篇幅,而引例之后的論證卻寥寥數語,顯得干癟無力。這樣詳略不當,本末倒置,大大削減了論證力度,論述顯得非常膚淺。另外,三個部分之間缺少必要的過渡,結構顯得松散,缺乏連貫性。
升級文
讓寬容永駐心中
2018年10月,重慶萬州一輛公交車墜入江中。原因竟是一位女乘客坐過了站,無理要求司機停車,并擊打司機。無奈之下,司機還擊,導致車輛失控,釀成悲劇。
倘若那位女乘客能夠體諒司機的難處,不騷擾、擊打司機,悲劇就不會發生;如果司機體諒女乘客,不用手還擊,悲劇也能避免。讓寬容永駐心中,世界才能更加美好!
大海因為寬容,百川來歸,浩瀚無比。人,只有懂得寬容,才能得到尊重。
蔣琬主持朝政時,手下有個叫楊戲的人,性格孤僻,訥于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總是期期艾艾。有人就在蔣琬面前進讒言。蔣琬坦然一笑:“人嘛,都各有各的脾氣秉性,何必強求?”記得莎士比亞名劇《威尼斯商人》里有一句經典臺詞:“寬容就像天上的細雨滋潤著大地。它賜福于寬容的人,也賜福于被寬容的人。”寬以待人,惠及自身,何樂而不為呢?假如萬州公交車上那位女乘客和司機都懷揣寬容之心,何至于讓一車人葬身魚腹,死于非命!
翻開中國歷史畫卷,具有海洋般寬闊胸襟的人不勝枚舉,千古傳誦。
清朝宰相張廷玉與葉侍郎毗鄰而居,兩家為建房爭執地皮。張母修書北京,張宰相看罷來信,作詩一首勸導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母見書主動退讓三尺。葉家見此,也讓后三尺。這樣,兩家之間就形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張家這一讓,讓出了鄰里的和睦相處,讓出了流芳百世的美名,更讓出了一段千古佳話。正所謂大肚能容天下事,退后一步自然寬!
有位老禪師晚上在禪院散步,突然發現墻角有一把椅子,便知有人違反寺規越墻出寺。他移開椅子,就地而蹲。少頃,一小和尚翻墻回來。當他著地時,才發現剛才踩的竟是自己的師傅。然而師傅并沒責備他,反而讓他加件衣服,別凍著。徒弟聽到師父關愛的話,心里該有多么難過和感動!正是寬容,小和尚被深深地感化了。倘若師傅嚴厲斥責,甚至嚴加懲戒,徒弟要么口服心不服,要么心存怨恨,更加叛逆,日后會不會變本加厲,故伎重演,也未可知。
因為寬容,才有了“宰相肚里能行船”的贊譽;因為寬容,才有了“六尺巷”的千古佳話;因為寬容,才有了小和尚的幡然悔悟。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此言富含哲理,實當銘記于心。
寬容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美德。讓寬容永駐每個人的心中!
[攻略]
升級文“忍痛割愛”,對原文中引用的三個事例實施了脫胎換骨式的“大手術”,篇幅大大縮減,引例簡明扼要,干凈利落。在此基礎上,緊扣素材和中心論點,對論述部分進行強力“增容”,徹底消除了敘多議少、詳略不當的弊端,大大強化了論證力度,凸顯了文體特征。增添的過渡段用簡潔的文字串起前后內容,使全文各部分渾然一體。從這個改文中可以看出,要對議論文中敘述性文字作大刀闊斧的刪減壓縮,對那些鋪陳句、對話句,該刪除的刪除,該改寫的改寫,務求留其主干,去其枝葉,通過素材瘦身,力求達到“刪繁就簡三秋樹”的效果。同時,要大力擴充論述部分的容量,可以采取引經據典、變換論證手法等多種方法,圍繞中心,把道理說明,說深,說透,適當增添過渡段,上接下聯,彌補文意上的斷層,確保結構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