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下冊復習提綱
1、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書P9) 睪丸是男性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卵巢是女性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生殖器官。受精在輸卵管,胎兒在子宮 、并通過臍帶胎盤獲取氧氣營養排出廢物
3、青春期的身體變化(1) 身高突增,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顯增強。(2) 性器官迅速發育,出現第二性征:男孩出現遺精,女孩會來月經。
4、人體需要的六類營養物質: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其中的供能物質是:糖類、脂肪、蛋白質。
主要供能物質糖類,儲存、備用的是脂肪、生長發育、細胞修復更新是蛋白質。病人吊針打葡萄糖,變瘦瘦去 脂肪,受傷或青少年吃蛋白質多的。
5、人體缺乏維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癥:缺乏維生素A:皮膚干燥、夜盲癥(夜晚看不清東西)、干眼癥等。缺乏維生素B1:神經炎、腳氣?。ňS生素B1缺乏癥)、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缺乏維生素C:壞血病、抵抗力下降等。缺乏維生素D:佝僂病、骨質疏松癥等。 維生素D可以促進磷、鈣的吸收和骨質發育。
缺鈣:佝僂病、骨質疏松癥。缺鐵:貧血。缺鋅:味覺障礙、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6、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書P32圖、P34解讀曲線圖) 。消化系統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的。消化道是一條長長的管道。消化腺可分為兩類:有的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肝臟,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內的小腺體,如腸腺。
7、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
1、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
(1)口腔——牙齒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攪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沒有消化作用。
(3)胃——通過蠕動,使食物和胃液混合,并初步消化蛋白質
(4)小腸——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小腸的起始部位為十二指腸)
(5)大腸——使食物殘渣推向肛門(大腸的起始部位為盲腸)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在唾液淀粉酶作用下成為麥芽糖)
(2)胃腺——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質
(3)腸腺——分泌腸液,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
(5)肝臟——分泌膽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8、*概述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
1、食物的消化
蛋白質:消化始于胃,最終被消化成氨基酸 糖類: 消化始于口腔,最終被消化成葡萄糖 脂肪: 消化始于小腸,最終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2、吸收
小腸是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決定這個功能的結構特點是:1)成人小腸一般有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段;2)小腸內有許多皺襞,皺襞上有許多絨毛狀突起——小腸絨毛,大大增加了小腸的吸收面積。被吸收后,隨即由內壁毛細血管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等營養物質運往全身。
9、*設計一份合理的食譜
早、中、晚餐的能量應當分別占30%、40%、30%。三餐應該按時。
要合理補充各種人體所必須的五類食物,可以形象比喻成“平衡膳食寶塔”
10、*關注食品安全
食用蔬菜水果之前,應該浸泡、沖洗,或削皮; 買食品時,應注意檢驗是否合格,是否變質等;發芽的馬鈴薯和毒蘑菇等有毒食品不要食用;
11、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書P43)呼吸系統中的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喉中有聲帶,咽是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共有結構。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
12、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肺泡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是一層扁平的上皮細胞。
13、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的。(1)血漿(形態):血液分層后,上層淡黃色的透明液體。 (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2)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A.紅細胞血液分層后,紅細胞在下層,呈紅色。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特性:它富含血紅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與氧分離。貧血是紅細胞或血紅蛋白過低),功能是運輸氧氣。 B.白細胞:有細胞核,體積最大,功能是防御和保護作用 (特性:白細胞將病菌吞噬) C.血小板:形狀不規則,無細胞核,功能是止血。
14、三種血管的結構和功能:動脈是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彈性大,管內血液流速快。靜脈是把血液從身體各部分輸送到心臟去的血管,管壁薄,彈性小,管內血液流慢。毛細血管是連通于最少的動脈與靜脈之間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細胞間物質交換的場所, 管壁薄,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內血液流速最慢,紅細胞單行通過。 打吊針、輸血選靜脈。
15、心臟的結構和功能(P68圖) 心臟壁主要由心肌構成,心臟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個腔,只有同側的心房和心室相通(P69圖)主動脈連左心室,肺動脈連右心室,同側的心房和心室之間有動脈瓣、心室和動脈之間有靜脈瓣,使血夜只能由心房到心室再到動脈而不能倒流。
16、人體的體循環和肺循環(P70圖) 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動脈、毛細血管,靜脈最后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右心房的循環。經過體循環,鮮紅的動脈血變成暗紅的靜脈血。 肺循環: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動脈,再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最后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的循環,經過肺循環,暗紅的靜脈血又變成了鮮紅的動脈血。
17、區別動脈血和靜脈血 動脈血:含氧豐富,顏色鮮紅。 靜脈血:含氧較少,顏色暗紅。 注意:個別動脈中不一定流動脈血(如肺動脈),個別靜脈中不一定流靜脈血(如肺靜脈)。
18、輸血、血型和無償獻血:輸血時,應以輸入同型血為原則,無同型時可輸入O型血、A型人可輸入A、B、O型血(從1998年起,我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健康成年人每次獻血200~300毫升不會影響身體。貧血可只輸紅細胞,炎癥重、燒傷可只輸白細胞,出血不止可只輸血小板。
19、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組成。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輸尿管、膀胱和尿管是排尿的通道,而膀胱還有暫時貯存尿液的作用。(書P80)
20、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P81圖)(P82圖) 尿液的形成:尿液的形成主要經過腎小球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兩個連續過程。尿液的形成主要與腎單位有關系。(1)腎單位中的腎小球和緊貼著它的腎小囊壁起濾過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和腎小囊壁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腎小球過濾到腎小囊中。腎小囊中的液體稱為原尿。人體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約150升。(2)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并且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無機鹽、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體每天排出的尿液約為1.5升。 排尿不僅可以排出廢物,還對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
21、眼球的結構和視覺的形成:、虹膜調節瞳孔大小使明暗不同處可看清、晶狀體折光作用使遠近都可看清、視網膜感光成像。視覺的形成: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并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落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物像,圖像信息通過視覺神經傳給大腦視覺中樞,就形成了視覺。
22、神經系統由腦、脊髓和它們發出的神經組成。
1、 腦和脊髓組成中樞神經系統;腦神經和脊神經組成周圍神經系統。
大腦:包括左右兩個大腦半球,表面是大腦皮層,具有感覺、運動、語言等多種生命活動的功能區——神經中樞。
小腦: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平衡。
脊髓:具有反射和傳導的功能。(能對外界或體內的刺激產生反應,還能將對這些刺激的反應傳導到大腦,是腦與軀干、內臟之間的聯系通路)
2、中風偏癱是大腦運動中樞出問題,摔傷腰部而截癱是脊髓嚴重損傷,腦腫瘤失明是大腦視覺中樞受影響。
3、 神經:由脊髓發出的神經叫脊神經,分布在軀干、四肢的皮膚和肌肉里。由腦發出的神經叫腦神經,大都分布到頭部的感覺器官、皮膚、肌肉等處。
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包括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神經元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4、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如,膝跳、眨眼、排尿、縮手反射等簡單反射,以及望梅止渴、談虎色變等復雜反射。談虎色變等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反射是復雜反射也是人類所特有的。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結構: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 、傳出神經、效應器。
23、人體內幾種激素的作用:(1)生長激素的作用:調節生長發育。(2)甲狀腺激素:促進生長發育、促進代謝、提高神經系統興奮。(3)胰島素:調節糖類吸收、利用、轉化
垂體: 分泌生長激素 促進生物的生長和發育。異常:幼年過多,巨人癥;幼年過少,侏儒癥。
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 促進生物的發育。 異常:幼年不足,發育遲緩,呆小癥;成年缺碘,導致大脖子病。缺乏時可以通過食用含碘的食物來治療。如海帶。
切除甲狀腺的蝌蚪不發育為蛙,但加喂甲狀腺激素又會發育為蛙。沒切除甲狀腺的蝌蚪加喂甲狀腺激素會加速發育為蛙、但只蒼蠅般大。
胰島: 分布于胰腺中。缺乏胰島素,形成糖尿??梢酝ㄟ^注射胰島素制劑來治療。
卵巢: 分泌雌性激素等 睪丸: 分泌雄性激素等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方式主要是神經調節,同時也受激素的調節。
24、*舉例說出人對生物圈的影響
排放過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到大氣中,容易導致酸雨的產生,對各種生物和各種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傷害;過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還會導致全球的溫度的提升,形成“溫室效應”。
含有貢、銀、鎘的固體廢物和工業廢水,會引發各種疾?。核畟R病、痛痛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