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家絕對文人中的戰斗機,一旦成為史學權威,那么隨便編造一段歷史,就會影響幾千年。偽造歷史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偽造治國學術的歷史,讓后世以此治國。
班固(32年—92年)出身儒學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為當時著名學者,在這樣家庭氛圍熏陶下,他很快就成為了東漢很有名氣的史學家、文學家。班固撒了個什么謊呢?
董仲舒的“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在歷史教科書上,大家都知道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當時董仲舒建議漢武帝“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以儒家治國,其他百家全部廢除。
當然,董仲舒的思想,已經不是春秋戰國時期原汁原味的儒家思想,而是摻雜了道家、法家、陰陽家等思想,在當時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新思想,其中突出了君權神授等,神化專制王權,所以備受漢武帝欣賞。
按照班固在《漢書》中記載,漢武帝欣然接受,然后廢除百家思想,獨尊儒術。這一接受,就讓儒家成為后來中國2000年的治國學術。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了?
在歷史上,漢武帝果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了嗎?非也!現在很多學者的觀點主要是兩種:
(1)漢武帝實行的是“綜合辦法”,吸收了各種學派的思想,納入儒家之后,讓世人獨尊。對于其他學術思想,既不‘焚’,也不‘坑’,而是讓其存在。
(2)漢武帝實際執行的是“絀抑黃老,崇尚儒學”,即壓制黃老學術(竇太后為代表),崇尚儒家學術。因為漢武帝的政敵,都比較崇尚黃老之學(無為而治),所以漢武帝需要打壓對方。
因此,從這兩點上看,漢武帝并沒有罷黜百家,只是針對政敵,采取抑制黃老之學、崇尚儒學的思想而已。
班固撒了個謊,讓罷黜百家成為事實!
詭異的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件事,司馬遷在《史記》中竟然絕口未提。在之后的諸多史書等上面都沒有提及,始作俑者是離漢武帝近200年的東漢史學家班固。
班固在《漢書·董仲舒傳》中,率先提出了“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學校之官,州郡舉茂材孝廉,皆自仲舒發之。”后來,這段話被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借用。
班固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前文說了,班固是儒學世家,本來就是支持儒家思想一統天下。所以,他這么寫理所當然。
但是,班固作為歷史記錄者,為何擅自編造呢?原來,班固的品行真不好!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中即稱“班固盜竊父史”,南宋史學家鄭樵在《通志·總序》中亦稱:“班固者,浮華之士也,全無學術,專事剽竊。”
歷史已經發生,無法更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其歷史價值,比如使得專制“大一統”思想成為中國主流,確保中國不分裂;儒家思想在前期,也曾有旺盛的生命力等。但是,一家獨大的思想,未必有利于中華文明的進步和發展。可以說,班固撒了個謊,讓中國2000年歷史哭笑不得,不知道該慶幸,還是該郁悶呢!列位看官,對此你有什么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