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也叫互辭或者互文見義,是古詩文中常用的一種修辭方法。“互”就是“互相”,“文”就是“文字”和“文義”。互文,通俗地講就是相關文字可以互相省略也可以互相換交換,文義又互相補充,用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的一種修辭。對于互文,不妨這樣理解:如果文句“甲A乙B”中的相關文字可以互換為“甲B乙A”,那么其意思就是“甲AB乙AB”,即“甲乙皆AB”。也就是說甲和乙是可以互相交換的,或者說A和B也是可以互相交換的。
這樣就能看出,互文是這樣一種互辭形式:文句的上下兩個部分,看似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這樣就使文句更加整齊、更加和諧、更加有韻律、更加精煉地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互文的文句可以是單句、雙句,也可以是多句。只要文句間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不管是成語、單句、雙句或者多句,都屬于互文修辭。
互文通常出現于單句或者雙句中,有的成語、多句中也出現互文。
一、同句互文即單句互文。即在同一個句子里出現的互文。例如:
1、秦時明月漢時關——“秦”和“漢”可以互換,即“漢時明月秦時關”。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和邊關。(如果“甲A乙B”可以互換為“甲B乙A”,那么“甲AB,乙AB,即甲乙皆AB”。以下相同。)
2、主人下馬客在船——“主”和“客”可以互換,即“客人下馬主在船”。意思是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馬,然后都上了船。
3、煙籠寒水月籠沙——“煙”和“月”可以互換,即“月籠寒水煙籠沙”。煙和月籠罩著寒水和沙。
4、主人忘歸客不發——“主”和“客”可以互換,即“客人忘歸主不發”。意思是主人和客人都忘記(主人)要回去,都忘記(客人)要出發(忘記出發就是不發)。
5、將軍白發征夫淚——“將軍”和“征夫”可以互換,即“征夫白發將軍淚”。意思是將軍和征夫(將士們)都白了鬢發,淚滿衣襟。
6、旦視而暮撫——“日”和“暮”可以互換,即“暮視而旦撫”。意思是旦暮而視,旦暮而撫。早晚看,早晚撫摸。
7、栗深林兮驚層巔——“栗”和“驚”可以互換,即“驚深林兮栗層巔”。意思是栗驚(于)深林兮栗驚(于)層巔。深林和層巔都使我感到害怕。
二、雙句互文,即對句互文。即在相鄰的兩個句子里出現互文。對句互文就是下句里含有上句已經出現的詞,上句里含有下句將要出現的詞,兩句的意義相互補充說明。例如:
1、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東閣”和“西閣”可以互換,即“開我西閣門,坐我東閣床開”。意思是開我東閣門,坐我東閣床;開我西閣門,坐我西閣床。每個房間看看、坐坐。(如果“甲A乙B”可以互換為“甲B乙A”,那么“甲AB乙AB,即甲乙皆AB”。以下相同。)
2、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將軍”和“壯士”可以互換,即“壯士百戰死,將軍十年歸”。意思是將士(將軍戰士)們從軍多年,經過千百次戰斗,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而歸。
3、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當窗、對鏡理云鬢和帖花黃。坐在窗下照鏡子,梳理頭發、貼花黃。
4、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明月別枝驚鵲,明月半夜鳴蟬;清風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半夜里)明月升起,驚飛了樹上的鳥鵲,驚醒了樹上的眠蟬;輕拂的夜風中傳來了鳥叫聲和蟬鳴聲。
5、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將軍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著;都護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著。意思是將軍和都護(這里代指全體將士)的角弓都(僵硬)無法張開,鐵甲冷得無法穿上。
6、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受任于敗軍之際、危難之間;奉命于敗軍之際、危難之間。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不以己喜,不以己悲。意思是:不因“物”﹝所處環境﹞或“己”﹝個人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
8、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千里冰封,千里雪飄;萬里冰封,萬里雪飄。指千萬里冰封凍,千萬里雪花飄。
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日月之行,星漢燦爛,若出其中(里)。
10、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憂其君。
11、殺人如恐不舉,刑人如恐不勝——殺人如恐不舉,殺人如恐不勝;刑人如恐不舉,刑人如恐不勝。
12、叫囂乎東西,隳(huī)突乎南北——叫囂乎東西,叫囂乎南北;隳(huī)突乎東西,隳(huī)突乎南北。
13、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枝枝相覆蓋,枝枝相交通;葉葉相覆蓋,葉葉相交通。枝枝葉葉相覆蓋、相交通。
14、僮仆歡迎,稚子候門——僮仆歡迎,僮仆候門;稚子歡迎,稚子候門。
15、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不曾為客開;花徑今始緣君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16、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不下庶人;禮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意思是:刑法不加重于懂刑法的大夫,禮制不減輕于不懂禮制的庶人。對刑法和禮制知道與否,并不能影響罪刑的輕重,不因此而增一分或減一分。
17、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一日為師,終生為師;一日為父,終生為父。
18、戰城南,死郭北——戰城南,死城南;戰郭北,死郭北。指有的戰死在城南有的戰死在城北。
19、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鳶飛戾天者,窺谷忘反。經綸世務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意思是:那些想像鳶一樣飛上高天的治理社會事務的人,看到這雄奇的山峰和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平息他那熱衷功名利祿的心而流連忘返。
20、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東西植松柏,東西種梧桐;左右種植松,左右種梧桐。指墳墓四周種滿了松柏、梧桐。
21、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迢迢牽牛星,皎皎牽牛星;迢迢河漢女,皎皎河漢女。迢迢:遙遠;皎皎:明亮;河漢女:織女星。
22、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岐王宅里尋常見,岐王宅里幾度聞;崔九堂前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意思是,當年我經常在岐王家里和崔九家里見到您并聽到您的歌聲。
2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談笑有鴻儒,談笑無白丁。往來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24、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五步一樓,五步一閣;十步一樓,十步一閣。形容建筑密集。
25、(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啼夜月,啼空山;愁夜月,愁空山。意為:又聽到泣血的子規(杜鵑)在夜月下的空山中哀愁地啼叫。
26、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感時花濺淚,感時鳥驚心;恨別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感觸時和恨別時,看見花都流淚,聽到鳥聲都心驚。
27、朝成繡夾裙,晚成單羅衫——朝成繡夾裙,朝成單羅衫;朝成單羅衫,晚成單羅衫。“朝”與“晚”互補見義,意為:一天之中就做成了繡夾裙和單羅衫。
28、觸風雨,犯寒暑——觸風雨,觸寒暑;犯風雨,犯寒暑。
29、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的懲創學生的武功——中國軍人和八國聯軍屠戮婦嬰的偉績、中國軍人和八國聯軍懲創學生的武功。(既是互文修辭又是反語修辭。)痛斥了中國軍人和八國聯軍一樣無恥。
三、成語中的互文。例如:
1、風調雨順——“風”和“雨”互換,即“雨調風順”。意思是風雨調順。指風和雨都調勻、適宜。(如果甲A乙B可以互換為甲B乙A,那么甲AB乙AB,即甲乙皆AB。以下相同)
2、南腔北調——北腔南調,意思是南北腔調。指南北腔調摻雜,口音不純。
3、南來北往——北來南往,意思是南北來往。
4、紅男綠女——紅女綠男,意思是紅綠男女。
5、殘羹冷炙——冷羹殘炙,意思是殘冷羹炙。指剩下的冷湯汁和烤肉。
6、東犬西吠——西犬東吠,意思是東西犬吠。指四周的狗都在叫。
7、朝暉夕陰——夕暉朝陰,意思是朝夕暉陰。指或早或晚,有時陽光明媚,有時陰沉昏暗。
8、東拼西湊——西拼東湊,意思是東西拼湊。
9、山清水秀——水清山秀,意思是山水清秀。
10、南征北戰——北征南戰,意思是南北征戰。
11、手忙腳亂——腳忙手亂,意思是手腳忙亂。
12、奇山異水——異山奇水,意思是奇異山水。
13、人仰馬翻——馬仰人翻,意思是人馬仰翻。
14、朝歌夜弦——夜歌朝弦,意思是朝夜歌弦。指日日夜夜唱歌彈琴。
15、泉香而酒冽——酒香而泉冽,意思是泉水和酒都很清香。
16、去國懷鄉——懷國去鄉,意思是去懷國鄉。指離開祖國家鄉,思念祖國家鄉。
17、標新立異——標異立新,意思是標立新異。指標明和創立新奇的與眾不同的主張。
18、吞云吐霧——吞霧吐云,意思是吞吐云霧。
19、惹是生非——惹非生是,意思是惹生是非。
四、排句互文,即多句互文。是說這種互文的句子在兩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完整意思。例如:
1、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意思是到集市買馬和買馬具,并不是某一處地方買某一樣東西。
2、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之意,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心——指統一天下之心。
3、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燕趙韓魏齊楚之收藏、經營、精英(擁有的金玉珍寶)。指天下財富。
4、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泛指成年之前就學會了織素、裁衣、彈箜篌和誦詩書等技能,并不是哪一年學哪一種。
五、隔句互文。隔句互文,是指兩句互文之間,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分析理解時和“對句互文”的思路步驟一樣。例如:
《滕王閣序》中“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勝友如云”和“高朋滿座”是互文。解釋為:十旬休假,千里逢迎,高朋勝友滿座,高朋勝友如云。
六、互文和對偶的區別和聯系:
區別:純對偶句的上下句可以獨立完成語意,但是相關文字不能互換。而互文的上下兩句中相關文字可以互換,上下兩句必須相互拼合才能正確地全面地表達語意。例如:“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是對偶句,但不是互文句。因為“謙虛”和“驕傲”不能互換。
聯系:有些句子既是互文又是對偶,叫著互文對。如: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