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詞人眾多,優秀的詞人中,柳永是早期的名家之一。特別是他對于長調詞牌的開拓,對后代詞人產生了深深的影響。
但是,如果要排名的話,先不說標準與規則,我估計大多數人都會把蘇軾辛棄疾列為前兩位,而不是柳永。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父親在南唐走過監察御史,入宋以后,做過縣令等官職。南唐的中主李景和后主李煜,以及三度拜相的馮延巳都是詞史上的重要人物,對柳永自然會有影響。
柳永對于宋詞的發展有兩個巨大的貢獻
其一,是大力創作慢詞長調。唐朝五代以至于北宋初期,詞人們以小令為主。而柳永創作了大量的慢詞。后人區分時,大致把58以內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多余90字以外為長調。
如果沒有柳永,可能就沒有蘇軾的“明月幾時有”和辛棄疾的“更能消幾番風雨”了。
其二,柳永精通音律,因此他有自己創作曲調的能力。好比羅大佑、李宗盛,既能夠寫詞,也能夠作曲,至于他自己唱不唱就不清楚了。
大多數詞是寫給歌女的歌詞,因此以婉約為本色,豪放詞是少數。像李煜那樣的亡國之悲更少,不過在靖康之變以后,南宋詞中多了很多愛國主義的因素,這是柳永詞中看不到的。
柳永的短處主要在于內容上的局限,他多寫羈旅情懷、男女情感,另外還有不少低俗艷俗的作品。因此常常被士大夫所鄙視。而且亦因此在仕途上受到打擊。
在婉約詞人中,柳永和后世的秦觀、周邦彥、姜夔等人相比,占據了一個先發的優勢,他可以算是宋詞的拓荒者,這是他不可磨滅的貢獻。
說起宋詞來,自然少不來蘇軾和辛棄疾。蘇軾幾乎以一己之力為豪放詞贏得了地位,但是在早期,他也為自己這種詞風是否為世人接受而忐忑。俞文豹《吹劍續錄》中記載,蘇軾填詞后,問旁邊善于唱曲的幕僚,自己與柳永相比如何:
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七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
這個故事,可以看出柳永在當時的影響力,也反映出開拓的難度。不過蘇軾的這種詞風漸漸受到認可,他自己以一發不可收拾,創作了大量的豪放詞。
宋朝人自己評價蘇軾豪放詞的開拓之功:
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宋胡寅《酒邊詞序》)
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王灼《碧雞漫志》)
蘇軾在政壇和文壇的地位,都比柳永要高很多,影響力也大很多。
辛棄疾則文武雙全,一心有志恢復,可惜終其一生也沒有如愿。辛棄疾一生致力于填詞,現存詞六百多首。他的詞作中充滿了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這是蘇軾豪放詞中,所缺少的因素。
蘇軾與辛棄疾,雖然是豪放詞的代表人物,但是他的婉約詞數量并不少,無論是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還是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都是婉約詞中的精品。
辛棄疾與蘇軾都有不少追隨者。南宋很多有愛國情懷的詞人,都被歸為辛派詞人,例如陳亮、劉辰翁、陸游、劉過、劉克莊等人。
柳永和蘇軾、辛棄疾,在宋詞史上都有重要的貢獻。評價唐詩,都把李杜放在一起,評價宋詞,人們往往把蘇辛放在一起。這其實也是對于他們地位的認可。
俗話說文無第一,宋詞中的優秀詞人,一定要評選出一個第一人,總會存在爭議的。二晏、歐陽修、張三影、紅杏尚書、秦觀、賀鬼頭、李清照、朱敦儒、白石道人、張孝祥、劉辰翁、周密、櫻桃進士、張孤雁.......估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粉絲。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