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北朝民歌存世僅六十幾首,相對于近三百年的北朝歷史,這個數量確實有點少。少是少了點,但是也有精品。
《木蘭詩》是北朝民歌中的巔峰之作,與《孔雀東南飛》并稱“樂府雙璧”,是整個中國詩詞史上最杰出的兩首民歌。
下面我開始逐句賞析《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唧唧:擬聲詞,織布機轉動時發出的聲音。戶:門。古代邏輯學不發達,專名多類名少。比如“門”、“戶”都是現代意義的門,兩扇對開的稱作“門”,一扇單開的稱為“戶”。杼(zhù):織布梭子。
“唧唧”、“唧唧”,木蘭對著門在織布;過了一會兒,織布機的聲音停下來,只聽到木蘭在嘆息。
首四句引入本詩主人公——木蘭。剛剛出場的木蘭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子,她在做著當時所有女性都經常干的家務活——織布。此時的木蘭,我們還無法把她與戰場上的鐵血將軍聯系到一起。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女兒啊,你為什么嘆氣啊?是琢磨啥呢?還是想起啥了?”“我啥也沒想,啥也沒琢磨!”
木蘭的嘆息聲引來父母,而木蘭卻不肯向父母透露心事。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軍帖(tiě):征兵的文書。可汗(Kè hán):古代游牧民族對部族首領的稱號,這里指皇帝。爺:父親。
昨天晚上我看到征兵的文書,皇帝大舉征兵。那一卷一卷的軍書上,每一卷都有父親的名字。
這是木蘭的心事:朝廷征兵,父親在被征召之列。參軍上戰場九死一生,木蘭心疼父親所以不停地嘆息。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阿爺:父親。市:買。
父親沒有大兒子,我沒有兄長,我要去買戰馬和馬鞍,替父親參軍出征。
木蘭心疼父親,不想讓父親參軍。可是朝廷的軍令不是兒戲,木蘭家必須派人參軍。
而木蘭家除了父親沒有適齡男丁,于是,木蘭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替父從軍。
以上是《木蘭詩》第一部分,交待了故事主人公以及故事背景。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韉(jiān):馬鞍下面的墊子。
木蘭走遍周圍的市場,買齊了駿馬、鞍韉、轡頭和長鞭。
木蘭決定替父從軍以后,便去采購配置從軍所需的裝備,逛遍周圍的市場,才買全需要的東西。
這幾句詩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方法,互文就是在形式上相互獨立的內容,實際上要結合到一起才能表達出完整準確的意思。
比如這四句詩的意思是木蘭走遍東西南北所有的市場,這才買齊了從軍需要的裝備,而不是只有東市才能買到駿馬、只有西市才能買到鞍韉。
有的時候一句詩里也采用“互文”修辭,比如“煙籠寒水月籠沙”(李商隱《泊秦淮》)。
這句詩的意思是:煙霧籠罩著寒水、沙灘,月光也籠罩著寒水、沙灘。而不是煙霧只籠罩寒水,月光只籠罩沙灘。
簡單說,就是看上去是兩套或者多套主謂賓結構,實際上是一套,多個主語共同對應多個賓語,而不是一個主語對應一個賓語。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早晨。濺濺(jiān jiān):流水的聲音。但:只。
木蘭早上辭別爹娘,夜晚住宿在黃河邊;聽不到爹娘呼喚女兒的叫聲,只聽見黃河流水的聲音。
木蘭辭別父母遠赴軍營,此時她還沒有到達前線。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黑山:今呼和浩特市東南。
木蘭早上離開黃河,夜晚到達黑山;聽不到爹娘呼喚女兒的叫聲,只聽見燕山胡人的駿馬啾啾嘶鳴。
木蘭再次啟程繼續趕路。此時木蘭已經到達前線,因為她已經聽到了“燕山胡騎鳴啾啾”。
這幾句描寫木蘭行軍的過程。兩組“旦辭…暮…”結構的句子,突顯出軍情緊急、行軍緊迫以及路途遙遠。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戎機:軍機,指戰爭。關山:關口、山脈。朔(shuò)氣:北方的寒氣。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軍中用的一種鐵鍋,白天用來做飯,晚上用來報更。
木蘭隨著軍隊飛一般地越過一道道關隘、一座座山脈,轉戰萬里;寒風中傳來擊打刁斗的聲音,戰士盔甲上閃爍著凜凜寒光;將士們身經百戰九死一生,木蘭隨軍征戰十余年卸甲歸田。
這幾句高度概括木蘭的軍旅生涯。烽煙四起,木蘭隨軍轉戰各地浴血疆場,“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軍隊生存的環境極其惡劣,“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戰爭是殘酷的,無數將士血染沙場,用生命換來勝利與和平,“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木蘭征戰多年,終于等到戰爭結束迎來了和平,等到了回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天子:皇帝、君王,即前文提到的“可汗”。明堂:皇帝用來祭祀、接見諸侯、選拔等所用的殿堂。
策:記錄。勛:功勞。十二轉(zhuǎn):勛級每升一級叫一轉,十二轉為最高的勛級。
強:有余。尚書郎:官名,主持各部事務,大約相當于現代的部長級官員。千里足:千里馬。
木蘭回來以后覲見天子,天子端坐在名堂之上;給木蘭記下卓著的功勛,賞賜無數;天子問木蘭想要什么,木蘭說:我不想做高官,請您賜我一匹千里馬,送我返回家鄉。
木蘭這功勞看來非常大,得到皇帝的親自接見不說,皇帝還親自詢問她的需求,足見是皇帝對木蘭寵愛有加。
而木蘭毫無利祿之心,她不在乎錢財,也不在乎官位,她只惦記家,惦記著父母,因此她向皇帝提出自己的訴求,“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木蘭用功勛換來千里馬,要回家探望母親。回家以后又有什么故事呢?請看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