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我國諸多慢性病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是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血壓的形成主要包括:心血管系統有足夠的血液充盈、心臟射血、外周阻力以及主動脈大動脈的彈性貯器作用。其中收縮壓和舒張壓對于高血壓疾病的診斷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性作用。
血壓屬于人體基本生命體征之一,是臨床監測疾病危急或評估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標。現實生活中動脈血壓的監測方法主要使用間接測量法。其簡要操作方法如下:被測量者一般坐位或平臥位,測量者通過觸摸搏動處定位肱動脈,將血壓計的袖帶纏繞于被測者的上臂,袖帶下方大約在肘橫紋上方的2-3cm左右,聽診器放于肱動脈搏動處,然后向袖袋內充氣,并注意聽診器內的聲音,當聲音消失時,繼續充氣使水銀柱再升高20-30mmHg后以每秒2-3mmHg的速度慢慢放氣,當聽到第一次搏動聲音時汞柱上方數字即為收縮壓,當搏動聲音再次消失時汞柱上方數字即為舒張壓。
在動脈血壓中舒張壓、收縮壓以及脈壓等常常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數值。在正常情況下,我國年輕人的收縮壓應為100-120mmHg,舒張壓為60-80mmHg,脈壓一般在10-40mmHg。但是機體血壓存在著個體、年齡以及性別的差異。隨著年齡的增加,血壓數值也普遍升高,并且收縮壓升高的程度更為明顯。性別差異主要表現在,在更年期前女性朋友的血壓較男性低,更年期后則血壓與男性朋友差不多或高于同年齡段的男性朋友。此外,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左右臂測血壓同一時間檢測會有所差異,其差異有時候會達到5-10mmHg,如果日常生活中需要監測血壓,最好左右臂同時監測,如不能達到上述要求,建議監測同一側手臂的血壓;2、血壓也存在晝夜差異,一般情況下凌晨2-3時使最低,上午6-10時或下午4-8時出現高峰,晚上呈下降趨勢,故建議血壓日常監測需選擇同一時間段。
那么,如何根據檢測出的數值去判定高血壓或者低血壓呢?
血壓持續處于高水平可累及心、腦、腎、血管等器官的病變;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重要因素。那么如果自己具有高血壓傾向或者已是高血壓患者,除了按醫囑服用降壓藥外,我們自己能夠做些去什么改善血壓呢?
首先呢,我們需對自己的體重進行評估,如偏胖者需根據合理飲食及規律鍛煉等方式酌情減肥,需特別注意腹部脂肪的情況,如偏瘦者可適當補充營養物質,保證足夠的營養與能量。此外我們還需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整:1、飲食:改善已有的飲食結構,嚴格限鹽飲食,保證每日<5g;并同時控制膽固醇、糖類物質以及酒精的攝入;增加谷類雜糧、水果蔬菜等攝入。2、運動:進行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研究表明每周至少進行中等強度運動150min或高等強度運動75min可以增強機體的心肺功能,并有效降低血糖、血壓以及血脂。如肥胖者或年老者需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調整運動強度及持續時間。3、心理活動:適當參加當地醫院的相關健康知識的宣講活動,提高對疾病的認知,正確對待疾病,消除由于認知不到位而產生的焦慮;學習并掌握適宜的減壓方式,可達到調整機體功能和防治疾病的目的。總而言之,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心理狀態在預防疾病及治療疾病都有重要的作用,讓我們一起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