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因向我咨詢探討古詩詞的博友日增,沒有太多時間一一作深入回復,感覺有負諸位,因此將我撰寫的《如何寫古詩詞》分上、中、下三次發布,分別就古風、律詩和詞的寫作基礎知識做一些介紹,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南郭居士)
應朋友的邀請,要我抽空寫篇傳統詩詞寫作經驗相關的授課稿子,給書院孩子們上課用。能借此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欣然接受。不過也有點犯難,給孩子們講詩歌似乎更不容易,淺了講不透,深了聽不懂,萬一有講的不對的地方還會誤人子弟。不過我還是堅持認真對待,不要辜負這大好的機會。這里我就如何寫古詩詞先作入門篇,以后還會寫深入篇。
下面,同學們請看過來,讓我們先讀一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詩: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平水韻)流:十一尤】押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平水韻)樓:十一尤】 押韻
這是一首仄起格式的五言絕句,平仄非常完美,當然不用說,意境更優美。
首先,《登鸛雀樓》是一首古詩,是古詩里的格律詩,格律詩里的絕句,是一首五言絕句。這里我們開始接觸了古詩、格律詩和絕句的概念,但這還不全面,接下來我們梳理一下詩詞的體裁分類。
詩歌的發展經歷了《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詩、魏晉南北朝民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詩歌、近代詩和新詩。如今詩歌按照不同的表現形式分為白話詩和舊體詩詞,白話詩更多稱為新詩或自由詩,但“詩詞”連稱時一般指舊體格律詩、詞,也就是我這里所講的詩詞。概括地說,詩詞就是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傳統詩歌。詩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詞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現在我分部來講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的寫作方法。
一、古體詩寫作
古體詩又叫古風,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唐代以后基本以五言和七言為主,簡稱五古和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古體詩的代表人物有李白、杜甫、陸游等。
古體詩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
現在以我作的一首《微暇輕吟》為例,感覺一下古體詩。
映日照紅塵,冷眼看長天。
身無功名事,信手寫清閑。
漫詩撒大地,臨拾一句還。
托風送故友,小心過關山。
這是一首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除了每句都是五字外,其它方面都很寬泛。比如在第一、二句和最后兩句應用了對仗,很隨意,全詩未講平仄,在押韻方面,如果按新韻,則“天”、“閑”、“還”、“山”四字押韻,如果按平水韻,其中的“天”字不押韻,但為鄰韻。通過這首詩我們又接觸了平仄、押韻和對仗的概念。
由于押韻對古體詩較為重要,本節作為重點介紹。
押韻,亦作壓韻,是指在韻文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韻律感、鏗鏘感及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字的地方,稱為韻腳。一般情況下,平聲韻發聲比較平緩抒情,仄聲韻讀起來鏗鏘有力,錯落有致。
古體詩既可以押平聲韻,又可以押仄聲韻。一般來說,不同聲調是不可以押韻的。古體詩用韻,比律詩稍寬,一韻獨用固然可以,兩個以上的韻通用也行,即可以換韻。但是通用也非隨便亂來,必須是鄰韻才能通用。
接下來,我介紹一下平水韻和中華新韻。
“平水韻”是古韻(或古聲韻)的一種,是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劉淵而得名。平水韻依據唐人用韻情況,把漢字劃分成106個韻部。每個韻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絕詩用韻,其韻腳的字必須出自同一韻部,不能錯用。今人作詩上網查一下平水韻表就可以了,古人學科少,有的是時間,基本是把韻表背下來了的。經過不斷修訂,我們現在所說的《平水韻》實際多指清朝的《佩文詩韻》。
“中華新韻”由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于1941年10月10日公告,共列出十八個韻。中華詩詞學會又于2010年整理發布了《中華新韻(十四韻)簡表》。新韻比舊韻要簡單、寬泛,且容量大,符合現代讀音,由于以拼音字母的韻母和普通話發音為標準制定,因此更準確更科學,也容易使青少年理解和接受。
用新韻還是用古韻,我認為取決于自己的喜好,不必互相排斥,關鍵還是要作品的意境和內容好。有一部分人不接受新韻也可以理解,因為他們首先接觸的是古韻,先入為主。我本人新韻古韻都用,給接受古韻的人只顯示我的古韻作品,給其余人及廣大詩詞愛好者則同時展示我的新韻或古韻作品。青少年由于拼音學的好,普通話也標準,建議先從中華新韻開始,以后可根據自己的偏好取向再決定用新韻還是用古韻。按趨勢估計,將來新韻會普及,而古聲韻慢慢會作為學術研究來用,因為新韻實質就是古韻的繼承和發展,隨著新生代的成長,他們會將新韻逐步發揚光大。
古體詩的押韻方式具體為:1.全詩可以用一個平聲韻或仄聲韻,也有可隨意轉為其他的。2.一首詩中每句都可以用韻,用于韻的字可以重復。3.詩中用韻不限定在偶數句子上,奇數句也可以用韻。4.詩中可以用鄰韻和上去聲通押。5.允許散文化的句子。
現在我們體會一下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本詩為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其中“香”、“嘗”、“觴”、“長”為韻腳的押韻字。因押韻規范,使該詩讀來朗朗上口,當然,這也有平仄方面的因素,平仄的具體內容將在近體詩寫作中介紹。
到這里,你已經完全可以寫一首自己的古體詩(或稱古風)了,不然你按照上面的方法試一試。
(請繼續關注中篇和下篇)
南郭居士·郭軍 公元2016年9月2日 作于武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