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龍王是中國民間所敬之神。即東海龍王、南海龍王、西海龍王、北海龍王之總稱。龍王信仰起源較早,后漸遍及中土。早期的龍神,雖有降雨等神性,卻無守土之責。如漢代祈雨時則祭土龍。龍由九種動物融合而成,能上天下海,呼風喚雨。所以龍為靈獸之首,又是炎黃華夏歸一的見證。被歷代帝王視為君者象征,故古代帝王多次下詔封龍為王,以求社稷風調雨順。
由于四海龍王是海洋之神,遠離天界,在神靈中身份比較特殊,保持著較大的自治性,天宮對其海洋之事,一般任其自治。大龍王有四位,掌管四方之海,稱四海龍王。小的龍王可以存在于一切水域中。龍王形像多是龍頭人身。
一般來說,是東海廣德王敖廣為青龍,控制雨水、雷鳴、洪災、海潮等等。是絕對的司雨之神,陷沉東京、水淹陳塘關就是一個見證。
南海廣利王敖欽為赤龍。控制火災、人間二昧真火、閃電等等,西海廣順王敖閏為烏龍,操縱風源對流司掌氣候陰涼,天氣變遷。
北海廣澤王敖順為白龍。在【西游記】里,北海龍王召喚冰龍幫助孫悟空為蒸唐僧的蒸籠降溫,保住師徒三人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