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代國號一般根據開國皇帝之前的爵位、發跡地、或以某個強大王朝后人自居而重復使用其國號等。
如大家熟悉的漢高祖劉邦定國號為漢,是因為統一天下之前是漢王,晉武帝司馬炎開國之前爵位為晉王,隋文帝楊堅開國之前爵位為“隨國公”因“隨”字有走的意思,取同音字“隋”定為國號,唐高祖李淵開國之前爵位為唐國公,還有一些割據王朝建立者也是以自己之前爵位為國號的。
宋太祖趙匡胤發跡于宋州(今河南商丘),故立國號為宋,其他割據王朝也有這種例子,不過很少。
元清為中國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元朝其國號為元世祖忽必烈取自“易經·乾篇”中的“大哉乾元,萬物資始”,正式國號為“大元”,之后明清二朝也是在國號中加入大字,清朝早期國號為“金”,因為清朝皇帝所在的女真族曾經在宋朝輝煌一時,建立金國,靖康之恥滅北宋,故清太祖取國號為“金”,史稱后金,清太宗皇太極時改國號為“清”,至今沒有統一的說法,有一種說法是按五行來說“清”字克明朝的“明”字,所以改國號為“清”。
明朝國號說法眾多,主流說法是因為明太祖朱元璋起于明教,所以立國號為“明”。
像強漢由于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因此后世很多割據朝代或以漢皇族后人自居或仰慕其強大而定國號為“漢”,如三國時期的蜀漢,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成漢,五代十國的后漢等等。
周朝是夏商周三朝最后一個朝代,享國近八百年之久,因此后世很多朝代以周字為國號,如武則天稱帝以后改國號為“周”,五代第一明君周世宗柴榮的后周朝代也是如此,清朝三藩之亂時吳三桂自立為帝時也取國號為“周”。
還有簡單粗暴型,南北朝中的南朝最后一朝陳朝國號取自開國皇帝陳霸先的姓,直接以姓為國號,僅此一家了…
一般國號的取字都有淵源,與開國皇帝有莫大關系,如開國皇帝之前的爵位還有發跡地及其祖上什么的,也有其他不按常理出牌的,或仰慕強大朝代直接重復使用,或如元朝按易經取名或如明朝朱元璋發跡于明教取國號為明的。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