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毒何時了
且看下面的相關報道,難道還不夠觸目驚心嗎?)
法院經過審理認為,二被告明知是毒品而予以販賣,其行為均已構成販賣毒品罪。二被告人犯罪時均未滿18周歲,判處小軍有期徒刑8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2000元;小力有期徒刑6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5000元。
為上網與母親發生爭吵,十堰一名16歲少年竟將其親媽打死。這名苗姓少年家住十堰市張灣區東岳路,在該市一所重點中學讀高一。7月27日下午,苗某準備在家上網玩游戲,讓媽媽王某輸入密碼,可王某堅決反對他上網,母子間爆發了激烈的爭吵、廝打。打斗中苗某掄起凳子,狠狠砸向媽媽頭部,其媽媽流血不止,驚慌的苗某急忙撥打120求救。
經東風公司總醫院檢查,王某顱頂骨骨折,顱底大面積出血。雖經緊急搶救,可因傷勢太重,于7月30日下午去世。
辦案警官分析認為,苗某平時喜歡上網玩游戲,那些網絡游戲的暴力場景,可能使苗某產生了一些暴力傾向。
王小雷說他在CS大戰中最喜歡步槍“爆頭”,但別人用匕首放倒對手的鏡頭也讓他感到很刺激。他竟將游戲鏡頭搬到現實中毫不猶豫地置人于死地。在索要上網費遭到姥姥拒絕并被打耳光的打擊下,受慣了媽媽“要什么給什么”溺愛的王小雷顯得那么脆弱,那么不堪一擊。
本報訊:7月11日凌晨,在倫教的一戶民宅內,阿輝的好朋友阿超(化名)為了一塊電腦顯卡玩網游,竟舉刀向他連捅了20多刀,險些奪去了他的性命。
面對民警的問詢,13歲的阿超竟天真地認為,現實中的人可以像網游中的主角一樣通過“補血復生”。通過批評教育,這個癡迷網游的孩子正悔恨不已。
■清遠青少年網民規模已超過30萬人,上網學習比例僅為15%左右,近七成青少年為網絡游戲用戶
■學習成績差、人際交往弱、家庭不和諧、青春期叛逆、心理落差構成青少年網癮五大主要心理原因
■在接觸過網絡上色情內容的青少年中,70%以上有性犯罪行為或動機
暑假開始后,眾多中小學生紛紛選擇與電腦為伴。這種終日面朝電腦背對墻的生活,對他們的身體健康有著巨大傷害,同時也影響著他們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認知。記者特此走訪全市數十家網吧,抽取近百名青少年網民做出調查。
清遠小網民中男生比例為61%,且隨年級增長呈正比。從上網目的看,網絡游戲為67%,即時聊天比例為55.6%,獲取新聞、研究課題的欲求不大。
在10歲以下的孩子中,73%的家長規定了孩子的上網時間。當額定時限不能滿足中小學生的上網需求時,更多的青少年轉而將目光投向了家庭之外的上網場所,營業網吧首當其沖。
在舊城區記者隨機到幾家網吧調查,發現上網的人群中有75%以上為中小學生。正在上網的初二學生李同學告訴記者,在他家附近有2家網吧,“都不查身份證,直接辦張卡就能進了”。
青少年處在身體發育時期,長期直視電腦,過度用眼會導致視力下降、精神不振,還容易引起多種并發癥,如視網膜脫離、慢性結膜炎、白內障等,重者甚至可致盲。除了眼睛受到較為直接的影響,長期在電腦前保持靜坐的姿勢易導致身體的多種不適。
近七成青少年上網純粹是為了玩游戲,需要利用鼠標反復點擊。而操作鼠標時用力保持的姿勢,加速了肌腱互相摩擦的頻率,時間過長會引起手部麻木、灼痛、腕關節腫脹、手部動作不靈活甚至無力這種“鼠標手”疾病。
長時間上網對眼睛、視力造成影響的網友占了68.2%;帶來頸椎、腰椎疾病的網友占74.5%;有頭暈頭痛癥狀的網友占57.6%;導致失眠的網友占46.8%;23.9%的網友表示自己有胃痛、食欲不振癥狀。還有11.6%的網友認為長期上網導致了自己的肥胖等。這進一步表明,中小學生在形成網癮后,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更加嚴重地影響他們的身體健康。
在接觸過網絡上色情信息的青少年群體中,有70%以上有過性犯罪行為或動機。網絡色情內容傳播范圍廣、受眾群體雜,黃段子屢禁不止,對思想不成熟、發育中懵懂的青少年格外具有誘惑,導致一些孩子模仿網絡不良行為,在現實中實施具體犯罪。
近年來,隨著網游的大力推廣,以暴力、色情、賭博、升級為特點的網絡游戲迅速在青少年中間打開市場,愛嘗鮮、嘗刺激、獵奇心理促使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對這些不良信息產生濃厚興趣并期待去嘗試。清遠有50%以上犯罪的孩子在實施犯罪行為之前,都受到了網絡有害信息的直接或間接影響。
單憑父母、學校對青少年上網行為進行干預,不能從根本上使廣大中小學生們懂得趨利避害、分清黑白。社會各界應該動員起來,加大對青少年上網的監管與關注,政府部門、各有關單位應在立法、落實、監督上下苦功,切實將保障青少年健康上網納入日常工作,這將大大降低青少年對網絡垃圾的吸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