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雖然也是打來打去,但是,大家都認一個共同的老板,周天子。打仗,無非是搶地盤,擴大一下自己的市場份額,不至于把對方逼的沒飯吃。實在打不過就舉手投降,叫一聲:“大哥,小弟服了”,然后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屁事沒有了。到了戰國時期,可就不一樣了,晉國韓趙魏三家瓜分老板的地盤,齊國田氏公然搶了姜老板的公章,這么嚴重的事情,周天子居然點頭默認了。于是,各個諸侯紛紛脫離大周集團,成立自己的新公司,地盤爭奪戰由此開始。既然都不是一家公司了,那出手就不用客氣了,韓國吞并了鄭國,齊國吞并了魯國,趙國吞并了中山國,秦國吞并了巴蜀,楚國吞并了越國。到最后,形成了“戰國七雄”,秦、齊、楚、燕、韓、趙、魏。當然,這七個,只是當時實力比較雄厚的霸主,他們控制了99%的市場份額,還有一些比較小的依然存在,比如衛國,就守著一座“野王”城(今沁陽)過小日子,到秦始皇滅燕,回師的途中,才順手把他滅了。戰國七雄,當時都已經稱王,甚至秦國和齊國和曾經并稱為“東西二帝”,因此,在當時來看,他們都是獨立的,有自己獨立的文字,度量衡,貨幣,每個國家也都有自己的首都。經過2000多年的變遷,華夏大地經過多次的分裂與統一,現在這些都城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個如雷貫耳,六個默默無聞。秦國都城:咸陽
秦國的都城經歷了9次搬遷,最后一次是秦孝公從櫟陽搬到了咸陽,這個建議,是商鞅提的,因為當時商鞅“紅”啊,秦國“改革總設計師”。咸陽這個城市,因為秦始皇統一六國,讓他成為了天下第一大都城,曾經非常輝煌,在歷史上的知名度也很高。“先入咸陽者為王”,這句話,即便是不懂歷史的人也能說上來。不過,隨著項羽的一把大火,咸陽城變成了一堆廢墟。漢朝建立后,在咸陽的邊上又重新建了一座城,就是“長安城”。長安城是西漢,隋朝,唐朝的首都,尤其是在大唐的時候,長安城達到了他的輝煌頂峰,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國際大都市”,各國商人云集長安。不過,漢代的長安城和隋唐的長安城不一回事。楊堅統一天下后,本想定都長安,但是,長安的環境實在是太差了,連地下水都是咸的。因此,他在漢長安城的東南方向,又重新建了一座長安城,屁股還沒坐熱,就被老李家給搶走了。從唐末以后,長安城就走向了沒落,明朝朱元璋的時候,曾經一度想遷都長安,并給他改名為“西安”,還把城墻給修了修,但是,因為太子朱標的去世,這件事也就擱置了。如今的西安市,是陜西省的省會,國家重點建設的西部“國家中心城市”,但是,與北上廣深這些城市相比,西安,顯然沒有多少存在感。齊國都城:臨淄
當時齊國的東邊有一個“紀國”,也是姜姓的后人,按說一家人,關系應該不錯,可惜,這兩家是“世仇”,水火不容。原因在于當年紀國在周天子面前打齊國的小報告,周夷王把齊國國君給烹殺了。齊獻公繼位后,為了防止紀國的進攻,就對都城進行了擴展,一直擴展到了淄水的邊上,后來,都城就改名為“臨淄”。戰國時代,老田家搶了姜老板的公章,公司也不更名,也不換地,還叫齊國,都城還在臨淄。秦始皇統一天下后,臨淄就變成了三十六郡下的一塊土地。此后2000多年,臨淄只是中華大地上很普通的一塊地方。現在的臨淄,屬于淄博市的一個區,而淄博市,僅僅是山東省的一個地級市,別說在全國,就是青島小哥一個人,就把他壓的死死的。楚國都城:郢(ying)
戰國七雄里,楚國是搬家最頻繁的,他的都城換了很多次,但是,楚國人很講究,不忘本,不管搬到哪里,就把那里改名為“郢”。他們先后經歷了丹陽、郢都、鄀都、鄢都、陳都、鉅陽、壽春七個地方,跨越了現在的安徽,河南,湖北三個省份。這些地方目前都只是一些縣城或者鄉鎮,甚至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幾乎沒有人會知道,這些地方,曾經是楚國的都城。燕國都城:薊(ji)
燕國是根紅苗正的老姬家后代,第一代是周武王的弟弟召公,因為封地在燕山附近,所以定國名為“燕”。原本燕國的國都不在薊,薊是北方的一個古老的諸侯國,叫“薊國”,燕國北上東進擴展疆域的時候,滅了薊國,才定都于“薊”。燕國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存在感非常弱。春秋時期就出場一次,山戎過來搶劫,燕國打不過,請齊桓公過來幫忙,齊桓公一口氣打到孤竹國,給燕國狠狠的出了一口氣。戰國時代,燕國搞了一把大動作,“荊軻刺秦王”,不過也是然并卵,不搞還好,搞了以后惹怒了嬴政,讓他提前領盒飯了。薊,在后來屬于幽云十六州的一部分,是中原在北方的門戶,后來被遼國占據了很長時間,元朝改名為“大都”。明朝時期,改名叫北平,是朱棣的封地,朱棣靖難成功后遷都北平,改名為“北京”,成為明清兩朝的國都。如今,北京依然是我們的首都,是全國人民都向往的地方。韓國都城:新鄭
不過,韓國有一個土特產很厲害,就是“弩”,所謂“天下強弓勁弩出韓國”。光這一項,就給韓國帶來了不少的經濟收入。三家分晉的時候,韓國的都城在“陽翟”,就是今天的河南禹州,韓國滅了鄭國以后,就把都城搬到了鄭國的都城“新鄭”。新鄭,目前是河南省會鄭州市下轄的一個縣,鄭州的機場就在新鄭,目前建設的“鄭州航空港區”也在新鄭。趙國都城:邯鄲
邯鄲這個城市很神奇,2000年來從來沒有改過名字。三家分晉的時候,趙國的都城在晉陽,也就是今天的太原,那里是趙國的大本營,城池修建的非常牢固,當年智伯圍困了好幾年,都沒有能打下晉陽。后來趙氏滅范氏,中行氏的時候,順手也把自己的本家邯鄲氏也給滅了,之后就搬遷到邯鄲。戰國時期,邯鄲是一個交通要地,南來北往的商人都要經過邯鄲,邯鄲也是戰國有名的商業之都,大商人呂不韋就曾經在邯鄲做生意。如今的邯鄲,只是河北省的一個地級市,沒有了往日的輝煌,之剩下“邯鄲”這個名字,讓他顯得古色古香。魏國都城:大梁
三家分晉后,魏國的都城在安邑,也就是今天山西夏縣附近。到了戰國末期,秦國實力強大,為了避其鋒芒,魏惠王將都城遷到了大梁,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開封有八朝古都之稱,尤其是北宋時期,開封成為最繁華的大都市,尤其是開封的夜市,一直保持到現在,很多人專門去吃開封的夜市。開封曾經是河南省的省會,但是,在1954年,河南省省會遷到了鄭州。在鄭州的強勢發展之下,鄭開融合已經成為大趨勢,古都開封已經徹底淪為小弟。戰國到現在,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當年的都城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已經不再是原來的樣子。但是,不變的是我們中華文明的傳承,我們應該知道我們從哪里走來,我們的根在什么地方,才能走向更遠的未來。全文完!共計2647字,感謝閱讀!
猜你想看:
秦始皇滅六國,最難啃的兩根“骨頭”,為什么是趙國和楚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