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麻黃各半湯用法用量
組成:桂枝一兩十六銖(約25克),芍藥一兩(約15克),生姜一兩(約15克),甘草(炙)一兩(約15克),麻黃(去節(jié))一兩(約15克)大棗(擘)四枚杏仁(去皮、尖)二十四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1000毫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360毫升,去滓,每次溫服120毫升,半日許服盡。
桂枝麻黃各半湯功用主治
功用:小發(fā)其汗,以解表邪。
主治: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一日二三度發(fā),面色反有熱色,無汗,身癢者。
桂枝麻黃各半湯各家論述
①《內(nèi)臺方議》:桂枝湯治表虛,麻黃湯治表實,二者均曰解表,霄壤之異也。今此2方合而用之者,乃解其表不虛不實者也。桂枝湯中加麻黃、杏仁,以取小汗也。
②《傷寒貫珠集》:既不得汗出,則非桂枝所能解,而邪氣又微,亦非麻黃所可發(fā),故合2方為1方,變大制為小制。桂枝所以為汗液之地,麻黃所以為發(fā)散之用,且不使藥過病,以傷其正也。
③《傷寒論類方》:此方分兩甚輕,計共約6兩,合今之秤僅1兩3-4錢,分3次服,只服4錢零,乃治邪退后至輕之劑,猶勿藥也。
④《古方選注》:其法先煎麻黃,后納諸藥,顯然麻黃為主,而以桂枝、芍藥為監(jiān)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