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周刊:辦公室人群中,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率很高,發病原因是什么?
譚軍: 腰椎間盤突出的基本因素是椎間盤退行性改變。
從性別上講,腰椎間盤突出癥多見于男性,男性的發病率高于女性,一般認為男性與女性之比為4~12 1。
從體型上講,一般過于肥胖或過于瘦弱的人易致腰椎間盤突出。
從職業上講,以勞動強度較大的產業工人,長期坐辦公室伏案工作的白領,經常站立的工作人員如售貨員、紡織工人、教師,外科醫生等較多見。
從生活和工作環境上講,經常處于寒冷或潮濕的環境,都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誘發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條件。
從女性的不同時期講,產前、產后及更年期為女性腰椎間盤突出的危險期。
身體周刊:哪些做法有益于腰椎的健康?
譚軍:晨起最好活動一下腰部,做做前后伸、左右旋轉、伸懶腰等動作,使腰部不至于從靜止狀態馬上轉變為增加腰部負荷的動作。
“燕飛”鍛煉,俯臥床上,去枕,雙手背后,用力挺胸抬頭,頭胸離開床面,同時膝關節伸直,兩大腿用力向后也離開床面,持續3-5秒,然后肌肉放松休息3-5秒為一個周期,這種方法俗稱“燕飛”。這一動作能很好地鍛煉腰背部的肌肉。
游泳,尤其是蛙泳可以鍛煉下身肌肉群,使之能有效分擔腰背部負擔,阻止和緩解腰疼形成。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搬重物時要量力而行,如果認為可搬,用力也不要過猛,先活動一下腰肢,運好氣,然后慢慢將重物抬起,移動到位后輕輕放下。
座位高低大小應合適,不要坐小板凳,低沙發,座位的高度應以大腿與上半身的角度大于90度為宜。正確坐姿應為直腰、含胸、拔背,靠背下方最好放一軟墊,可幫助保持腰椎的生理曲度。
看電視或干其他事情,不要一個姿勢時間過長,每隔一個小時左右就要站起來活動活動,讓緊張的腰肌松弛一下,可以有效地防止腰痛。注意休息,勞逸結合,防止腰部受到外傷及寒冷等不良因素的刺激。
身體周刊:腰椎間盤突出癥,什么情況下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譚軍:當非手術療法治療無效,病人生活質量降低和因疼痛不可耐受且經保守治療無效時,應及早放棄保守治療而考慮手術治療,盲目長時間保守治療往往延誤診治或出現并發癥。
目前腰椎間盤突出的手術治療,絕大部分仍采用常規開放手術,包括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經腹椎間盤手術、椎體融合術等。手術的目的是直接切除病變腰椎間盤髓核,解除神經根壓迫而達到治療目的。
近年來脊柱外科技術和手術設備不斷發展,微創手術成為脊柱外科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相比傳統脊柱手術,微創手術具有切口小、組織創傷小、出血少、疼痛少、術后功能恢復快,感染率低的優點,應根據病情不同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
身體周刊:頸椎病也是辦公室常見病,如何進行預防?
譚軍:頸椎關節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活動度很大,具有屈伸旋轉的功能,由于大量活動、勞損的積累,長時間后可形成慢性損害,易產生退行性病變,這是發病的內在原因。
大體上說,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以40-60歲多見,而45-55歲年齡段發病最多。但隨著社會工作節奏的加快,頸椎病發病呈年輕化趨勢。
頸椎病多見于頭頸部長期處于同一姿勢勞動的人員,或頭頸部活動頻繁以及從事頸部容易受傷的職業人員,比如外科醫生、教師、計量人員、從事電腦工作的人、司機、足球運動員、學習任務重的青少年等。此外,習慣使用高枕的、有頸椎外傷史的人易得頸椎病。
身體周刊:哪些措施有益于頸椎的健康?
譚軍:把桌椅高度調到與自己身高比例合適的最佳狀態,更重要的是腰部挺直,雙肩自然后展,眼睛與桌面的距離約35厘米左右。
工作間隙要經常隨呼吸做自然的提后動作,約每10分鐘抬頭或后仰休息片刻,讓頭、頸、肩、胸處在一種略微緊張的正常生理曲線狀態,并盡量避免頭頸部過度前傾或后仰。臀部要充分接觸椅面,并可常用椅背頂住后腰稍作休息。
頸椎病以中老年為多,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油膩厚味之品。肝腎功能不足者,可多食枸杞、菊花、芝麻、桂圓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視力模糊、流淚者,宜多食含鈣、硒、鋅類食物,如豆制品、動物肝、蛋、魚、蘑菇等。
在電腦前坐累了,可以讓頸部做畫“米”字運動來活動肌肉。放風箏、游泳、打羽毛球、瑜伽都是比較適宜的運動,特別是游泳,可以讓頸部肌肉向各個方向運動,是很好的鍛煉頸椎的運動。打乒乓球需要經常低頭,不適宜頸椎病的高危人群。
本文來源:東方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