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貸監管辦法發布后,限額令,ICP許可、銀行存管“三大劍客”一出山,各大p2p平臺曾抱頭鼠竄,紛紛轉戰小額消費金融。消費金融瞬間被認為識互聯網金融的新藍海。然而,殊不知此時,ABS悄然而生。
據最新消息,曾經紅極一時的社交平臺人人網在業務萎靡之后,轉型做互聯網金融,開拓了資產證券化(ABS)新“戰場”。新的戰場,惹得眾群雄紛紛逐鹿,眼下,互聯網金融巨頭紛紛追趕時髦,涌入ABS領域。
所謂資產證券化,就是以特定資產組合或特定現金流為支持,發行可交易證券的一種融資形式。通過這種方法,資產持有者得以將資產打包后再散賣給投資者,以回收現金。
ABS平臺方興未艾
今年上半年,螞蟻金服、京東金融、宜人貸先后在上交所和深交所發行場內ABS,發起規模從2億元到20億元不等,但算上多期發行的話,單個項目總額度可達百億元。從基礎資產來看,互聯網金融公司目前發行的ABS基礎資產主要是個人消費形成的債權、向小微企業發放貸款形成的債權.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來說,次級的分配期劣后于優先級和次優級,由原始權益人自己承擔,起到內部增信的作用。比如京東和分期樂ABS次級都不流通,屬于自行認購。相比場內,場外ABS更是盛行。比較常見的方式是,互聯網金融平臺直接作為銷售平臺,或者地方金交所產品對接互聯網平臺進行銷售,參與到場外ABS中。
資金低價誘人
為什么互聯網金融開始熱衷ABS呢?在監管放開后,今年銀行等傳統機構資產證券化熱火朝天,吸引了互聯網金融的注意。2016年1至6月,銀行間共發行信貸資產證券化項目46期,總規模139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3.45%。交易所的企業資產證券化項目共發行134期,總規模達到了137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17.63%。
ABS吸引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另一個原因是資金價格低,“P2P的融資成本之前是20%,現在也要10%-12%,而ABS只需要6%-8%。”
業內人士表示,ABS對互聯網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進行了很好的補充,這些金融機構擁有更低的資金成本,就可以在利差相等的情況下獲取更優質的用戶,“ABS一定是一個趨勢,現在國內的資產證券化業務競爭比較緩慢,傳統的銀行授信是屬于間接融資模式,容易加大杠桿,而ABS是一種直接融資模式,是一個非常好的融資渠道,所以ABS有很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