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帆作品 · 太上道祖
太上道祖,也被尊稱為太上老君、降生天尊、混元上帝等,是公認的道教始祖,在我國許多神話傳說中都有出現。
太上老君的信仰,始于東漢。
當時的祖天師張道陵設天師道,以老子為教主,為最高信仰,為后期的道教發展奠定了基礎。
《大宋天宮寶藏》中記載,“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道教認為,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次世化身。
在世人的心目中,太上老君是一位大耳下垂、須發皆白,但精神爽朗,神態安詳,乘青牛而隱逸的老者。
漢代史學家劉向所著《列仙傳》中寫:“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車去。入大秦,過西關。關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強使著書,作《道德經》上下二卷”。
太上老君騎青牛出關化胡的這個故事精彩絕倫,而故事中的“紫氣東來”也慢慢沉淀為了中國文化中的一個基因。
作為一種吉祥的象征,紫氣是圣賢出現的預兆。“紫氣東來”常常出現在宮殿的牌匾上、春節的對聯橫幅上,以及各式各樣的工藝品擺件上……“紫氣東來”是人們對祥瑞降臨的一種祈盼。
玉雕作品《太上道祖》以和田籽料、析木玉為載體。
太上老君俏色巧雕,面容安詳可親,面須隨風飄舞,線條勾勒極富運動感。背面浮雕仿古文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出自《道德經》開篇,此處雕刻前后呼應,突出了太上老君避塵世養心悟道、修無為,睿智宏達的人物形象。
太上老君騎青牛出關化胡,青牛自然被作為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整件作品中占了大半篇幅。隨料形而雕,以析木玉的沉靜色彩勾勒牛的壯碩體格,恰到好處。明亮有神的眼睛,賦予青牛生命力。
仙風道骨的太上老君精神爽朗,溫順沉穩的青牛健壯肥碩,兩者相互契合,形象刻畫生動細膩,形神兼備。整件作品主題突出,虛實相間,繁中求簡,層次分明;觀之,蘊含的無限祝福呼之欲出。
仙人騎牛乘風去,紫氣東來福壽全。以精湛工藝再現經典題材,品悟天地之道,修身養性。“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編輯:苜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