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文末互動,贏杭白菊!活動詳情請看文末介紹~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鹽是“百味之王”。
而近年來,我們每天吃的鹽正在悄悄發(fā)生改變,超市貨架上,竹鹽、無碘鹽、低鈉鹽……林林總總不下幾十種。
價格差別也很大,有2元的普通鹽,也有20元的高檔鹽,甚至還有高達60元的玫瑰鹽。
這么多種類,該怎么選?特別是有甲狀腺等問題的朋友,又該選哪種鹽?本期,康康就來詳細說說。
一、普通鹽
加碘鹽、無碘鹽、低鈉鹽
價格:¥2-5元
1. | 加 | 碘 | 鹽 |
加碘鹽:市面上經(jīng)常能見到的鹽,也是大多數(shù)人正在吃的鹽。
我國是自然環(huán)境中碘缺乏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這個自然環(huán)境現(xiàn)狀很難改變,便在普通食鹽中加了一定劑量的碘化鉀,也就是加碘鹽。
以防止碘缺乏病(如甲狀腺腫,俗稱“大脖子”病;克汀病、嬰幼兒的智力損害等)的發(fā)生。
明天(2020年5月15日)就是第27個“全國碘缺乏病日”。
左:甲狀腺腫病人;
右:同齡的正常人與克汀病病人對比
? 加碘鹽適合大多數(shù)人食用,特別是妊娠期、哺乳期、處于生長發(fā)育期的兒童以及缺碘山區(qū)的居民。
? 特殊情況,如甲亢、甲狀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等患者,就不適合吃加碘鹽了。
2. | 無 | 碘 | 鹽 |
無碘鹽:指的是食用鹽中不再額外添加碘化鉀。
? 大部分人不適合吃無碘鹽,沿海地區(qū)海產(chǎn)品豐富,日常飲食中碘元素得到了補充,可適量食用無碘鹽。
? 甲亢、甲狀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以及需要限碘的人群,就需要吃無碘鹽。
3. | 低 | 鈉 | 鹽 |
低鈉鹽:用氯化鉀代替了加碘鹽中的一部分氯化鈉,有的還添加了氯化鎂。
我們一直強調(diào),要少吃鹽,主要是因為要減少鈉的攝入,而相比加碘鹽,低鈉鹽攝入的鈉含量更低,且有利于預防高血壓,所以很多人會選擇低鈉鹽,但低鈉鹽味道比較淡。
? 從減少氯化鈉攝入量方面來講,低鈉鹽比加碘鹽更適合大多數(shù)的人。
? 但是,由于低鈉鹽含鉀量高,所以不適合急/慢性腎炎、高血鉀癥、心臟病患者、在服用某些影響鉀離子代謝藥物的人群以及高溫作業(yè)者、重體力勞動者等。
二、高檔鹽
玫瑰鹽、加鈣鹽、竹鹽等
價格:¥10-60元
1. | 玫 | 瑰 | 鹽 |
玫瑰鹽:粉粉的玫瑰鹽是一種巖鹽,是目前很火的一種鹽。
號稱含有84種微量元素和天然礦物質(zhì),高鐵、高鈣、低鈉。因為含有微量的鐵而呈現(xiàn)粉紅色(真要沖顏值去買也是可以哈)。
2. | 營 | 養(yǎng) | 鹽 |
營養(yǎng)鹽:如加硒鹽、高鈣鹽、加鐵鹽、健康平衡鹽等。
因在加碘鹽的基礎上額外添加的礦物質(zhì)或微量元素而得名。
3. | 風 | 味 | 鹽 |
風味鹽:如海鹽、井鹽、竹鹽、菇鹽、海藻鹽等。
比如,海鹽是由海水蒸發(fā)結(jié)晶而得的鹽;井鹽就是通過打井抽取地下鹵水制成的鹽;竹鹽是將鹽裝入竹筒中高溫燒制而成,風味比較獨特。
普通鹽和高檔鹽有何區(qū)別?
其實,不管是玫瑰鹽、營養(yǎng)鹽,還是風味鹽,都是在加碘鹽或無碘鹽的基礎上,額外添加某些微量元素或者是來源不同,加工方式不同,再怎么花哨,主要成分還是氯化鈉。
? 當然額外添加的元素,確實會比普通食用鹽的含量高。
? 但是,鹽就只是調(diào)味品啊,畢竟我們每天吃的鹽也就6-10g。
? 即便高檔鹽中有各種微量元素,我們分分鐘就從日常飲食中獲取到啦,何必花這個冤枉錢呢?
當然,如果你覺得高檔鹽更好,經(jīng)濟條件又允許的話,也不是不可以~
為自己帶“鹽”:哪種是適合自己的鹽?
對健康人群來說,選擇加碘鹽和低鈉鹽都可以,更推薦低鈉鹽。(上面提到的甲狀腺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請選擇適合的種類)
除了挑選合適的鹽,在吃鹽上,還要注意:
1. 不超量
按《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的鹽攝入量應不超過6g。
如果選擇低鈉鹽,鹽的推薦攝入量還是6g。千萬別因為低鈉鹽味道淡,就多放幾勺,這樣就喪失了選擇低鈉鹽的意義。
2. 小心食物中的藏鹽大戶
要避免攝入過量的鹽,除了要控制食用鹽的量外,還要減少食品中的“藏鹽大戶”:
? 腌制品:腌肉、臘肉、酸菜、泡菜、咸鴨蛋等;
? 調(diào)味品:醬油、料酒、番茄醬、海鮮醬、豆瓣醬、蠔油、味精、雞精、大豆醬等;
? 甜品:各種冰淇淋、面包、蛋糕、餅干等;
? 其他:炸雞、漢堡、薯條,以及方便面、薯片、香腸、瓜子、話梅等。
我們講了這么多種鹽,最后總結(jié)一下:
①普通鹽和高檔鹽并沒有什么不同;
②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加碘鹽就可以了,更推薦的是低鈉鹽;
③不管吃什么鹽,還需注意每人每天不要超過6g~把6g鹽分攤到一日三餐上,也就是每個成人每餐不超過2g鹽。
最后偷偷告訴大家,現(xiàn)在很多地方有賣這種2g控鹽勺,廚房里放一把,每次做菜的時候就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啦!
學會如何為自己帶“鹽”的
記得分享給關心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