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網絡
作者丨小左
2020年3月30日15時51分,西昌市經久鄉馬鞍村發生森林火災,由于風勢較大,山火迅速蔓延。
當晚,寧南縣森林草原防火專業撲火隊員,共21人連夜馳援西昌火災。
次日,由于風向突變,他們一行被大火包圍,包括一名向導在內的19人犧牲,3人受傷住院。遇難者中年齡最小的消防員劉勇,年僅25歲。
據我國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公布,新中國成立以來有636名消防員犧牲。
僅天津港特大爆炸等4次滅火救援,就有125人獻出年輕生命 。
其中有一對消防員父子時隔19年捐軀:
馬玉清1974年犧牲,年僅28歲;
兒子馬忠學1993年犧牲,年僅23歲 。
犧牲消防官兵的平均年齡,只有24歲。
2019年,全國消防隊伍出動127萬次;營救危險被困人員15.2萬人次……
正如人們口口相傳的那樣:“消防員是和平年代最危險的職業,不打仗時消防兵最累。”
新中國成立以來636名消防員犧牲:有父子時隔19年捐軀_2020年清明節_騰訊視頻
視頻來源 新京報
今天我想講講中國消防員,
他們是和平時代離老百姓最近的英雄,
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他們。
01
真實的消防員是什么樣子?
每個消防員都有三個謊言。
三個謊言,是對家人說的:「不苦」「不累」「不危險」。
你知道嗎?消防員的一身裝備重達50斤,是一個成年人的體重。
而有時,火災導致電梯無法運行,他們需要扛著這身裝備,徒步到十幾層,甚至更高的樓層。
為了應對現場的情況,負重60多斤爬十樓,是他們的日常。繩索爬樓30秒內完成才算及格。
福州以為消防員在負重長跑訓練后,一張背部磨破皮的圖刷屏網絡,大家都十分心疼。
知道這個21歲的小伙子怎么回應的嗎?
他說,“我很意外,這張照片對我們消防員來說是家常便飯。”
不僅如此,這位消防員泡的發皺的腳,也是消防員日常的一部分。
02
到了現場,更是經歷著多重的考驗。
四川德陽廣漢一火鍋底料加工車間著火,消防員深入火場滅火并將7名被困人員救出。
走出火場,他被辣椒熏得睜不開眼睛,只能不斷用水沖洗自己。
四川一名工人在井下作業時缺氧昏倒被困。
救援的消防員曹磊為了節省時間,一人深入井下。
工人被他成功救起,但是他卻因為長時間缺氧,差點沒有挺過來。
被拉出井時,他不斷呻吟著……
女子輕生跳水,消防員進入水中救人。
寒冬臘月的河水中,女子獲救。救人的消防員上岸后,凍得失去了意識,不斷發抖。
黑河的一名消防員,在完成救火任務后,試圖撿起自己掉落的帽子,卻幾次都沒有成功。
不是因為笨拙,而是淋上水的衣服已經在寒冬中結成了冰,他甚至不能蹲下。
“里面一層汗,外面一層冰”這是他們面臨的極限考驗。
剛剛完成任務的消防員,坐在地上用泡面充饑。
但太過疲憊的他,手抖得甚至無法將面送進嘴里。
曾經有一則視頻,消防員們在食堂用餐,人人用的是叉子。
有人質疑:中國人為什么用叉子。
其實,因為每日的訓練和工作量太大,很多時候完成訓練后,消防員的手抖得用不了筷子。
這就是他們用叉子的原因。
“中國人老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消防員是養兵千日,用兵千日。”一名消防員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他們隨時待命。
廣東肇慶市某消防中隊,消防員們圍坐一團,正在慶祝中隊長蔡建星和妻子領證結婚。
警鈴突然響起,在場所有消防官兵在幾秒內沖出了其樂融融的食堂。
只留下當天的新娘,和一屋子不知所措的親友。
這就是消防員的「隨時待命」。
“消防員有那么忙嗎?新聞里沒有看到那么多火災啊?”
人們時常把消防員單一的和救火掛鉤,其實消防員要做的遠不止是救火這一項工作。
仔細回想一下,消防員出現的頻率非常高。
你可能沒有撥打過110,但人生中你至少會撥打過一次“119”。
03
一位基層消防中隊的中隊長,概括了消防員的主要工作:
基層中隊需要接警出動的情況一般來說分為滅火、救援和社會救助。
滅火就是火災了,這個不需要過多解釋。
救援最多的是車禍,還有各種諸如地震、山洪、泥石流、或者人掉在井里、水池里之類的各種只要有人員被困的情況,我們都得出動。
社會救助那就千奇百怪了,鑰匙落在家里、出門煤氣忘關了、救貓救狗啊、摘馬蜂窩啊、戒指卡手指取不下來啊、有人準備跳樓自殺啊
所以,我們經常在各種地方,看到那身亮眼的橙色制服。
下井救貓。
冰上救狗。
地上救人:被卡住的熊孩子。
被卡住的熊大人。
一位消防員曾自嘲說,“救貓救狗,不算什么英雄。但是人民群眾需要我們,我們就去做。”
人們往往對“偉大”的定義太過龐大。
我們書寫偉大時,慣用一個巨大的事件,一次從天而降的解救,甚至是一場無可避免的犧牲。
所以太過瑣碎,經常露面的消防員們,顯得不夠神秘,以至于很少有人這樣形容他們。
甚至有人說,我們的消防員,不如國外的消防員。
但數據這樣說:
據統計,當前全球平均每年火災中死亡者人數排名中國位列第四,約2100人
而總人口與中國相當的印度死亡人數為2萬,是我們的十倍
即便是消防職業化被廣泛稱贊的美國 每年死亡人數也有5000人,是我們的2.5倍
如果算人均火災死亡率 中國已經是全球最低的國家之一了
其實,他們的不平凡,寫在365天每一個普普通通的24小時里——
去幫一位老人開鎖,他們不會拒絕。而當一場災難來臨,他們也不會退縮。
04
2010年7月16日傍晚,大連新港輸油管線發生爆炸。
18點12分接警,18點19分到達現場,大孤山消防中隊只用了7分鐘,率先趕到現場。
火燒到最猛烈的時候,地面和地下管道里面全是火,井蓋嘭地一聲就飛出去了,噼里啪啦往下落:“整個地面是爆了的”
這么危險,進還是退?
對于消防員來說,卻沒有第二種選擇。
中隊直接讓打開攝像機,給每個人錄一段話——意思大家都懂,如果回不去了,至少給家人留段遺言了。
他們用身軀,筑起了一道防線,身前是無情的大火,身后是要保護的人和家園。
2018年5月29日,廣西玉林一棟民房發生火災,消防員楊科璋轉移一歲半的小女孩時,不慎踩空,從五樓跌落。
他仰面躺在地上,女孩被他緊緊摟在胸前,除頭部擦傷外沒有任何損傷,可楊科璋卻傷重不治。
2019年11月25日5時12分,福建消防接到報警,倉山區有一民房發生火災,支隊緊急調派了近50名消防員趕去撲救。
7時多,在大家的努力下火災終于被撲滅了,卻發現還有一名群眾被困。
張偉杰二話沒說,立刻重新進場搜救。
建筑物再次坍塌,張偉杰和群眾同時被困。
經過全力營救后,被困群眾救出。一個小時后,張偉杰被救出。
但醫院的全力搶救無效,張偉杰在當天下午犧牲,年僅26歲。
2019年4月2日,四川涼山木里縣立爾村的森林火災,面對大火他們沒有退。
最終,30名撲火隊員不幸殉職,他們中1位80后,24位90后,2位00后。
正是這群人,他們的生活中早早寫進了“犧牲”“勇敢”“死亡”這樣的關鍵詞。
4月2日12時01分,經3800余人全力撲救,四川西昌市經久鄉森林火明火全部撲滅。
完成任務撤回后,未來得及洗凈身上的灰塵,消防員們累得坐在地上睡著了。
劫后余生的他們,坐在一起,唱起了《少年》。
聽到淚目!臉上還有來不及擦的灰 西昌救火武警高聲唱起“少年”_騰訊視頻
很難想象這幫人剛剛靠自己的血肉之軀,打敗了可怕的山火。
畫面中一張張鮮活的臉,走出火場,放下裝備,他們只是平均年齡20幾歲的男孩。
一位災難的經歷者說,經歷著歷史性的一刻時,我們常常一無所覺。英雄往往沒有長成英雄的樣子,他們只是19歲的孩子,亦或是誰的父親,誰的兒子。他們只是在那里,完成了普通人的正義。
但他們不應面目模糊,只被掩埋在數字和冰冷的文字背后。
他們應當被記得,被感謝,被提及,被祝福。
請記得,這個19歲少年逆行的背影。
他是一名消防員,無數逆行者的縮影。
是那個會幫你開鎖的消防員,抓蛇捕貓救狗的消防員,也是那個地震洪水火災從未退縮的消防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