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孩子們看了不少名著吧,趕快收藏由東學堂語文老師為您整理匯總的《三國演義》主要人物性格及形象,幫助孩子們梳理知識點。
感謝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經典名著《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所著,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0年的歷史風云。
描寫了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代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
羅貫中(約1330——約1400),漢族,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籍貫山西太原府。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體小說的鼻祖。
(一)劉備
劉備,字玄德,中山靖王劉勝之后,漢景帝閣下玄孫,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桃園結義攻打黃巾軍,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與魏、吳三足鼎立,三分天下。劉備于公元221年稱帝,國號為漢,建都成都。公元223年,劉備病死在蜀國。
形象: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性格:為人忠厚,知人善任,寬仁愛民、至誠待士、信義為上、大智若愚、是“圣君”的代表。后期剛愎自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贊。
重要情節:
桃園豪杰三結義(第一回 宴桃園豪杰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三英戰呂布(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
三顧茅廬(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
劉玄德攜民渡江(第四十一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
白帝城托孤(第八十五回 劉先主遺詔托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
(二)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后為魏王,去世后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形象:面色慘白,目光銳利。
性格:愛才 奸詐多疑 自私殘暴 權謀機變 從容不迫 志向遠大 飛揚跋扈
重要情節:
曹操獻刀(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
錯殺呂伯奢(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
許田打圍(第二十回 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內閣受詔)
割發代首(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
官渡之戰(第三十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
華容逢關羽(第五十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云長義釋關羽)
夢中殺人、殺楊修(第七十二回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
殺華佗(第七十八回 治風疾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
(三) 孫權
吳太祖大皇帝孫權,字仲謀,生的方頤大口,碧眼紫髯。“昔漢使劉琬入吳,見孫家諸昆仲,因語人曰:‘吾遍觀孫氏兄弟,雖各才氣秀達,然皆祿祚不終。惟仲謀形貌奇偉,骨格非常,乃大貴之表,又享高壽,眾皆不及也?!焙蠊嫒绱?。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生于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遭刺殺身亡,孫權繼而掌事,成為一方諸侯。曹操對這位后輩 的評價是“生子當如孫仲謀”
形象:生的方頤大口,碧眼紫髯。
性格:謙虛,愛才,識人,明智,晚年昏庸。
重要情節:
繼承父兄基業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
決計破曹(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六十一回 趙云截江奪阿斗 孫權遺書退老瞞)
孫權降魏(第八十二回 孫權降魏受九錫 先主征吳賞六軍)
(四)、關羽
關羽,字云長又名長生。公元200年劉備戰敗,關羽被曹操所圍,降漢不降曹,極受優禮,并被封侯,但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當得知劉備下落時,過五關斬六將,攜劉備家眷返回,成為封建社會忠孝仁義的楷模。他雖在三人中排行老二,但卻死得最早,于公元219年孫權襲荊州時被殺。
形象:單鳳眼,臥蠶眉,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
性格:忠義勇武 忠貞不二 光明磊落 恩怨分明
重要情節:
溫酒斬華雄(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三英戰呂布(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身在曹營心在漢、斬顏良(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
誅文丑、掛印封金(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云長掛印封金)
千里走單騎第、過五關斬六將 (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
單刀赴會(第六十六回 關云長單刀赴會 伏皇后為國捐生)
華容道義釋曹操(第五十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云長義釋曹操)
水淹七軍(第七十四回 龐令明抬櫬決死戰 關云長放水淹七軍)
刮骨療毒、關羽大意失荊州(第七十五回 關云長刮骨療毒 呂子明白衣渡江)
敗走麥城(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云長敗走麥城)
關帝顯圣(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關公顯圣 洛陽城曹操感神)
(五)、張飛
張飛,字翼德,桃園三結義中位居老三,是魯莽英雄的代名詞,但也有粗中有細之時。關云長曾經評價這個義弟“吾弟張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辈懿賹⑦@件事記在衣袍襟底,并且告訴左右說 “今后如遇張翼德,不可輕敵?!彼陂L坂坡上喝退秦兵的故事,至今仍是美談。遺憾的是他在公元221年劉備發兵攻吳為關羽報仇,臨行前被部將刺殺,留下一世英名。
形象: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性格:耿直粗魯,疾惡如仇,心直口快。
重要情節:
大鬧長坂橋(第四十二回 張翼德大鬧長坂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口)
義釋嚴顏(第六十三回 諸葛亮痛哭龐統 張翼德義釋嚴顏)
夜戰馬超(第六十五回 馬超大戰葭萌關 劉備自領益州牧)
智取瓦口隘(第七十回 猛張飛智取瓦口隘 老黃忠計奪天蕩山)
(六)、趙云
趙云,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使得一桿好槍,“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長坂坡一戰,七進七出,殺了曹營名將五十余員。從此聲威大震。玄德曾對諸葛亮說“子龍一身都是膽也。”又號子龍為“虎威將軍”.死后追謚為順平侯。
形象: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
性格:忠心耿耿 英勇無敵渾身是膽 治軍有方
重要情節:
趙云單騎救主 (第四十一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
趙云截江奪阿斗(第六十一回 趙云截江奪阿斗 孫權遺書退老瞞)
計取桂陽(第五十二回 諸葛亮智辭魯肅 趙子龍計取桂陽)
一身都是膽 (第七十一回 占對山黃忠逸待勞 據漢水趙云寡勝眾)
離站無疆(第九十二回 趙子龍力斬五將諸葛亮智取三城)
(七)、諸葛亮
“智絕”---- 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后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于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曾有一副對聯準確的概括出了諸葛亮的生平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六出:(六出祁山,劉備死后,為完成輔漢興劉的大業,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每次都是從祁山出兵)
七擒:(七擒孟獲,南蠻王孟獲造反,諸葛亮帶兵鎮壓,為收復南蠻人心,七次擒住孟獲而不殺,終使孟獲心服口服外帶佩服,發誓永不造反)
收二川:(收取東川、西川,即荊益二川,為蜀漢基業打下了地盤)
東和:(東和孫權)
北拒:(北拒曹操)
排八陣:(擺設八卦陣)
形象:面如冠玉,眉清目朗,綸巾羽扇,鶴氅皂絳。
性格:號臥龍。有經天緯地之才,鬼神不測之機。志向高遠,嘗自比于管仲、姜子牙,是“千古良相”的典范。
重要情節:
隆中對(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
初出茅廬(第三十九回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
火燒新野(第四十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
舌戰群儒(第四十三回 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
智激周瑜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
草船借箭(第四十六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
借東風 (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
巧布八陣圖 (第八十四回 陸遜營燒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陣圖)
空城計(第九十五回 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
揮淚斬馬謖 (第九十六回 孔明揮淚斬馬謖 周魴斷發賺曹休)
死諸葛能走生仲達 (第一百零四回 隕大星漢丞相歸天 見木像魏都督喪膽)
(八)周瑜
周瑜,字公瑾,漢末名將,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人。周瑜系出名門,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后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陽),年僅36歲。
形象: 姿質風流,儀容秀麗 風度文雅,才華橫溢、謙遜
性格:聰明,小氣,嫉妒。器量狹小,忌才妒能,目光短淺,容易沖動,意氣用事。
重要情節:
蔣干中計(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會蔣干中計)
痛打黃蓋 (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第四十六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