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在出生的前兩年,大腦體積、腦重增長最快,是腦發育的關鍵期;嬰兒的大腦內,連接大腦神經元的突觸在迅猛增長,突觸越多越聰明;給孩子越多的刺激,他的大腦就會發育得越好……相信這些提法,父母都不陌生,而且往往在知道了之后非常焦慮:千萬別錯過孩子腦發育的關鍵期啊!到底怎么做才能給孩子更多的刺激、讓孩子更聰明啊?
但實際上,你對孩子的腦發育又了解多少呢?孩子的大腦發育,到底需要什么?你是否知道,大腦的突觸、神經元,不僅需要增長,也需要修剪?你又是否了解,關鍵期這個詞是從哪里來的呢?還有,所謂的環境“刺激”,是不是必須把孩子送進專業機構才能完成?對腦科學研究成果的過度解讀,也許會傷害我們的孩子。所以,不盲目迷信所謂的“腦科學”提法,真正學點兒科學的腦發育知識和兒童發展心理學知識,也許不僅能幫助你把孩子養育得更好,還能讓你的養育狀態更加淡定從容。
腦發育營養環境至關重要
大腦是人體耗能最大的器官,給大腦的發育提供充足的營養,是明智之選。但是,等孩子能夠開始正常吃飯時再想這件事,可能有點晚了!從孕期開始到孩子2歲,生命這最初1000天內的營養環境,對神經系統的發育及健康程度所產生的影響,是終生性的。
從孕期到寶寶出生后24個月(滿2周歲之前的這1000天)這段時間內,雖然所有的營養素都很重要,但是,在三大供能營養素(指糖類、脂肪、蛋白質)攝入充足及比例均衡的前提下,有11種“大腦構建營養素”(brain-building nutrients)對于孩子的腦發育尤為關鍵,如果供給不足,哪怕在孩子2周歲以后足量補充,都無法彌補,更不能逆轉,因為2周歲之前攝入量不足會對大腦功能產生終生的“虧損”影響。
在此,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來幫助大家理解:你和小明是鄰居,都在蓋新房,你收入略高,從打地基的時候就比小明挖得深、用的材料牢固,小明則因為銀兩不足而各種省工省料。房子蓋好后,表面上都挺敞亮穩當的,但沒過幾年,小明的房子就開始各種開裂掉瓦,漏水斷電,就算房子可以拆了重蓋,大腦卻不能退回去重長。
因此,美國兒科學會要求全美兒科醫生:轉移科普教育重點,不要只是建議“飲食合理”,而是要確保孕婦、嬰兒及2歲以內幼兒都能經由以下三大途徑,獲取必需、足量的 “大腦構建營養素”。
途徑
01
大力支持母乳喂養
母乳不僅能夠提供寶寶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素,還含有嬰兒配方粉難以提供的生長因子、多種免疫細胞等,對寶寶的腦發育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同時,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母乳營養 母乳喂養行為本身,有助于嬰兒腸道益生菌的增殖,這對于嬰兒包括腦發育在內的整體發育都有積極作用。因此,美國兒科學會強烈建議:6個月內純母乳喂養,輔食添加后力爭母乳喂養到至少滿1周歲,周歲后若條件容許,支持鼓勵繼續母乳喂養。
途徑
02
倡導母嬰營養支持項目
美國兒科學會呼吁兒科醫生在當地、州及全國加強倡導、參與、設立母嬰營養項目。母嬰健康提供者應當知道去哪兒可以找到相關的營養和食品信息,并推薦給每個家庭,以確保孩子們獲得專業支持。
途徑
03
推薦健康食物選擇
兒科醫生及所有兒童健康提供者/機構,不能只是強調“健康飲食”的重要性,更不能讓大家粗淺地認為這些健康食物是垃圾食品的“替代品”。而是要讓每一個家庭深知這11種腦發育關鍵營養素的重要性,以及可以通過攝入哪些食物獲得它們。
究竟是哪11種“大腦構建營養素”呢?
它們又藏在哪些食物中呢?
1. 蛋白質——動物來源:蛋、奶、禽畜肉、魚、
蝦、貝、蟹等;植物來源:大豆及豆制品、其
他豆類、糧谷類、種子類等。
2. 鋅——海產品(特別是帶殼的海產品,如
牡蠣、干貝等),堅果類食物(如核桃、杏
仁等),動物內臟(如動物肝),小麥胚芽,大豆等。
3. 鐵——動物來源的鐵的含量和吸收率都很高,首選動物肝臟,然后是紅肉,接下來是禽肉和魚蝦類。植物來源的鐵吸收率相對低一些,但也是有幫助的,比如堅果類、綠葉蔬菜、木耳、紅豆等等。
4. 碘——海產類食物都是含碘豐富的,如海帶、紫菜、蝦皮、海魚、海蝦等。另外,碘強化食鹽是我國居民膳食碘的重要來源,建議高碘食物攝入不足的內陸地區家庭選擇含碘鹽作為烹調用鹽。
5. 膽堿——動物肝臟、瘦肉、蛋類、花生、啤酒酵母、大豆卵磷脂、小麥胚芽等,都含有豐富的膽堿。
6. 葉酸——動物肝臟、各種綠色蔬菜、黃豆、全谷類和干豆類、核桃等。
7. 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這里主要指的是DHA和AR A,它們主要來自于低汞的富脂魚蝦貝類,特別是富脂海水魚(比如鯪魚、三文魚、鰻魚、銀魚、黃魚、秋刀魚等)。堅果種子類(比如松子仁、核桃、榛子、芝麻、花生等)中的不飽和脂肪酸也能一小部分轉化成DHA和ARA,但是轉化率比較低,所以還是首選動物來源。
8.維生素A——哺乳動物及咸水魚的肝臟為主要來源,也可以通過魚肝油制劑補充。另外,紅黃綠色果蔬中富含的β-胡蘿卜素,在人體內可以部分轉化成維生素A,也是重要獲取途徑。
9. 維生素D——通過日光照射皮膚轉化為主要來源,次要來源是食物:魚類、蛋類、強化食品(比如強化了維生素D的奶類食品等)等。魚肝油制劑是維生素D的另一重要補充途徑。
10. 維生素B6——很多食物中都含有維生素B6,含量豐富的食物包括:酵母菌、動物肝臟、肉類、魚類、蛋類、全谷、豆類及花生等。
11. 維生素B12——廣泛存在于各種動物性食物中:動物肝臟、動物肉、蛋類、魚蝦類、奶類等。
針對中國家庭的重要提醒
營養關注,從備孕開始。備孕、孕期,都要在均衡營養、合理控制體重的基礎上,保障這11種營養素的足量攝入。如果你是育齡女性,準備要孩子,請一定先管理好自己的體重和營養狀況!肥胖、妊娠糖尿病、體重過輕、營養不均衡,都會對未來和已經在腹中的胎兒的腦發育產生不利影響。在我國,因為家庭醫生制度還不夠健全和普及,臨床營養師的配比也遠遠供不應求,很多孕媽媽的飲食和營養觀念還停留在相對比較滯后的階段,孕期女性對體重控制的關注度很不夠,孕前BMI過低或過高、孕期體重增加超標的現象很普遍,這意味著總體營養狀況是不佳的。
孕媽媽們常常過度關注一些“養生”補品,卻忽略了最常規營養素和熱量的攝取情況。能量攝入超標導致的B族維生素相對供應不足、體重超標導致的鐵鋅等元素攝入量相對欠缺等,都會影響到胎兒的腦發育。因此,建議有條件的女性朋友從備孕開始、貫穿整個孕產期,都要定期就診醫院營養科,無論減重還是增重,都需要在正規醫療機構的臨床營養師指導下完成,以免踏入影響長期健康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