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歷來備受中華傳統的重視。
大家都會在這些日子祭拜先人,給先人送去另一個世界生活的物資錢財,
讓祖先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好,吃好喝好,保佑子孫后代興旺發達。
時間來到今天,很多家庭的祭祖工作,是老一輩來承擔的。
隨著父母的老去,很多年輕一輩,對于如何祭祖,是非常生疏的。
掃墓要帶什么?
掃墓最重要的,是寄托哀思,給老祖宗送去生活物資,以及按照習俗進行儀式所用的物品(一般是鞭炮)
那么,掃墓要帶的東西,就是:
1、清掃墳墓的工具
2、請老祖宗暢飲的供品食材,一般是酒食果品,也有講究的人家會用三牲祭祀。
3、有的家庭,會帶上寄托哀思的鮮花,一般是黃色、白色的大朵菊花,不是小雛菊。
4、最重要的,帶上紙錢。在中國傳統的認知里,陰間并不是商業社會,往生者只能依靠在世親人的供奉,送去的錢財。
所以給老祖宗送錢送物尤為重要。
給老祖宗送去的錢財,最好不要選擇大面值的冥幣,濫發的大面鈔并不值錢。
而是應該是黃草紙做的元寶、鑿印紙錢,這才是根據古俗制作出來的祭祖紙錢。
更講究一些的,還可以用金帛紙做的金銀元寶、金條,這個相當于供神仙的級別,是非常尊貴的供品。
清明掃墓的通常程序
按照習俗,祭掃的順序是:
1、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地打掃干凈。
之后是祭祀,擺上供品,請老祖宗前來暢飲。這時候可以和老祖宗說說話,匯報一下家庭成員目前情況。
2、再將紙錢焚化,焚化紙錢的時候,要嚴肅認真,不能嘻嘻哈哈,更不能拿往生者開玩笑。
最好把紙錢擺好形狀,燒化的時候,不要撥。
因為相傳錢撥過會散,會變成散錢,甚至會破,失去了“錢”的作用。
陰間的描述里,冥界有座破財山,堆放的是不按規則燒化,被撥過的紙錢。
這相當于一座“垃圾山”,放的是無法送到往生者手里的破紙錢。
3、燃放鞭炮(根據各地規定而定,有的地方是禁煙火的)。
之后儀式結束,可以收拾供品,祭祖結束,打道回府。
掃墓有哪些禁忌?
能前去祭拜固然是好事,但是有時候一不小心觸犯了忌諱,就有可能好心辦了壞事,希望大家能遵守這些上墳的禁忌。
第一點忌諱,著裝要樸素簡潔,切不可濃妝艷抹,這樣是對死者的不尊重。
祭拜上墳雖然不像是葬禮那么隆重,為了表達自己對先祖的尊重,雖然不穿白色孝服,但還是要穿素的衣服。
第二點忌諱,在上墳的時候不能嬉笑打鬧,一定不能拿死者開玩笑。
祭祀祖先本就是一個莊嚴肅穆的活動,保持嚴肅不僅是對先祖的尊敬,更是保證自身平安順遂的重要舉動。
因為祭祖上墳而觸犯禁忌,回來發生靈異事件的例子,在網上那是一搜一大把。
上墳時,尤其是路過別人家的墳墓,千萬不能亂開玩笑,那是對死者的大不敬,很容易招來不好的東西。
這一點忌諱在小孩子身上觸犯的比較多,畢竟孩子天性就是貪玩,并不能理解祭祀這件事情的嚴肅。
第三點是祭祖完成之前,不能食用供品,這是對先人的尊敬。
如果確實很累很餓,可以事先另外準備一份食物給補充體能。
要知道,祭祖的墳頭宴,不是給陽上人準備的,生人不能與往生者搶食,大家都懂吧。
但祭祀完成之后,供品帶回家中就可以吃了,有些地方還會把它們做成宴席,家中人們小聚一下。
祭祖一定要上墳嗎? 還有哪幾種祭祖方式?
相信大家讀歷史,一定會發現這樣的故事。
一些大人物打天下之后,因為各種不便原因,就很少回鄉了。
祭祖上墳,并不適用于所有人。
除了上墳,祭祖的方式還有很多種,比較常見的是設牌位祭祀和燒包袱。
設牌位祭祀
家中供奉有祖先牌位的朋友,如果不能回鄉。可以在祖先牌位前上香,準備好祭祖供品,請祖先到家中享受供奉。
告訴祖先“陽上子孫因有事在身不能前往,特意在家設宴,請各位先人前來暢飲”
然后和祭祀流程一樣,斟茶送酒,焚化紙錢。
燒包袱,給祖先送包裹快遞
燒包袱是簡化又高效的祭祖方法,從古到今被很多人使用。
也就是給先人準備好紙錢物資,放在一個大的包袱袋里,在十字路口、廟里燒化送往。
相當于給先人送去一個裝有錢財物品的禮物快遞,讓老祖宗收到封印好的包袱后,打開一件件收取里面的元寶衣物。
沒想到千百年前的古人,竟然發明出這樣一個,如此契合現代生活的祭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