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古今歷史,可知圣人生于天地間,就是要成為眾生的先導。通過考察陰陽二氣的變化來分辨萬物,從而知道生死存亡的途徑。考察各種事物的始終,洞察人們內心的實情,發現萬物變化的征兆,把握避禍求生的關鍵。所以,從古到今,圣人所遵循的方法、守則始終一致。 世間萬物是千變萬化的,各有特定的歸宿;有的表現為陰,有的表現為陽;有的柔弱,有的剛強;有的開放,有的緊閉;有的松弛,有的緊張。所以,圣人能夠始終把握事物間的陰陽變化,并以此審查先后,權衡輕重緩急,比較人才的優劣短長,以便任賢使能,君臨天下。 人們的資質是有差別的,有的賢能,有的不肖;有的聰明,有的愚蠢;有的勇敢,有的怯懦。針對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對待方式,可以對人開放,也可以對人封閉;可以引進,也可以辭退;可以輕視,也可以尊重,要用無為的方式管理他們。詳查對方的有無虛實,放縱欲望和喜好來任用,判斷其真實的志向與意念。略微排斥其言辭,開啟之后加以反復揣摩,通過詢問來考察其真偽虛實。貴在得到其內心旨意和要害,通過閉合開啟,獲得自己想要的利益。 或者把實情向對方公開,或者把秘密隱藏。公開實情,是為了和對方情況一致;秘密隱藏,是為了和對方情況不同。想知道事情可行與否,就要把對方的計謀研究清楚,明白自己和對方的異同之處。不管是離是合,都要等待時機,順從對方意愿,以觀察他的動向。如果要把實情告知對方,務必要謀劃周全;如果不把實情告知對方,務必要行事嚴密。周全、嚴密要求做到密不透風,不被發現,最好使自己的行動像“道”一樣歸于無形。 用開啟之術,要對對方實情了如指掌;用閉合之術,要和對方結為同心。對待人才,皆能衡量其輕重緩急,弄清對方真實意圖想法,并作出切實規劃,圣人善于根據實情為對方考慮。假如不能猜中對方的輕重緩急,圣人就要考慮自己的退路了。 因此,采用開放的做法,要么使對方顯露真實意圖,或者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采用封閉的做法,可以獲取有價值的東西,也可以避開潛在的威脅。捭闔之道反映了世間萬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捭闔之道可以使陰陽發生轉變,從而使四季循環往復,進而孕育世間萬物。由此可知萬物縱橫變化,無論離開、歸復、反抗,都離不開捭闔之道。 捭闔之道是陰陽變化之道的演化,是游說他人隨機應變的關鍵。必須事先考察并弄清這些變化。口,是心靈的門戶。心靈,是精神的主宰。意志、欲望、思想和計謀都要通過嘴巴這一門戶傳達出來。所以,嘴巴是捭闔之道的關鍵,要能控制自己的言辭。 通過“開啟”或“閉合”之術可以有效控制他人。“開啟”就是開放自己,表現為公開,可以用言詞來表述,是陽謀;“閉合”就是封閉自己,表現為閉合,沉默不語,是陰謀。陰陽兩方相互調和,才能始終符合捭闔之道。所以說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嗜好、財貨、得意、情欲等,都表現為“陽”,可稱之為“開始”。而死亡、憂患、貧賤、羞辱、毀棄、損傷、失意、災害、刑戮、誅罰等,都表現為“陰”,可稱之為“終止”。凡是依照“陽”行事的人,可以稱為“開始”,他們以談論“善”進行游說,促使對方接受自己的建議;凡是遵循“陰道”行事的人,都可以稱為“終止”,他們以談論“惡”作為謀略的結果。 所謂捭闔之道,就是從陰陽兩面的言辭來試探對方實情。因此,游說磊落光明的人,要依照崇高的原則;游說陰險狡詐的人,要依照卑下的原則。以下求小,用高求大。由此而發,則沒有什么不能出入,沒有什么不可完成。用捭闔之道可以游說于人,可以游說于家,可以游說于諸侯,可以游說于天下。做小事不能只注重內部,做大事不能只注重外部。所有的增益和損害,所有的離開和靠攏,所有的背叛和依附,都可以通過陰陽之道來駕馭。 陽動而行,陰至而藏。陽動而出,陰隨其后。陽返歸初始為陰,陰到了極點為陽,兩者相互轉化。憑陽而動,道德就會產生;依陰而止,形體就會產生。以高官厚祿對待下屬,下屬就會竭盡全力。上下之所以能夠相求,就是因為縱橫開闔、開啟閉合而形成。這是天地萬物運行之道,也是游說他人的方法。因此,可以說捭闔之道是萬物運行的根本,是解決天地間所有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