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又稱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由于無法自主產生足夠的胰島素,而導致體內胰島素絕對不足,必須用胰島素治療才能達到控制血糖目的的一類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也可發生于各種年齡。
1型糖尿病的發生可能與T細胞介導的自身免疫導致β胰島細胞的選擇性破壞、胰島素分泌減少和絕對缺失有關。遺傳、環境、免疫調節、化學因子等多種因素都可能增加或者降低1型糖尿病的發生風險,具體如下:
1、遺傳因素。研究表明,同卵雙胞胎發生1型糖尿病的致率為25%-30%,而異卵雙胞胎發生1型糖尿病的致率為僅為5%-10%。
2、病毒感染。研究發現,柯薩奇病毒、腮腺炎病毒、巨細胞病毒及風疹病毒可能與1型糖尿病有關。病毒之所以被認為是有可能引發1型糖尿病的啟動因子,是因為病毒感染后導致自身免疫性胰島β細胞的損害,從而降低身體自身生成胰島素的能力。
3、自身免疫。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種自身免疫抗體,如谷氨酸脫羧酶抗體、胰島細胞抗體等。這些異常的自身抗體可以損傷胰島β細胞,從而不能正常分泌胰島素。
4、其他環境因素。母乳喂養時間短小于3個月和早期牛乳喂養會增加1型糖尿病患病風險;飲食中的其他成分,如維生素和抗氧化劑也可能與1型糖尿病有關;一些化學品和藥物對胰島β細胞也可造成損害。
馬博士健康團郭曉暉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