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南京作為首都為何世間不長?
定都南京的王朝往往偏安一時,短命而亡。這個是跟南京的地形格局有關嗎?
從地形來看南京北臨長江,城北有玄武湖和莫愁湖,四周有群山環繞,城西的石頭城像一頭蹲著的大老虎,東北的鐘山像盤曲的臥龍,與青龍山,方山構成風水上的四象,即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但是南京的龍脈氣勢不強,祖山虧欠,龍脈雄渾不足,后續乏力,城內龍盤虎踞,卻散漫臥伏,其形乏力。這樣一座城,雖然龍虎獅象齊備,千百祥潤紛呈,但是做為國度則顯得底氣不足。
傳說戰國楚威王為了壓制南京的帝王之氣,曾經在紫金山埋黃金,秦始皇則開挖秦淮河,以泄龍氣,鑿開方山隔斷龍脈。南京城聚集的能量就這樣大四的被削弱了,作為帝王之都如何能長久呢?
二.古西安為何能成為帝王之城?
西安古稱長安,位于渭河平原中東部,北臨渭河,南面秦嶺,東有潼關,西有陳倉。物產豐富,易守難攻。是幾代王朝的成都所在。
從陰陽的角度來講,西安面山背水,為陰地,算不上非常好的吉地。之所以能成為古都,在于它的優點,根據考證,古代西安氣候溫和降雨充沛,物產豐富人,人口眾多,軍事上三面有山河,險要可守,進退自如,號稱有雍州之地,金程萬里,帝王之業。
但是隨著戰亂和朝代更替,多次毀滅重建,高原上大量樹木被砍伐,導致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物產受到了影響,原本豐富建造都城的資本慢慢就流失了。
三.杭州(臨安)的地形格局
杭州于西子湖畔,錢塘江邊,西接天目山,北連杭嘉湖平原,南臨錢塘江。在歷史上杭州曾經是吳越國的國都。以及南宋時期的宋高宗趙構,把杭州更名為臨安城,在鳳凰山南面選址建成南宋都城
杭州再秦漢的時候已經設縣。南宋建都之前已經由古城,有城門十二個,水門五個。南宋建都以后只增東北角門,取名艮山門,山門對應東北方向,據說有利于皇太子。
在南宋王朝的百余年的發展以后,杭州成為人間天堂。馬可波羅曾經贊美杭州市世界上最富麗名貴的城市
四.武則天的洛陽有何地理格局洛陽位于洛水之北,并以此得到洛陽這個名字,周滅商之后決定在“天下之中”,洛邑建城池。派下太保召公到洛邑堪輿建城。后來周公親來洛陽卜卦。
洛陽城南臨洛水,北為王屋山,東為嵩山,南為外方山和伏牛山,西面是熊耳山和崤山。
城南北長九里,東西長六里,正好吻合陰陽之數。城西周個開有三門,共有12道門,道路成方格網狀,共24到街道,分為一百四十個閭里。宮城居中偏北,中軸線清晰。自東漢以來,洛陽立此為三國曹魏,西晉,北魏,隋,唐等
五.古代廣州城的風水是什么樣的?
在古代,廣州城選址非常符合理想地格格局城以九連山為祖山,以南昆山和白云山為少祖山。以越秀山為龍山,前有珠江環抱,唐朝之前番,禺兩座山為左輔右弼,前低后高,兩側逍逸,中穴正平,明堂開闊,水流曲緩。
由于廣東是山水大盡之處,其東水虛空,靈氣不屬,宜以人力補之。明洪武年間,廣州府在番,地戶,修建了三座水口塔,以狀形勝,彌補環境的不足。
六. 文成公主如何改造西藏的地形格局?相傳,在文成公主進藏的時候,帶過去了一批技能非常好的工匠以及佛教高僧和風水師。文成公主本人也喜歡風水,她觀察西藏的地形猶如“羅剎魔女仰臥”風水上稱之為“魔女曬尸”是一個大兇之地。貢巴山之形,像摩羯魚,所謂摩羯魚就是大鱷魚的意思。朗峨伽(天門開處)的狹窄的天空,像一把利劍,薩峨伽(地戶開處)的地形,像一只豬鼻。
為了化解兇煞,她改善地形格局,文成公主在山上供奉釋迦摩尼佛像,鎮壓羅剎女的心臟,紅山上布達拉宮,正好鎮壓羅剎女的心骨,又在魔女的身體十二部位上面建造寺院鎮壓,這就是西藏歷史上著名的“鎮魔十二寺”從此佛教在西藏興盛起來,一直到現在,香火非常的鼎盛呢。
好了,今天就說到這里,有什么觀點可以在下面評論區一起討論,希望您能給我點贊關注與轉發,感謝支持,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