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就全國棉花種植成本情況展開調查,所采集的樣本涉及15個省(自治區)、50個植棉縣(市、團場)、2300個定點植棉信息聯系戶。
據了解,2018年新疆棉花面積增加主要集中在北疆地區,南疆由于地理氣候原因,農作物可選性較少,再加上植棉習慣,近些年植棉面積基本保持穩定。其中北疆昌吉面積增幅大,產量增幅也大,塔城地區面積和產量均小幅增加,但是奎屯地區產量并未隨著面積增加而增加,表現出一定差異性。
據統計,截至2019年1月13日,昌吉地區棉花加工量30.31萬噸,同比增加8.12萬噸,增幅達到了36.6%。2017年昌吉州植棉面積是140-150萬畝,2018年植棉面積是210多萬畝,同比增加了六七十萬畝,面積增幅為40-50%。可見,棉花單產有一定程度下降。奎屯棉花加工量達到了18.29萬噸,2017年度是18.9萬噸,由于距離加工結束還有半個月時間,因此,最終產量應該基本持平。2018年奎屯植棉面積176萬畝,同比增41萬畝,增幅為30%,但是從產量看,卻并沒有與之相匹配,可見單產下降比較嚴重。塔城地區棉花加工量已達48.74萬噸,同比增加5.37萬噸,塔城地區棉花主產區包括烏蘇市、沙灣縣。據調查,今年這兩個主產區植棉面積小幅增加,單產穩定,因此產量也是小幅增加。
在兵團方面,新疆第三師、第五師產量均出現了下降,原因是畝均單產降低,其余師團產量均有小幅增加,但是第六師產量增幅低于預期。2017年第六師植棉面積為120萬畝, 2018年增加至180萬畝,增幅50%,產量也由13.9萬噸,增加至15.51萬噸,增幅為11.6%。面積增加原因是去年棉花價格好,其他農作物退出改種棉花,比如向日葵、哈密瓜、玉米、小麥等。
我們摘抄了2018年新疆棉花種植成本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新疆棉農租地費用平均434元/畝,同比上漲24元/畝。除租地費用外,新疆地方手摘棉種植成本1869元/畝,同比下降10元/畝,機采棉種植成本1199元/畝,同比上漲9元/畝,新疆兵團機采棉種植成本1453元/畝,同比上漲3元/畝。具體情況如下:
一、新疆地區
手摘棉:植棉成本1869元/畝,其中生產總成本655元/畝、人工總成本1010元/畝、機械作業總成本160元/畝、其他成本45元/畝,在總成本中所占比重分別為35%、54%、8.6%和2.4%。總體來看,拾花用工費所占比重最大,為43.3%,其次是化肥、水電費,分別為13.4%、10.3%,若加上租地費用434元/畝,新疆地方手摘棉種植總成本為2303元/畝。
機采棉:植棉成本1199元/畝,其中生產總成本655元/畝、人工總成本138元/畝、機械作業總成本350元/畝、其他成本56元/畝,在總成本中所占比重分別為54.6%、11.5%、29.2%和4.7%。總體來看,化肥所占比重最大,為21%,其次是水電費和機械拾花費,分別為16%和15.8%,若加上租地費用434元/畝,新疆地方機采棉種植總成本為1633元/畝。
二、新疆兵團
機采棉:種植成本1453元/畝,其中生產總成本808元/畝、人工總成本110元/畝、機械作業總成本421元/畝、其他成本114元/畝,在總成本中所占比重分別為55.6%、7.6%、29%和7.8%。總體來看,化肥所占比重最大,為24.7%,其次是水電費和機械拾花費,分別為15.1%、13.5%,若加上租地費用434元/畝,新疆兵團機采棉種植總成本為1887元/畝。
2018年內陸棉農租地費用平均452元/畝,同比上漲9元/畝,新疆棉農租地費用平均434元/畝,同比上漲24元/畝。除租地費用外,內陸手摘棉種植成本791元/畝,同比上漲20元/畝,新疆地方手摘棉種植成本1869元/畝,同比下降10元/畝,機采棉種植成本1199元/畝,同比上漲9元/畝,新疆兵團機采棉種植成本1453元/畝,同比上漲3元/畝。
文章部分來源于中儲棉信息中心和中國棉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