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歷史豆腐箱
明朝崇禎皇帝登基之初,十分痛恨大太監魏忠賢,年輕的朱由檢感覺魏忠賢這樣的敗類完全就是大明王朝的大蛀蟲,自己當皇帝必然要干掉所有這樣的蛀蟲,再建一個強盛的大明,在保證自己不會被魏忠賢毒死的情況下,朝堂之上17歲的崇禎皇帝給魏忠賢吃了一個閉門羹,當時魏忠賢為皇帝呈上秋決罪犯名單。
本來魏忠賢向來掌管執政,他還打算說點什么,結果崇禎皇帝很快就不耐煩了,揮了揮手說你可以回去了,魏忠賢當時已經很老了,頗有點后知后覺,他仍然侍在皇帝面前矗立著不走,結果皇帝徹底失去了控制,直接惡狠狠的來了一句,走吧我這里不需要你了,九千歲魏忠賢這才明白,自己和閹黨已經到了窮途末路。
眼看著皇帝如此的手段,魏忠賢完全沒有了抵抗的勇氣,他自知罪孽深重,也算是乖乖的引頸殺戮,不過在倒臺之前,魏忠賢到是給皇帝提過一個建議,如果當時崇禎聽進去了,或許大明王朝的命數還能延長數年,魏忠賢說自己死不足惜,但如今閹黨正和東林黨抗衡,一旦失去平衡,國家就將墜入深淵。
而崇禎或者是聽不懂,也或許是壓根不信,他罷了魏忠賢的官,又派人要了魏忠賢的命,可從歷史上分析,魏忠賢其實說的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畢竟一個王朝需要的不僅是忠臣,更重要的還是能治國的人才,魏忠賢雖然狂妄自大,殘害忠良,但至少他也是一個干實事的人,當時關寧防線的糧草供應,魏忠賢在位時還能保證,而東林黨人雖說各個忠心耿耿,對皇帝兩肋插刀。
但彼此扯皮極為厲害,魏忠賢死后,關寧防線下個月的糧草立刻沒了著落,崇禎皇帝眼看著爛攤子不可收拾,而在魏忠賢死后僅兩個月之后,陜西的王二發動了起義,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紛紛響應,不得已,崇禎問計于東林黨人,可這幫人除了會罵魏忠賢,啥事兒也不會干,既拿不出退敵之策,又沒有能力統籌規劃全局。
不知道他是否也會想起魏忠賢當年的忠告呢?于是他在臨死之前留字,文官各個可殺,可當初選擇殺魏忠賢信任文官的恰恰也是他,不知道各位看官對此是怎么看的呢?歡迎在留言區留言討論,好了,今天的故事小編就講到這里,大家對此怎么看呢?
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