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背靠大西南、毗鄰粵港澳、面向東南亞,坐擁西部唯一出海口,享受西部大開發政策,可謂是抓了一手好牌。然而,在過去20年的時間里廣西的經濟發展卻令人大跌眼鏡。
數據顯示,廣西經濟總量從2000年全國第16位降至2021年全國第19位,人均GDP甚至被云南、貴州,倒退至全國倒數第3。廣西的出路何在?
2019年底,廣西印發實施《關于實施強首府戰略的若干意見》,正式把強首府上升為自治區重大發展戰略。廣西為什么要強首府?無非是為了對抗發達地區虹吸效應、留住本省資源和人才,爭取更多國家戰略覆蓋等等。
除此之外,本號認為實施強首府戰略的最大意義在于盡快扭轉廣西發展的頹勢。如何理解?廣西這么好的位置,但為什么就是發展不起來?天時地利廣西都不缺,唯獨缺的是“人和”,而人不和的原因又在于文化沖突。
廣西的桂西北屬于壯文化區;桂東南屬于粵客文化區;桂中、桂北屬于西南官話區。由于歷史原因,這三個區域互相“瞧不起”對方,“窩里斗”現象嚴重。桂柳地區抱著“祖上”的光輝,對南寧首府地位一直不服氣;桂東南地區對廣東的認同感相當高。
由于文化不能融合,廣西無法形成一種能夠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廣西要想盡快改變發展頹勢,唯有加快做大做強首府經濟,讓首府成為全區融合發展的核心,減少內耗,進而形成助推廣西發展的強大合力。
廣西如何強首府?這需要借鑒其他強省會經驗,以超前眼光推進行政區劃調整。合肥在2005年以前還是一個弱省會,在國內的存在感非常低。2010年,合肥首次提出“區域性特大城市”的發展目標,此后為了做大做強省會經濟,安徽大力推動行政區劃調整。
2011年“三分巢湖”之后,合肥城市規模得到空前擴張,一躍成為沿江開放城市,經濟一飛沖天,成為帶動安徽崛起的龍頭城市。
回過頭來看,今天的廣西面臨的困境何嘗不像當年的安徽。北部灣經濟區開發開放了20年但發展一直是不溫不火,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區內存在行政區劃壁壘。南寧被定位為北部灣核心城市,但卻遠離沿海,無法輻射帶動沿海三市發展。
其次是廣西坐擁西部唯一出海口,但向海經濟一直不強,最根本原因是廣西過往一直堅持“內陸開放”戰略,對沿海地區的發展不夠重視。如果首府南寧能合并欽州,有利于破解制約北部灣經濟區發展壁壘,在區域內打造出一座高能級的中心城市,更好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這一國家戰略;有利于減少內耗,形成推動廣西向沿海發展的強大合力。
目前,廣西迎來了兩個戰略機遇期。一個是本年內國家正式批復《北部灣城市群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當中明確提出增強南寧城市能級,推進南寧與欽州深度同城化發展。二是RCEP正式生效、平陸運河準備開建,使得廣西站在了新的風口之上。
廣西不缺機遇,缺的是主政者把握機遇的智慧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