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簡介
李樂然,男,現居于北京,2010年7月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2014年7月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
2007
篆刻作品獲首屆西安美術學院師生書法篆刻展三等獎;
篆刻作品獲首屆“墨韻杯”三等獎;
獲國家勵志獎學金一等獎;
2008
獲第二屆“墨韻杯”書法一等獎;
2009
篆刻作品入選陜西第四屆篆刻作品展(陜西省美術館);
國畫《事態系列》作品入選“養墨堂”杯全國美術大獎賽(江蘇);
國畫扇面作品獲西安美術學院建校60周年扇面展一等獎;
國畫《輕云飄過的地方》獲西安美術學院建校60周年國畫佳作獎;
篆刻作品發表于《陜西書法》雜志;
2010
獲西安美術學院三等獎學金;
獲楊曉陽考研助學金;
畢業創作獲學院二等獎;
2011
9月篆刻作品參加傅嘉儀遺作展(陜西省美術館);
9月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
2012
5月作品《一簾幽夢》、《沒意思》系列參加第二屆“新力量”網絡展;
6月作品《秋山訪歸圖》在嘉德拍賣;
11月“學院力量”當代高等美術院校工筆提名展銅獎 (廈門美術館);
12月作品參加第七屆北京文化博覽會(北京);
2013
5月參加“微觀與精致——首屆中國工筆重彩、水墨作品學術研究展(北京保利博物館);
8月作品參加“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包頭美術館);
12月作品參加《東方紅-中國夢--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繪畫作品展》(國家博物館);
2014
畢業創作優秀獎(最高獎)并被中國藝術研究院收藏;
畢業論文《李公麟繪畫研究》獲中國藝術研究院優秀論文;
2015
1月舉辦“真相——李樂然繪畫作品展”(北京798俊德堂畫廊);
9月獲國家藝術基金2015年青年藝術創作人才項目贊助;
2016
1月參加”破冰時代——當代水墨邀請巡回展”(北京/山東濰坊/山東淄博/上海/南京/廈門/廣東);
1月參加“學人 學養”中國當代青年書畫名家學術邀請展(山東 淄博);
3月參加“變革中的水墨藝術”展(北京 山水美術館);
5月參加“藝術廈門”展(廈門);
7月參加《寫意中國—中國國家畫院青年畫院中國畫作品展》(中國國家畫院);
8月參加”水墨雙生——青年水墨藝術家邀請展”(北京 樹美術館);
10月參加“零度水墨—80后青年展”(北京喜馬拉雅實驗畫廊);
11月參加“丙申扇事 如是清涼——當代中國書畫名家繪扇展暨王健非物質文化遺產蘇扇手作展”(北京 中國畫美術館);
11月接受“開天辟地——中國創世神話文藝創作工程”委任(上海中國畫院)。
李樂然的水墨畫創作呈現出一種復雜而多樣的形態,從傳統山水、花鳥、人物的語言和圖式,到當代“新工筆”和“新水墨”的新表現,其嘗試在傳統與當代之間尋求價值觀念的彌合。李樂然似乎擁有一種可謂之天賦的感知力,以至于其能夠非常迅速地掌握一種繪畫樣式的技藝,尤其是淡墨氤氳的工筆小寫意之法,在工致和微妙而外是古雅的格調。這種清潤的視覺質感,似乎是一種秉性之中審美趣旨,以至于墨色過于清淡而很少顯現為書寫性極強的筆線。
在某種意義上而言,李樂然并沒有在延續傳統的繪畫母題中獲得滿足,而是接受“新工筆”的影響以更為細膩的暈染“寫實性”地描繪出類近于油畫質感的肖像畫。也就是說,李樂然并沒有將水墨局限于中國畫的思想和視覺語境中去考量,而是將其置于整個中西藝術史的圖像和視覺體系之中尋求新的轉換。尤其是注意在當代水墨畫創作的思想語境中不斷汲取著新的經驗,以一種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創作力進行直接而積極的回應。
當然,李樂然也意識到自己始終處于一種不斷變動的創作狀態之中,因為自己尚無法信服一個終極的理論模式:盡管能夠在傳統的筆墨格局中很容易找到一種得心應手的暢快,然而在接受當代“新工筆”和“新水墨”的圖式和觀念時,更能夠獲得一種視覺的歷險之感,這會讓自己感到異乎尋常的興奮。李樂然的水墨畫創作,正是在這樣一種語言與觀念的平衡中尋找自身的落腳點。
2015年9月于北京東城胡同
魏祥奇:中國繪畫史博士、中國美術館館員
時間:2016/11/24-12/3
白夜 絹本工筆 66x46cm 2016
綠云出門 49x99 絹本工筆 2016
都市風景 39.4x29.5cm
夢 66x46cm 絹本工筆 2016
念奴嬌 39.4x30.5cm
紅衣主教 39x30.1cm
休金粉 47x70cm
一簾幽夢180x87cm
駕鷹紳士 41.7x30.2cm
溫柔之于你我
是胸襟
之于世界
是力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