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慧敏
'對自然美景抱有直接的興趣,永遠是心地善良的標志。'--走近著名國畫家車天德先生,你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德國大哲學家康德的這句名言。大自然的浩瀚雄偉,培育了車天德先生博大的心境,懷抱自然,情灑天地,寫自然之情,亦書吾之心。先生把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化作了筆底的激情,向著潔白潑墨而去;把對生活的體驗,寄情于方寸之間。圖外得其神,別有一洞天--神隨筆運,妙造自然。車天德先生以藝術之心靈,繪出了一幅幅蕩漾著山魂水魄、石韻木骨的山水佳作,先生用他獨到的繪畫語言,對自然美景作了簡約而又深刻的描述。讀車天德先生的山水畫,猶如讀一篇朗朗上口的美文,令人愛不釋手,陶醉其中不能自禁--
《殿橋飛虹》是當今山水畫作中的上乘之作,那氣壯瑰巍、渾厚雄健的畫面,令人耳目一新又為之動容。山水的磅礴氣勢,如銀河之水自天而降,似虹如濤。那聳立在天地之間的山體,含秀納奇;錯落有致的林立山石,蘊玉藏暉;不知從何來又到何處去的飛虹流瀑,貫穿山縫間,自然流動的氣脈,給大山注入了勃勃生機;無言卻可人的山石,以不即不離之態,像一位超然的圣賢靜觀著大千世界;而那點綴在山間的幾抹紅暈,如其說是樹木,倒不如說是山的血脈。正是這幾抹紅暈點活了山的血肉之軀、生命之美,使得默默無聞的大山,像位風華正茂的少男,頂天立地,滿身豪氣,一攬星月于懷中;依山傍水的山樹,那么蒼勁挺拔,山風吹來枝葉搖動,似歌舞助興--夏天,有多少綠色的心為你而跳動?橫跨山間的小橋,如空中彩虹,美麗多姿;凌駕于橋上的'殿堂',也許是引游人拾級而上之所在,蜿蜒山間的迢遙小徑上,游人綽綽,腳下是層層石階,頭頂山鳥飛翔,婉轉的啁啾聲,似天籟之音,令人思古承今自由奔放;橋上的游人扶欄憑望,大自然的美景給予他們的美感,猶如觀畫者被藝術之美所打動一樣……山腳下的一半山峰,樹木環繞,同是沐浴山風,樹搖山寧靜,也許是畫家的一種人生心情吧;藝術的心靈永遠不受環境的約束,而永恒的是對美的執著追求。繪畫是畫家性情的表露,畫家的個性和心理,全在不知覺中用一筆一畫、一山一水自我表現。《殿橋飛虹》,遠景的大寫意與近景的小寫意,和諧地共存于畫面中,疏密濃淡皆有趣,渾然天成墨隨意。車天德先生在畫面上留下的是自然的軌跡,繪出的是他超然脫俗的個性。
古人曰:千樹萬樹,無一筆是樹;千山萬山,無一筆是山,道出了繪畫的最高境界是'大象無形',而要達到這個境界,必須用超自然之心態去擁抱大自然,與天地萬物相親相和。天地人我混化一體,與大自然同呼吸共命運,才會賦予山水新的生命力。車天德先生自踏入畫壇以來,對大自然的熾熱之情從未減褪過,他懷揣著一縷如宗教般虔誠的翰墨情緣,幾十年潛心于書畫藝術,幾十載苦苦尋覓著藝術生活的源頭,遍歷山川河流,餐風露宿,天涯為客,到大自然中去采擷藝術奇葩。他把登山臨水的感受,化作無形的丘壑,用理念打成腹稿存于胸間;把對萬物的關愛,碾作翰墨做成筆。潛心藝造,不求聞達,以箱存萬張速寫為畫界首富。在追求藝術的真諦中,車天德先生始終以'但得神遇,不以跡求'為畫本,力求'天人合一'的書畫境界,賦予山水畫以哲理的智慧,胸藏宇宙,悟透畫理。所以,先生的山水畫的創作境界才那么雄渾、獨特、新奇,才有了渾然天成的神韻。
《蓬萊仙閣》中的寶塔水榭、亭子牌樓、隱在水氣氤氳的群山中,龍宮天庭般地迷離飄渺。蒼松翠柏,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遠山近水,由淡漸濃,令人有一種新臨仙境的怡然之感。《山色空濛雨亦奇》風波浩蕩,山色朦朧,淅淅細雨如霧似靄,籠罩著山野江河。座落在山間的屋宇,扎根于山土中的樹木,以及飄泊于水面上的小舟,都是那么奇麗俊秀,給人無究的遐想--幻想著能有這一方仙境,供生命繁衍生息,該是多么地美好啊!……
讀車天德先生的畫作,你會為他畫中的自然風貌而陶醉,被他營造的氣氛所感染,因他所涂抹的色彩而沉迷。而萬物中所隱含的生命的啟迪,會喚起你對宇宙的熱愛,從而激起你對生存環境的保護意識。
書畫是用形象思維寫人間萬象、抒自胸懷的文體,文學功底厚薄與否,直接影響著書畫語境的表達能力。車天德先生極重文學修養,力爭用濃郁的文學色彩為畫作添神增韻。他潛心鉆研唐詩宋詞,對詩詞中所描寫的景物、歷史、典故都做過深入細致地了解考擦。故而,車天德先生以古詩為素材的畫作,總是那么耐人尋味,百看不厭。當以古詩詞為素材創作的四條屏出版后,立刻引起了轟動,出現了120萬幅被銷售一空的盛況。其代表作《江清月近人》的詩情畫意更為濃郁。更為世人所鐘愛,這是一幅以唐朝大詩人孟浩然的田園詩代表作《夜宿建德江》為素材的畫作。為賦予畫作深厚的文學內容,車天德先生親臨建德考察寫生。當時,先生找來漁民,他自己扮作詩人,泛舟江上去體味、感悟詩人當年欣賞自然美景時的心境。孟浩然把人生的失意向大自然傾訴,余暉漸褪,新月初上,風吹江面,碧波蕩漾.詩人即興而作:'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懷著旅愁的游子,向江心望去,感到月亮離人很近,反襯出故鄉已離他而去的惘然心態。新月掙破薄云佇視著人間,江水靜若綢緞,坦露在江面上的水草灘,像是一處處人生的驛站,給游人提供了情感的歸宿。恣意伸展著的枝桿,隨風搖曳的枝葉,仿佛在向詩人訴說著什么。與朋友各泛一舟的詩人,神情怡然恬靜,他凝目遠望,靜默中文思翻涌。月隨水移,愁灑新旅,詩人寄情此景,寫下了千古絕唱。那一葉小舟,又承載了詩人幾多旅愁?畫作清新簡約,氣象萬千,寄情于景,托景烘情,筆意墨韻,自成一格。
車天德1936年出生于山東青島嶗山區,依山傍水的自然村落,孕育了他的一腔翰墨情緣;他之所以有著清風明月般的襟懷,得益于兒時良好的啟蒙教育。在求學歲月,車天德先毅然放棄了被保送到北京讀工業大學的機會,依隨翰墨情緣,考入了山東師范學院美術系。在藝術的道路上.一個畫夾伴他走遍千山萬水,一支畫筆陪他風雨寫生數十年。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大自然潛移默化了車天德先生的超然境界。他持一腔淡泊心態,寄情山水,辛勤耕耘幾十年,取得了豐碩的藝術成果。1995年,車天德先生的近百幅佳作在日本國際大學展出,在這座集世界優秀學子的高等學府里,掀起了一股中國畫的熱潮。車天德先生以他的人品、畫品,為祖國贏得了榮譽。1996年,車天德先生在山東省美術館、青島市博物館舉辦個人畫展同樣取得了成功。他的作品多次入選省及全國美展,并多次在國內外獲獎,結集出版了十幾本畫冊、畫集。許多作品赴美國、日本、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展出。世界多國家收藏了他的佳作,許多美術館,藝術單位也都存有他的佳作,許多國際友人、國內知名人士、書畫愛好者紛紛索求他的墨寶,有的被外交部作為禮品送出了國門。
現在,車天德先生已從山東教育社美術編審位子上退了下來。雖然告別了美術編審工作,但先生的一腔翰墨情緣,仍如夕陽般地濃烈,仍執著地向著藝術的殿堂不懈地攀登著。渾然天成,德鑄墨魂。在人間晚晴的天地里,先生的書畫藝術將會綻放出更多的奇花異葩。
蓬萊仙閣
峨嵋金秋
江清月近人
江清月近人
嶗山北九水
漓江春曉
蓬萊仙閣
唐人詩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