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每日一誦】傷寒論第302條

第302條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證,故微發汗也。


導讀:歷代傷寒學者對《傷寒論》多有注釋,受個人認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頗,讀者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臨床,注重自我理解。畢竟,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文末有留言,大家可以發表自己的注解,一起提高!


金·成無己《注解傷寒論》

二三日,邪未深也。既無吐利厥逆諸里證,則可與麻黃附子甘草湯,微汗以散之。

麻黃、甘草之甘,以散表寒;附子之辛,以溫寒氣。


清·吳謙《醫宗金鑒》


此詳上條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仍脈沉發熱不解者,宜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其汗也。

蓋謂二、三日不見吐利里寒之證,知邪已衰,然熱仍在外,尚當汗之,但不可過耳,故不用細辛而用甘草,蓋于溫散之中有和意也。此二證,皆末曰無汗,非仲景略之也,以陰不得有汗,不須言也。

集注

張璐曰:少陰無發汗之法,汗之必至亡陽。惟此一證,其外有太陽發熱無汗,其內不吐利躁煩嘔渴,乃可溫經散寒,取其微似之汗也。

程應旄曰:既云微發汗矣,仍用「以」字、「故」字推原之,足見鄭重之意。按此二條,與太陽篇發熱頭痛脈沉用四逆者同一證。彼以不差,則期過三日,可知病已入里,雖尚冒太陽頭痛,直以少陰法律之。此少陰病在初得二、三日,雖無頭痛證,不容竟作少陰治之,故仍兼太陽之法以律之。一出一入,不啻爰書。假令前條得之二、三日,后二條過二、三日不差,則四逆之與麻黃,易地皆然矣。

汪琥曰:上條反發熱脈沉,此亦反發熱脈沉,但上言始得之為急,此言得之二、三日為緩。病勢稍緩,治法亦緩。

方解

柯琴曰:彼太陽病而脈反沉,便用四逆以急救其里,是里寒陰盛也。此少陰脈而表反熱,便于表劑中加附子以預固其陽,是表熱陽衰也。夫以發熱無汗,太陽之表脈沉,但欲寐,少陰之里,設用麻黃開腠理,細辛散浮熱,而無附子以固元陽,則太陽之微陽外亡。惟附子與麻黃并用,則寒邪散而陽不亡,此里病及表,脈沉而當發汗者,與病在表,脈浮而發汗者,徑庭也。若表微熱,則受寒亦輕,故以甘草易細辛而微發其汗,甘以緩之,與辛以散之者,又少間矣。


清·柯琴《傷寒來蘇集》

言無里證,則有表證可知。以甘草易細辛,故曰微發汗。要知此條是微惡寒、微發熱,故微發汗也。《皮部論》云∶“少陰之陰,其入于經也,從陽部注于經;其出者,從陰內注于骨。”此證與附子湯證,皆是少陰表證。發熱脈沉無里證者,從陽部注于經也;身體骨節痛,手足寒,背惡寒,脈沉者,從陰內注于骨也。從陽注經,故用麻黃、細辛;從陰注骨,故用參、苓、術、芍。口中和,樞無熱,皆可用附子。


清·黃元御《傷寒懸解》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其汗,麻黃發太陽之表,附子、甘草,溫癸水而培己土。少陰禁汗,此徽發汗者,以二三日內,尚無少陰之里證,故微發汗也。

此推原上章之義。無里證,何以知為少陰?是必脈已見沉。沉為在里,何以宜汗?是必發熱也。


清·曹穎甫《傷寒發微》

本條與第301條同講。

此二節為少陰初病,及其未見吐利逆冷諸里證,先行發汗,預防里證之治法。后節「無里證」二語,原自賅上節言之。后節「得之二三日」,即為申明前節始得之義。要其為有表熱無里證可以發汗而愈則一也。且前節之脈沉實,賅后節言之。《金匱?水氣篇》云:「水氣病,其脈沉小,屬少陰。虛脹者屬氣水,發其汗即已。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所列方治,實為麻黃附子甘草湯,此即始得少陰病,必見沉脈之明證。初非見沉脈者,但宜麻黃附子細辛湯,不見沉脈者,方可用麻黃附子甘草湯也。蓋太陽傷寒,未經發汗,水氣由手少陽三焦(即西醫所謂淋巴系統),并注寒水之藏,即為少陰始病。水氣下注,故其脈沉。少陰始病,太陽標陽不隨寒水下陷,故反發熱。水壅寒水之藏,輸尿管太窄,不能容納,始溢入回腸而病自利。少陰始病,水氣未經泛濫,故不見里證。反發熱者,水藏之寒,不與表氣相接,故于麻黃附子湯中,用氣辛味烈之細辛,溫水藏而散其寒,使水氣與表熱相和而作汗。但無里證者,水氣雖陷,與太陽標陽,未曾隔絕。寒水之下陷,實由中陽之虛,故于麻黃附子湯也,用炙甘草以益中氣,使中氣略舒,便當合淋巴微管乳糜,外達皮毛而為汗。張隱庵乃獨認麻黃附子甘草湯為發汗之劑,于麻黃附子細辛湯則否。要其謬誤,特因前一節無「發汗」字,后節有「微發汗」句,強作解人。獨不見《金匱?水氣篇》心下堅大如盤證,桂甘姜棗麻辛附子湯下,有「分溫三服,汗出如蟲行皮中即愈」之訓乎。豈加桂甘姜棗,才能發汗,去桂甘姜棗,即不能發汗乎。況麻黃附子加炙甘草,尚能發汗,易以辛溫散寒之細辛,反謂不能發汗,有是理乎!是所謂以其昏昏,使人昏昏也。


劉渡舟《劉渡舟傷寒論講稿》

本條與第301條同講。

這兩條論述少陰病兼有表證的證治。

少陰病,始得之為剛得病,少陰病,得之二三日為得病了。少陰和太陽互為表里,太陽主表,少陰主里。太陽病篇第92條:太陽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身體疼痛,當救其里,宜四逆湯。從太陽角度來說,太陽病反見少陰脈,脈反沉;從少陰角度來說,以發熱為反。第92條與第301條合在一起體會:此人為太陽病受邪,發熱,若陽氣積極、氣血充足,脈應浮,此為太陽病;但現在見少陰脈沉,沉主里,反映少陰陽氣不足而虛寒。證為太陽表證,脈為少陰之脈。

太陽在表風寒之邪不解,而少陰里陽已虛,為太陽少陰兩感為病。因此,仲景提出兼顧之治療法,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此為溫經發汗之法,溫少陰之經,發太陽之汗,具有兩解之意義。從方劑組成看,麻黃宣發陽氣,治太陽之表熱;附子溫少陰之里;細辛既和附子散少陰里寒又助麻黃散表寒。麻黃、細辛走而不守,發汗之力強。因此,此方適合少陰病初得者。

如果少陰病已得二三日,麻黃細辛附子湯就不可用了,因為少陰病為少陰之臟陽虛有寒,少陰病時間稍長,陽虛更甚,就要用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小汗。少陰病二三日,尚無下利清谷等少陰虛寒之里證,此時可用麻黃附子甘草湯。以附子配炙甘草溫陽,稍配麻黃發汗。若服用以上兩方,病仍不解,就應根據太陽病篇第92條用,四逆湯。

我們看太陽篇第92條:太陽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這若不差就是指若用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治療無效時,而且還有身體疼痛,就要用四逆湯。所以這兩條指少陰外感,風邪初客少陰,用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四逆湯,分三個階段進行治療。這體現了六經陰陽表里體系。注家對此有稱之為兩感的,也有稱之為少陰傷寒的。此兩條為少陰開始階段,還可用些發散之藥。


胡希恕《胡希恕講傷寒論》

少陰病得之兩三日,以不傳里而無里證為常,宜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解表。

二三日無里證,說明少陰證本是表證。以其本虛,維持在表的時間甚短,四五日即常傳里,并發嘔吐下利的太陰病。若胃氣衰敗,則死也。外感而現少陰病,宜抓緊時間治療,稍有疏忽,極易轉屬太陰或厥陰而致死。

由上條脈沉而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可知,本條脈不沉。本方為少陰病發汗主方,亦即傷寒無汗者的發汗劑。若中風汗自出的少陰病,當于桂枝加附子湯類求之,已詳于太陽病篇,故不重出。本條告人少陰病本是表證,以其多虛,傳變較速,很快傳里或半表半里,因此把少陰病看成里證是不對的。

1.少陰病津虛血少,即使發汗亦不可大汗,同時應加亢奮藥。麻黃附子甘草湯乃治少陰病的基礎方(主方),與太陽病發汗有麻黃甘草湯、桂枝甘草湯一樣。太陽篇21條「其人惡風,汗漏不止」,以桂枝加附子湯治之,其實也是少陰病,前后互參自明。

2.病仍在表,故可微發汗解之。若病以傳里,并發太陰病,則不可再用汗法,急當救里矣。此為定法,需切記。(可與93條注互參)

由此可知,少陰病脈微細當為浮而微細,因浮以應表也。


子恒試注

患少陰病兩三日,尚未出現下利、四肢厥冷等里虛寒證的表現,但有發熱等表證,屬于太陽少陰兩感,需要使用麻黃附子甘草湯微微發汗。“得知二三日”較“始得之”的持續時間更長,邪漸深入于里,陽虛陰盛更甚,故去細辛大辛之品以防發汗太多損傷陽氣,改加甘草緩和麻黃之性,達到微微發汗的目的。

 

繼承和發揚中醫,是我們的責任!

版權說明

版權說明:本文部分內容摘自《劉渡舟傷寒論講稿》,作者/劉渡舟;《胡希恕講傷寒論》,講述/胡希恕。轉載旨在傳播中醫文化知識,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系協商。文中《子恒試注》部分為原創內容,轉載請說明出處。



前文提要

282條: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283條: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

284條: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以強責少陰汗也。

285條:少陰病,脈細沉數,病為在里,不可發汗。

286條: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陽已虛,尺脈弱澀者,復不可下之。

287條:少陰病,脈緊,至七八日,自下利,脈暴微,手足反溫,脈緊反去者,為欲解也,雖煩下利,必自愈。

288條: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蜷臥,手足溫者,可治。

289條:少陰病,惡寒而踡,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

290條:少陰中風,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

291條:少陰病欲解時,從子至寅上。

292條: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

293條:少陰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血也。

294條: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為難治。

295條:少陰病,惡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296條:少陰病,吐利躁煩,四逆者死。

297條:少陰病,下利止而頭眩,時時自冒者死。

298條: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身蜷,脈不至,不煩而躁者,死。

299條:少陰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300條:少陰病,脈微細沉,但欲臥,汗出不煩,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復煩躁,不得臥寐者死。

301條: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

自我測驗

第302條: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證,故微發汗也。

復制可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靈蘭誦讀24丨麻黃附子甘草湯解析
偶遇麻黃附子甘草湯證
《傷寒懸解》麻黃附子甘草湯
第23 講 表里先后治則、虛煩證
麻黃附子甘草湯方
麻黃附子細辛湯證與麻黃附子甘草湯證 [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乐县| 开化县| 崇明县| 察隅县| 大厂| 商丘市| 漯河市| 汾阳市| 德庆县| 迁安市| 南澳县| 疏勒县| 东乌珠穆沁旗| 通江县| 石楼县| 如皋市| 镇巴县| 苏尼特右旗| 江孜县| 吉林省| 安仁县| 黎平县| 临洮县| 元氏县| 肇源县| 赤壁市| 潮安县| 安多县| 城步| 台中市| 基隆市| 师宗县| 措美县| 潮州市| 霍山县| 上犹县| 卫辉市| 巢湖市| 武清区| 青海省| 会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