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而且經久不衰,源遠流長。道教的影響不僅表現在宗教方面,在許多方面都已深入人心,對中國的文化傳承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道教傳承主要代表就是道觀,這里我們盤點一下中國道教著名的十大道觀。
1、北京白云觀
位于北京西便門外,始建于唐代,唐玄宗為“齋心敬道”奉祀老子而建,原名天長觀。后毀于火災,金大定七年敕命重修,歷時七載竣工。為慶賀殿宇落成,舉行了三天三夜大道場,金世宗率百官臣前來觀禮,賜名“十方大天長觀”。元初邱長春真人主領整修殿宇舍館。后來,成吉思汗諭旨改稱為“長春宮”。明初易名為白云觀。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久為全真“第一叢林”,為中國北方道教的中心。
2、西安重陽宮
重陽宮,又稱為重陽萬壽宮、祖庵,中國著名道教宮觀。重陽宮是我國道教全真派的三大祖庭之首,是全真道祖師王重陽早年修道和葬骨之地。重陽宮位于鐘馗故里、劉海故里的陜西省西安市區西南40公里處,行政區劃今屬陜西省西安市西安市戶縣祖庵鎮。
3、山西永樂宮
又名大純陽萬壽宮,永樂宮是我國道教三大祖庭之一,是為紀念八仙之一呂洞賓而建,是現存最大的元代道教宮觀。它以建筑藝術及壁畫藝術而馳名中外,占地面積248000平方米。
4、陜西樓觀臺
樓觀臺,中國道教最早的重要圣地,道教樓觀的發源地,因其說經臺猶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方舟,常稱樓觀臺。位于秦嶺北麓中部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境內,東距西安70公里,西距周至縣城15公里,是著名的圣跡游覽地,號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
5、開封延慶觀
延慶觀,原名重陽觀,位于河南省開封市包公湖東北部,始建于元太宗五年(1233年),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名延慶觀,是為紀念道教中全真教創始人王喆在此傳教并逝世于此而修建的道觀,與北京的白云觀、四川的常道觀并稱為中國的三大名觀。
6、四川常道觀
在青城山腰。又稱天師洞。因東漢天師張道陵曾于此傳道,故名。洞在山腰混元頂下峭壁間,祀天師塑像,沿壁有廊可通。觀重建于隋大業年間(605-617),唐改稱常道觀。
7、龍虎山正一觀
位于江西省鷹潭市貴溪縣的龍虎山。據記載,第四代天師張盛自漢中遷還龍虎山之后,曾在此建祠祀祖。五代南唐時在此建天師廟。北宋崇寧四年,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奉敕修葺,徽宗時改天師廟為演法觀。明嘉靖三十二年,世宗賜帑重修,并改演法觀為正一觀。該觀正殿祀奉張道陵、王長、趙升三人,是道教著名宮觀之一。
8、真武道觀
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襄陽城的真武山。明永樂十年,成祖降諭修建武當山道觀。崇禎年間道觀被毀。清順治年間又重建了真武殿、娘娘殿、老君殿等殿堂。1994年開始復建,其中祖師殿、圣公圣母殿、鐘樓、鼓樓等已經建成,道觀初具規模。
9、武鄉會仙觀
位于山西長治市武鄉縣境內。南宋昔羽道士賈志韜會仙于此,故以得名。創建于公元1229年,公元1512年本觀道士李洞仁協同道長任守明籌資重修。會仙觀層巒疊嶂,林木蒼翠,山青水秀,風景怡人。殿宇背山面水依山勢而建,高低錯落。觀前數丈石岸托起,高峻雄偉,十分壯觀。殿內四壁繪有人物山水壁畫,繪技精湛。
10、武陟嘉應觀
位于河南焦作武陟縣,是雍正皇帝為紀念在武陟筑壩堵口、祭祀河神、封賞治河功臣而修建的一座集宮、廟、衙三位一體黃淮諸河龍王廟。建筑規模宏大,觀內“三絕(鐘絕、碑絕、圖絕)”令人神往。門牌上“敕建嘉應觀”五個大字為雍正皇帝手書圣旨。御碑亭似清朝皇冠,亭內御碑鐵胎銅面,二十四龍纏繞,底座為獨角獸,雍正皇帝親筆撰文書丹,稱得上是中華第一銅碑。大殿內藻井彩繪六十五幅龍鳳圖,為純滿風格,堪稱一絕。殿內正中立“欽賜潤毓”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