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鹿晗,他的表演算不上拖了電影的后腿,但也確實沒給電影加分。但終究,從電影到電視劇再到網劇,鹿晗可以施展自己“演技”的空間越來越窄了。粉絲將意識到這些庫存就是鹿晗偶像生涯最后能拿到的流量福利,而若他再不能完成逆襲,則必然只能活在流量歷史的編年紀中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娛匠(ID:yujiangmedia),文/元仔,編輯/小飚。
《上海堡壘》開分4.2,如今已經降到了3.4,比當年的史詩級爛片《富春山居圖》只高0.5分。
《上海堡壘》能沖擊《富春山居圖》嗎?大概率是不能的,因為它雖然爛,但爛的平庸,甚至沒有被討論的價值。同樣身為流量爛片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所以能在2017年火爆一時,主演楊洋貢獻的油膩甩面舞功不可沒。而直到目前為止,《上海堡壘》唯一可以宣傳的只有鹿晗和舒淇的“姐弟戀”,以及粉絲狂刷的他那雙干凈而堅毅的眼睛。
鹿晗剛回國時,他的粉絲說他眼神干凈得像一只清晨的小鹿,是陽光的代表,是希望的代表。如今又夸他在電影中眼神到位,看得人眼淚直流。如此彩虹屁卻只能說明一點——鹿晗,作為曾經的頂流,卻已無法產生更多值得粉絲挖掘的東西了。
《上海堡壘》是個爛片,爛到什么程度?開場半小時后,電影院的人都在刷手機,看完的觀眾大聲疾呼千萬不要因為3.4分而好奇買票。
對于爛片的憤怒總歸是要有個出口的?《上海堡壘》的劇情已經到達無槽可吐的境地,作為“流量”“愛豆”“小鮮肉”的鹿晗絕對是一個最佳釋放出口,而對于舒淇更多人是帶著同情的,“她在這里干什么,她應該出現在侯孝賢的電影里才對。”
鹿晗是壓垮《上海堡壘》的最后一根稻草,但不是唯一的一根。
《流浪地球》爆紅之后,大眾對國產科幻片突然產生了信心,加上同類型可選擇的作品不多,很多人都將期待投在了《上海堡壘》上。然而,相比《流浪地球》的考究,《上海堡壘》的大場面都透露著一股“時間緊,人手少,任務重”的尷尬氣氛。每場與外星人的戰斗其悲壯程度都必須用死亡烘托,但很多死亡都表現的邏輯不通。
而最終極的犧牲來自“上海陸沉”——然而,這段早早就成為了宣傳噱頭的情節,在電影中卻發生的非常突兀,觀眾在看到時,只能腦補抖音視頻配音給予自己暗示:它來了,它真的來了,它帶著犧牲和煽情走來了。
感情線沒有感情是《上海堡壘》另一個巨大BUG。雖然電影主打“中國城市大戰外星人”的激烈場面,輸出的卻是導演滕華濤曾經最擅長的小妞電影情感內核。只是這一次,小妞是鹿晗,漢子是舒淇,他們貢獻了2019年電影大銀幕上最沒CP感的一對CP,觀眾甚至不知道他們兩個到底為什么愛上彼此,同樣是既無細節也無鋪墊,唯一的解釋只有,因為劇本,所以相愛。
至于鹿晗,他的表演算不上拖了電影的后腿,但也確實沒給電影加分。就像周黎明在評價他時指出的,鹿晗的演技是正常發揮——就像他在電影中的頭發一樣,無論面對怪獸或臺風,都不會有任何反應。這么說吧,鹿晗在決定《上海堡壘》口碑時起到的作用,和我們與王健林、馬云在撼動中國經濟時起到的作用是一樣的——有沒有都一樣。
鹿晗好像是《上海堡壘》的“堡壘”,他的存在抵擋了大部分電影制作方應該承擔的“火力”。而他的粉絲則分擔了大部分電影宣傳應該維護的口碑影響力——這當然是流量拍電影所必須承擔的責任。更何況,《上海堡壘》對鹿晗太重要了。
這個曾經的頂流即將進入而立之年,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殘酷的事實:他已進入偶像人氣的平臺期,依然沒有代表作。如果《上海堡壘》成功,則鹿晗不但有了代表作,也有了從愛豆向演員轉型成功的蛻變之作。
鹿晗曾經最引以為傲的代表作,應該是愛豆鹿晗這個身份。2014年10月,他申請與韓國娛樂公司SM合同無效,開始回國發展。那時他依舊是韓國偶像工業包裝出來的優質“產品”,他是美的,是精致的,是“清晨的小鹿”。那是所有媒體對鹿晗認知的起點——愛豆,流量。
鹿晗回國后的第一年是他最風光的時刻。2015年他有兩部電影,分別是1月的《重返20歲》和10月的《我是證人》——全部都是韓國電影改編。同年8月他加盟《奔跑吧兄弟》,正式進軍國內綜藝。9月個人迷你數字專輯《Reloaded I》開始預售,專輯中的單曲《勛章》后來獲得billboard公告牌合作華語榜冠軍。
沒有人會質疑他的流量,甚至頂流這個詞最初用來定義的對象就是鹿晗。然而,當時的國內并沒有成熟的愛豆表演舞臺,音樂行業日漸式微,綜藝又尚未形成氣候,即使是流量也不不面對中韓兩國的偶像文化差異。
一切走紅似乎都只能用玄學解釋。鹿晗回國那一年仿佛燃盡了自己全部的運氣,之后產出的作品一直不溫不火。
2016年他主演了電影《盜墓筆記》、《長城》。2017年,他主演了電視劇《擇天記》。拉出鹿晗不長的影視作品清單不難看出,當時他手中的資源是極好的,也絕對配得上頂流的身份。
然而,也許是正正為負,這些大片、大IP并沒有為鹿晗拿到想象中好口碑,甚至一部代表作都未誕生。《長城》被扣上爛片的帽子,主演各個被嘲;《盜墓筆記》除了鹿晗和井柏然的粉絲互掐,也沒有留下任何正面的水花。《擇天記》不算爛,口碑卻也僅僅是不過不失。甚至鹿晗引以為傲的顏值都受到了挑戰。失去韓國濾鏡的鹿晗已不是當年的貴族少爺,電影沒有刷出好口碑,反而把他精致的“神顏”刷沒了。
到了2018年,情況便更糟了。雖然鹿晗增加了綜藝的曝光,參加愛奇藝的《熱血街舞團》,并繼續擔任《奔跑吧》的常駐嘉賓,卻再沒有任何水花。同年,他主演的青春劇《甜蜜暴擊》播出,熱度卻遠不及他與電視劇女主演關曉彤的戀情火爆。在那個無數新星崛起的2018年,鹿晗像所有他這輩的流量一樣面臨著隕落。但鹿晗的隕落,被看作是他公布戀情的副作用。
2017年10月,鹿晗公布與關曉彤的戀情。平地一聲雷,微博癱瘓了。無數粉絲脫粉,關于偶像是否能戀愛的話題被拿出來反復討論。鹿晗又結結實實的火了一把。然而誰能想到,那就是鹿晗近幾年最后一次的流量時刻。
在當時關于鹿晗戀情的討論中,有人提到了木村拓哉。2000年底木村拓哉在演唱會上宣布與工藤靜香結婚,之后被事務所雪藏。然而2001年,木村拓哉主演的《HERO》大爆,成為日劇史上第一部每集收視都超過30%的劇集。
鹿晗卻沒有這種觸底反彈的能力和演技。他與關曉彤的《甜蜜暴擊》收視低迷,兩人在劇中的表演毫不甜蜜,完全看不出是現實中的情侶。對此圍觀群眾最詭異的猜測是——因為要避嫌,所以反而不甜。
這么想就難為鹿晗了。更合理的解釋是,他的確是個沒有天分的演員。而多年的偶像生涯帶給鹿晗的另一個“后遺癥”就是隱藏自我。扮演偶像鹿晗的形象最忌諱的就是展現真實的自己,演戲則恰恰需要人表達真實情緒。他無法不表達自己,又沒有演出真實的能力,怎么可能打動別人?
而鹿晗和現實中的女朋友都無法表演出CP感,又怎么能和舒淇譜寫一段令人信服的“姐弟戀”呢?只是,如同鹿晗不是壓垮《上海堡壘》唯一的稻草,戀情也不是壓垮鹿晗唯一的稻草。事業止步不前的困境、不再精致的外形、層出不窮的偶像新人,都在擠壓著這個曾經頂流的生存空間。但當然,僅憑《上海堡壘》失利就全面否定鹿晗也不客觀,畢竟他還是有庫存作品的。一部是網劇《在劫難逃》,主演陣容里還有王千源、齊溪、如果質量過關至少刷上一波演技;還有一部是網劇《穿越火線》,鹿晗在宣傳這部劇的時候,已經出品了一系列美照,如果質量過關目測是要刷上一輪顏值的。
但終究,從電影到電視劇再到網劇,鹿晗可以施展自己“演技”的空間越來越窄了。粉絲將意識到這些庫存就是鹿晗偶像生涯最后能拿到的流量福利,而若他再不能完成逆襲,則必然只能活在流量歷史的編年紀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