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申明
01
有個比喻說利潤表是企業的面子,資產負債表是企業的底子。底子因為難以看清楚,所以大多數人更關注面子。底子下的浮腫有的好識別,譬如其他應收款里的費用、應收賬款中的逾期;有的病灶不扎肉里去,摸不清深淺,譬如無形資產、在建工程中的貓膩。流動資產里膿包好擠,一旦藏到長期資產里,誰又能奈何?
02
會計報表各項目順序是有講究的。資產負債表左右按重要性排列,以左為尊,譬如,我們炫耀企業規模時會講總資產多大;上下按照流動性高低排列,貨幣資金永遠排最上方。利潤表與現金流量表上下分布,以重要性排列,重要的排上面。所以利潤表首先就是主營業務收入,現金流量表開頭就是經營活動收到的現金。
03
三張會計報表的數據勾稽關系:①利潤表的未分配利潤數=期末資產負債表未分配利潤數-期初資產負債表未分配利潤數;②現金流量表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期末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數-期初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數。檢驗會計報表平不平,一看資產負債表資產是否等于負債加所有者權益,二看這兩個勾稽關系。
04
以前反映經營成果的報表叫損益表,不知何時改叫利潤表了。我一直覺得叫損益表更貼切,虧了叫“損”,賺了為“盈”,兩種可能都在一個名字之中。利潤表這個叫法本身就有欺騙性,即便真有盈利了,難道不會再次欺騙你嗎?凈利潤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中叫未分配利潤,沒有足夠的現金,未分配利潤就是鏡花水月。
05
利潤表的變遷承載了多少思想與觀念的變革,你知道嗎?我上大學那會,利潤表叫損益表,現在的名字有了喜慶的味道。以前所得稅稅率高達33%,可外企是15%,便宜老外了多年,現在統一為25%了!更奇怪的是那時所得稅在損益表中并非作為費用列示,而是在利潤分配中體現,稅局真沒見外,直接把自己當股東了。
06
現金流量表是打入會計主表中的附表。我們常說三大會計主表,實際上主表就資產負債表與利潤表兩張而已。現金流量表是后來憑實力打敗財務狀況變動表后才躋身主表之列的,不算正根。現金流量表能左右逢源,在于它切中了主表的要害。它不同于資產負債表,屬動態報表;也不同于利潤表,它按收付實現制編制。
07
集團公司做會計報表合并時,先要讓下屬單位填報關聯往來,審核同一業務兩方的掛賬科目,如果金額一致,就可以做抵消了。這種模式要求各子公司預先詳細對賬,賬對齊后才方便填報集團財務部。對賬的工作無疑要由子公司財務人員承擔。很多關聯交易對清賬并不易,這些不易對清的關聯交易很可能被刻意瞞報。
08
一個老板問我,會計報表到底是做給誰看的,是財政要看,還是稅務要看,會計報表的格式對他的管理毫無用處。這位老板的問題無異于指責財務工作與業務實際脫節,財務工作不能幫助業務管理。其實滿足他的需求不難,突破會計報表的定式,另外出具管理報表就行了。就這么一點轉變,會計人員思路都轉不過來。
09
有好產品卻未形成品牌時,會計報表會如何體現呢?一是各期利潤表收入規模不斷增加,產品好必然會有口碑效應,選擇的人會越來越多。二是銷售毛利率不斷提升,產品剛推出時多不自信,定價偏低,之后會逐步提升定價。三是隨著銷售毛利率提升,銷售費用會不斷提升,公司市場推廣、廣告宣傳力度會逐步加大。